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学语文教学怎样培养学生的语言思维,怎样提高分析表达能力,而且怎样做教学效率更高效果更好,一直是语文教学界的朋友们苦苦探索的问题。对此,我提出如下建议,仅供语文教学界的同仁参考。一、一节语文课应确定一个主题,选好一个切入点一节语文课不论采取何种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总会有的。一节好的语文课正像一篇优美的文章,总有一个中心内容或一个中心的议题。不管是师生互动教学,不管是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不管是讨论合作学习,一节课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总应是明确的,集中的,我们不妨把它叫做一节语文课的主题。例如一位教师把《长亭送别》中…  相似文献   

2.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问要难易适度,要有启发性;提问的方式要新颖有趣,灵活多样;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提问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发展智力。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改革自2001年秋季启动以来,许多教师参与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教学实验。由于不少教师对新课程教学观的认识停留在感性层面上,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本质,从而导致不能够把新课程的教学理念融会贯通地运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来。为此,本文针对部分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层面上对新课程教学观的片面理解,重新读解新课程的教学观。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讨论式教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讨论法的内涵和依据 所谓课堂讨论法是指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以逆向思维和发散性思维为特征,通过质疑、探讨,调动学生探索知识的积极性的一种教学模式。讨论法的形式有多种多样。语文课实施课堂讨论既有理论的依据又有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不但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深化语文教育的效果,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审美想像力。于是,探索语文审美教学便成为中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一、语文教学与审美教育的关系在语文教学中实现美育,是语文教学应有之义。一方面,语文教学内容所具有的审美属性,决定了语文教学与美育有着必然的联系。即二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语文教学的过程必须贯穿美育,美育通过语文教学得以实现。现行的中学语文教材,80%的课文是中外文学名作佳篇。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不…  相似文献   

6.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它的工具性和基础性,决定了语文学科在现实生活中的客观性和实践性。因此,做好语文的教学是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和义务。可如何搞好语文教学呢?结合笔者多年的教育实践,特提出如下薄见,以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学生朋友都知道“语文”是一门功课,是高考三大主科之一,这几乎是所有同学学习语文的动力源泉。但在实际学习中却又发现,真正把语文当成一门功课来学了,那成绩却是怎么也难以提高了。造成的感觉就是语文是一门“努力也白费”的课。  相似文献   

8.
9.
一节好的语文课正像一篇优美的文章,总有一个中心议题。不论何种学习方式,一节课所要达到的培养目标总是明确集中的。这就是一节语文课的主题。例如,我们可以把《雷雨》中一节课的主题确定为“对人物性格的理解和分析”。教师在课堂上就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分析人物的语言、行动来反映人物性格,让学生提高分析和鉴赏能力。当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学习新知,因为语文教学是各学科的基础。所以在这方面的要求尤为重要,语文教师任重道远。随着课程改革的日新月异,新的理念、新的方法走进了课堂.语文教学变得多姿多彩。作为一名多年教学的教师,我积累了以下浅见,以期共同商榷。  相似文献   

11.
裴淑丽 《甘肃教育》2011,(18):61-61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但目前的状况是,学生读书的时间越久,语文学习的热情越低,甚至有的学生把语文打人“冷宫”,认为语文可学可不学;有的学生迫于高考和教师的压力.对语文只是应付,从不对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作积极的思考,学习始终处于被动状态。  相似文献   

12.
和谐产生美,和谐是一切美好事物的最大特征。和谐是社会进步的追求,也是教育发展的追求。和谐的课堂氛围,孩子的思维处于积极的状态,情绪是高涨的,有利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提高。本文就语文教学如何构建和谐课堂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对语文研究性学习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14.
15.
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语文新教材 ,与旧教材相比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好新教材 ,从而达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素养”、“审美情趣”和“创新精神”的目标 ,这是每一个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最近笔者仔细研读了新的《课程标准》和有关学习资料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 ,作了以下思考 ,就教于语文界同行。一、充分利用教材特点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新教材选取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 ,内容丰富 ,文质兼美。其中涉及著名历史人物数十个之多 ,他们的思想境界和光辉业绩 ,都是学生学习的典范。如洁身明志、含恨投江…  相似文献   

16.
汪盛梅 《学语文》2007,(5):19-19,12
为了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实际能力。我在中学讲读课上尝试了两种教学路径:一是读写一体化,以写作促进阅读,让学生当“小作家”;二是鼓励学生对讲读作品质疑和鉴赏,当“小批评家”。  相似文献   

17.
包永强 《考试周刊》2011,(72):67-67
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探究是一项很有实践意义的探究,随着又一轮新课改给语文教育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语文课堂教学成为课改前沿的一个主流话题。一、新课程改革下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和问题新课程教学改革实施已久,教育实战者们一直在探索更多、更美好的学习方式。新教材、新课程要求有全新的教育思想,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8.
张永刚 《现代语文》2008,(12):28-29
我国传统语文教学中就有“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经典认识,但目前受应试教育影响颇深的语文课堂教学,做题、讲题充斥其中,却很少听见朗读声。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阅读与鉴赏”中这样规定:能用普通话流畅地朗读,恰当地表达出文本的思想感情和自己的阅读感受。可见,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在朗读的要求上认识不到位就造成指导错位,指导错位就不能发挥朗读在语文素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所以必须明确以下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丰满和提升人的生命质量,是与人的生命发展联系在一起的。在这种理念的关照下,语文教育的意义就不仅仅在于让孩子获得某种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一篇篇凝聚着作家灵感、激情和思想——代表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的文字,潜移默化到情感、情趣、情操,影响一个人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积淀成为他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一基本理念的转变要求语文教育工作者的教学观念和方式都应该实现相应的转变,以凸显素质教育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20.
曾文峰 《教育探索》2000,(11):64-65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行之有效地渗透美育,是需要广大语文教师认真探讨的课题。  一、课堂环境的美育渗透  课堂是传播美、发现美、创造美的重要阵地。一个成功的课堂,本身就是美育的场所。  1.内容美中学各科教材,都以其特有的方式体现着真善美。语文课描绘的山川风物、五彩生活、英雄人物的精神、典型人物的性格……无不蕴藏着美的内涵。课堂上,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通过多种形式,把绚丽多彩的美传给学生。  2.教态美教态是教师性格、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课堂上,教师衣着整洁大方、仪态稳健端庄、举止文明典雅,就会缩小师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