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张陵赴蜀地创立了五斗米道,其孙张鲁嗣教后,继续传播并发展壮大了五斗米道,在汉中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权。张鲁降曹后,五斗米道中上层首领受曹魏的收买,由于获得统治者的允许与支持,使五斗米道在全国范围传播开来,并逐渐向上层社会发展,转化为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的士族道教。  相似文献   

2.
本文指出张修应是早期五斗米道的建教传道者和领导人之一。张修在创教者张陵死后而其孙张鲁又尚未能成为最有权威的教首之际,曾树起一帜地传播教义发展组织,在某段时间之内,实际上成为了最有影响的道首。张修与张陵之间的关系当是属于宗教组织内部骨干人物中上级与下属之间的关系,并含有师徒关系的成分。他被张鲁打败,乃是宗教组织内部派系斗争激烈冲突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道教研究出现新气象,五斗米道的研究也进入一个新阶段。五斗米道研究主要集中在五斗米道的起源与发展、思想文化、人物研究、教义制度以及考古研究几个方面。时至今日,五斗米道研究成果丰硕,但也还有很多问题亟待解决,很多领域等待学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曹操征张鲁时,随征人物有夏侯、夏侯渊、曹洪、张、徐晃、许褚、刘晔、司马懿等20多位,他们中既有能征善战的将帅,又有智慧过人的谋臣,而且还有守疆治政的管理人才,是曹魏集团的精英。在曹魏次夺汉中、平定海内的政治军事斗争中,他们都作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东汉建安二十年,曹操攻取汉中,汉中政权首领张鲁的归向问题成为西部益州政局的焦点。张鲁对刘备兴复大业的战略问题、对益州政权的分配问题乃至刘备对马超和刘璋的处置问题不满,因而拒绝了刘备的招降,归于曹操,汉中政权至此结束,西部益州政局出现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汉中作为三国鼎立的战略支点,对三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赤壁之战前,汉中是各方关注的焦点,<隆中对策>是各方对汉中战略地位认识的升华总结;赤壁之战后,汉中是各方争夺的焦点,汉中归蜀,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地理基础;赤壁之战前后,汉中是西汉遗产继承的焦点,刘邦的统一战略和文化遗产对蜀汉有直接影响;赤壁之战后,汉中是三方人才汇聚的焦点,诸葛亮北伐期间,进一步提升了汉中的文化地位;赤壁之战前后,汉中是民族宗教文化的焦点,张鲁在汉中创立的五斗米道,标志着中国道教的产生.总之,汉中是无可争辩的三国文化圣地.  相似文献   

7.
鬼道是流行于巴蜀地区的民间信仰,张陵在鬼道的基础上创立了五斗米道。五斗米道的虽是巴蜀鬼道的一支,但有着不同于鬼道的发展方向。张鲁在汉中建立政教合一的政权是五斗米道向统治阶层靠拢的一次尝试,拉大了与鬼道的差异。之后葛洪总结和完善了道教理论,加上寇谦之清整道教和积极向统治阶层靠拢的努力,使五斗米道成为官方宗教,最终使五斗米道同鬼道彻底决裂。  相似文献   

8.
先秦时期《诗经》中与陕西汉中关系最为密切的有《大雅·瞻卬》和《大雅·旱麓》两篇。若论及汉中在礼乐文化中的地位,产生于汉中本土的《大雅·旱麓》篇则是最重要的文献资料。其中旱山祭祀所用的"玉瓒"、"黄流"、"清酒"、"骍牡"、"柞棫"和祭祀周围所见优美的自然环境,深刻地体现了先秦时期陕西汉中礼乐文化与生态文明互相交融的历史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试析老子养生思想的历史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养生思想是中国养生史中一颗璀璨的明珠,但迄今为止,尚无系统深入的研究,本文试从多角度对老子的养生思想进行分析,已求准确定位老子养生思想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10.
武当山是中国著名道教圣地,但该山道教文化资源的开发还存在很多问题:道教活动的影响还不大;武当道味不浓、道人素养不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建议:提高对武当道教文化资源的认识;注重道教文化产业人才的培养;以武当功夫为品牌,全力打造道教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1.
鲁迅从改造国民性出发,结合中国革命斗争的实际,通过杂、小说等艺术形式对道教腐朽的一面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揭露和批判。  相似文献   

12.
张祜与佛道     
作为中晚唐时期的下层文人,在张祜的身上仍然体现着整个唐代的共同特性:以佛道来缓解心灵的压抑。而这种共同性,也正是诗人的真正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3.
岑参与道教     
诗人岑参生活的盛唐时代,尤其是开元、天宝年间,是唐代统治者崇道最盛的时期。岑参与道教有关的诗歌很多,考察和研究当时的崇道文化背景,对于我们理解岑参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固原地处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的交汇之地,为道教在固原的生成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和环境。崆峒山早期道教是固原道教文化生成的源头;朝那湫,是固原秦汉时期道教文化发展的渊薮;考古发掘再现了南北朝时期的固原道教文化的状况;元代固原道教在兴盛的同时融进了神秘色彩;明代道教文化是固原历史上宗教最为兴盛的时期;清代后期,由于战乱和地震等自然灾害,道教文化建筑遭到了很大破坏。但民间仍很活跃;民国初期,固原道教文化保持了清代以来的状态;1920年海原大地震,给固原的道教文化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  相似文献   

15.
金陵 《怀化学院学报》2009,28(10):87-89
张良是秦末汉初著名的谋臣,他那传奇的一生都与道家思想的影响息息相关。他通过道家自然之"天道"找到了政治依靠刘邦,完成了人生的重大选择,并运用"以弱胜强"、"以退为进"的道家"顺天"思想,为刘邦取得了争霸天下的有利条件;张良"无为而治"的道家政治措施,使汉初经济很快复苏;道家淡泊名利、珍视生命的思想促使又张良走上了归隐之路,他运用辟谷、导引等道家养生方法自我修炼,达到了超凡脱俗的殊胜境界。  相似文献   

16.
司马迁的《史记》不仅是我国古代纪传体文学的滥觞,更是一部融合了儒、道、纵横、阴阳等各家的思想史。其中关于天道自然观、清净无为的社会政治理想和谦退收敛的人生哲学等方面的著述深得道家思想之泽被,并能自觉摒弃其中包含的消极因素,对道家思想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7.
金庸武侠小说与道家文化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论述了道家文化对金庸武侠小说的影响。从智与愚、虚与实、人与神这三种貌似对立实则统一的辩证关系中,可以看出金庸受道家精神的影响之深,体现在其作品中就是主人公追求自由、不为外物所拘、独行于天地之间的侠客精神。读者徜徉其中,往往会在幻想中超脱环境。获得一种替代性满足,这也许正是金庸武侠小说倍受欢迎、历久不衰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北方的全真道在金、元时期曾经兴盛一时,至明代开始走向衰落。然而,明中叶嘉靖时期以来,因皇帝的崇尚,道教地位又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在民间,很多高道开宗立派,为道教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全真道支派的崂山道教,也一度中兴,不仅在民间产生了广泛影响,也引起了朝廷的重视,龙门三大派的创立,即是其兴盛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9.
武当道教是中国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武当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地位及其发展历史等方面,都折射出武当道教文化的开放性、兼融性、延续性、辐射性特质.  相似文献   

20.
鲁迅关于“食人民族”的论断,所揭露的是儒家宣扬的封建礼教的本质,如果将“食人民族”解读成指责道教,则完全是一种误解。实际上,鲁迅对于儒家封建礼教的批判态度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道教还存在一致之处,因此,绝不能把鲁迅关于“食人民族”的指责张冠李戴地转嫁给道家道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