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语文天地》1998年第1期上,有董玉玲、王秀芹老师的《你知道“她”字的来历吗?》一文,有语“无疑,‘她’字的产生,给后人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现在的人大都不知道这‘她’的历史竟然这么短。至于刘半农先生,就更鲜为人知了”,笔者很同意这样的说法。至于有语“1920年9月,刘半农在美国留学时曾写过一  相似文献   

2.
《职业技术教育》2006,(A02):8-9
沈阳市的王阳前些天参加一个同学聚会,她的“闺中密友”告诉她自己结婚已经快一年了。王阳听后觉得非常吃惊,她想不通,结婚这样的大事,好朋友竟然没有告诉自己。她的朋友解释说,当时自己正面临着一个梦寐以求的晋升机会,  相似文献   

3.
冬季的那个学期里,刘明馥的信渐渐少了起来,黎梦雄知道她在忙着准备“托福”考试,也就没有太在意。心里开始有些不安的,倒是她断断续续的来信里流露出来的越来越急切的、几乎接近于烦躁不安的要尽快出来的情绪。黎梦雄猜想着是毕业分配的事。三五个月里她的去向就要定了,他知道她不愿意回到那个没有飞机场也没有铁路的小城,无声无息地老死——一她一直向往的是轰轰烈烈的人生,只是书没有读得太好。后来知道她又一次没考过“托福”,便担心她会一时受不了。没想到她竟意外地清洒起来,信里平平淡淡的几句话,就把这件事给打发过去了。…  相似文献   

4.
阿甲 《父母必读》2022,(4):56-58
<正>《成才之路》的中文译本是在我的强烈推荐下引进出版的,所以我也非常愿意和大家聊一聊,它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因为信赖而成的一本书当初推荐这本书主要是基于我对译者刘菁的信赖。认识刘菁大概是在2003-2004年间,她是当时新浪亲子论坛的名人,最初的名号是“娃娃妈”,后来升级为“娃娃小小妈”,因为娃娃哥哥又多了一个小妹妹。随着与她深入交往,我才知道了她的多重身份。  相似文献   

5.
开学后,我教一年级语文兼班主任。由于这些孩子刚刚上一年级,还不适应小学生的生活,真有些太自由散漫了。我初次当班主任,遇到这种状况,有时忍不住就训斥他们。有一次上语文课,我请一个名叫孙佳雯的女孩读拼音,她站起来小声说:“我不会。”我便让她坐下,接着让别的同学读,可我一看孙佳雯竟然合着书仰着小脸看天花板。我生气了,立即走到她跟前,厉声说:“叫你读你不会,别人读你还不听,瞪着眼看啥看?!”也许是我声音大,样子吓人,这个看起来本来就显柔弱的女孩,竟趴在桌上哭起来。我更火了,说:“哭啥哭!不知道打开书,听…  相似文献   

6.
一次我和一位家民谈话,她的女儿现在已读五年级了.各门学科成绩都优良。讲到数学.这位家长说起了这样一件事。有一次他们全家在吃饭时.讲到“重量”方面的话题.她无意中问她的女儿;”一斤等于几两?”她的女儿当时就怔住了.不知如何回答。这位家长觉得很稀奇.从小到大数学学了这么多年.居然连“一斤等于几两”都不知道.这书是怎么念的?  相似文献   

7.
我看了一本很好看的书——《选我选我!花路米》. 这本书主要讲一个叫小希的小女孩,从小就希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者。但是这个梦想随着她爸爸的去世而消失了,小希变得不知道怎么跟同学们和睦相处,还经常逃课。然而,就在爸爸逝世整整一年后,小希竟然收到了“爸爸”的礼物和信。“爸爸”鼓励小希进球队,还“指导”她如何与人相处,最后,她成为了球队队长,成了爸爸期待中的领导人物。  相似文献   

8.
风铃草音乐     
曾经给女儿买了套童话书,看到她那如痴如醉、爱不释手的样子,我知道她已经完全沉浸在让人欢喜、让人忧伤、让人激动、让人向往的童话世界中了,这是成年人很难寻到的一种心灵享受。 于是就尝试着写童话,在这个透明的美丽世界里,我终于寻找到孩童般的心灵回归。  相似文献   

9.
宋齐齐是一名高一学生,妈妈在为她收拾房间时,有了一些“意外收获”。坚决不让她看的动漫书、建议她不要听的歌碟等等,一一现形。令妈妈浑身冒汗的是,其中竟然还有男生写给宋齐齐的信。  相似文献   

10.
张莹莹  刘金芳 《小学生》2007,(11):19-19
读完了《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我才知道,光明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得到的,像书中的主人公海伦。凯勒,她原本有一双美丽的大眼睛,可在出生后的第十二个月,一场疾病不仅导致她双目失明,还夺走了她的听力。你知道吗?当时,她才是个一岁半的娃娃呀!从此,她就生活在了黑暗与无声的世界。但后来,她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女子哈佛大学,战胜了自己,成为了生活的强者。她在后记中写到:“如果给我三天光明,我会去看帮助过自己的人,去看大海,去欣赏那美丽的日出。”这些事都很平常,我们想看多久都行,但在她身上,却显得那么珍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具体案例:女儿是个勤学上进的好孩子,每次考试在班里都是前三名,今年13岁。可大约1个月前,我无意中看到了她内心的隐秘。她竟然说自己“失恋了”,当时痛苫的心情无法用语言形容,甚至还经历了一场“友谊与爱情的争夺战………”这是我从不知道的女儿的另一面,我一夜末眠。所掌握的家教知识告诉我,不能简单粗暴地对待此事,可到底怎么跟孩子说?从什么角度说?说到什么程度?我心里一点底儿也没有,所以也不敢轻举妄动,只是对她更体贴,从侧面说这个年龄应该好好学习,等等。我也试图能让孩子亲口对我说明这件事,她却始终守口如瓶,我也…  相似文献   

12.
关于女儿的教育,自觉酸甜苦辣,五味俱全。但始终让我觉得很有成就感的,是对孩子读书兴趣和能力的培养。至今我都无法确切地知道,她从听磁带中董浩叔叔、鞠萍阿姨们讲故事,以及我读故事给她听,到自己悄悄地拖出一本一本的书来“啃”这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是在哪一瞬间完成的。我只知道,一方面是为了诱使她自己去探究书籍的奥妙,一方面也是为了使自己获得解放,我曾尝试选择一些对她当时的年龄来说非常有吸引力的图文并茂的书,最早的时候当然包括拼音读物,一遍遍地读给她听,并和她一起慢慢地读。到后来,我就佯装有事暂时中断一下,只读一个开…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仙女”是一个美好的化身,她神通广大,总是在人们需要她的时候及时出现。读了本期的《掉牙和牙仙女》一文,您会发现虽然东西方文化有差异,但是人们对于美好的向往却是共同的。读这篇文章,我不止开心地笑过一次,也感叹了不止一声。让我笑的是掉牙竟然能和“  相似文献   

14.
<正>再读鲁迅先生的《祝福》,掩卷沉思,我忽然觉得对祥林嫂应该有个全新的解读。她模样周正,安分守己,勤快善良,踏实能干,在当时,真称得上是一个好女人,只可惜,人们竟然不知道她姓什么叫什么。试想,一个永远不曾被人关注的女人,竟然不曾给世人留下姓名的女人,怎么会拥有一个明媚的春天呢?女大当嫁。嫁人预示着一个女人将拥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家,一片属于自己幸福的天地,可不幸的是,她嫁给了一个比她小十岁的男人,也许不能称之为男  相似文献   

15.
张小开在网上认识了一位妙不可言的女孩,迫不及待地和她相约见面。令张小开大跌眼镜的是,这小女孩竟然是——“嗨,小开,你昨晚干什么去了?”杨歌用手中的书轻拍了一下张小开那颗埋在臂膀里的黑脑袋。“遇见一投机的网友了。”从一动不动的黑脑袋下传出的声音像是从一只闷罐子中冒出来的一样——他的声音里带着睡眠严重不足的困倦。“哦?”杨歌就近找了一把椅子坐下,边翻书边等待着张小开的下文。“杨歌,你知道吗?那女孩有意思极了。我和她聊了一个晚上的人生哲学。”张小开的头抬了起来,但是熬通宵的疲惫仍使他的下巴未脱离课桌。…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一书值得欣赏耐人寻味的东西实在太多,且就贾府而言,宛然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秦可卿作为贾府的一员,虽为“主子”,但实质也不能自己,也不能逃脱那种悲惨命运。表面看,秦可卿是“淫”,但深入分析,却发现秦可卿的悲剧是一个时代女性的悲剧,也是与她的性格,她所处的地位与环境相关的。本文旨在通过秦可卿的悲剧与贾府的衰败来反映封建王朝走向没落是谁也无法改变的历史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喂,还有多久下课啊?”“15秒!”“1、2、3……14、15,叮叮叮……”“Yes!Go!”听到这动听的下课铃声,我连忙拎起书包跑出教室。“等等我啊!”是好友在叫我。我又退回去,看见她不慌不忙地收拾东西.实在无法忍受:“你倒是快一点儿呀!速度!速度!”她见我这急样,故意放慢动作,还向我吐舌头。我大步流星地跑到她跟前,两下就帮她把东西收拾好了。“大小姐,现在可以走了吧?”我一把将她拖出教室。还没有走到两步,好友可怜巴巴地拉拉我的衣角,低声说:“我还没拿历史书……”我晕!看见她慢慢“移”向教室,我吼道:“站住,我去帮你拿!”我实在是不敢让她再进教室了。“是这本吗?”我扬扬手中的历史书。“嗯。”她低声回答。“走啦!”拉住她的手快步向前走。“你慢点,赶着去投胎呀?”她没好气地说。“我的姑奶奶,从一打下课铃到现在已经耽误了十八分钟了!你知道吗?时间就是金钱,时间就是毕命……”“打佯.我走快就是了.”她实在受不了我的长篇大论。[第一段]  相似文献   

18.
没有人知道《中文自修》能带给你什么。请不要诧异作为这份杂志的主编,我竟然给出这样一个答案。还是让我用一个故事来说明吧:很多年以前,一个大学中文系毕业的"文青",被分配到了一所高等院校工作。领导告诉她:你那些涂抹的小说都不能算作科研考核的内容。于是,她很想发表点貌似"科研"的东西。《中文自修》杂志接纳了她。当时它是一本自学考试的辅助刊物。1984年4月和1985年3月,她连续在《中文自修》上发了两篇文章,这成了她从事"科研"的开始。之  相似文献   

19.
几乎所有中国孩子胸前都曾飘扬过红领巾,人人知道它是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标志,是“革命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红旗一角”,对于初入学校的孩子来说,戴上红领巾是莫大的荣誉与向往。然而没有想到,在陕西西安的某个小学,竟然会由此派生出一条惹眼的“绿领巾”来。  相似文献   

20.
去年,我在一次培训会上谈到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到教师要抓紧时间多读点书。会后有位教师走上来,随意地说:“麻烦你给我开个书单,我要读点书。”——如果是学生这样说话,我会建议他读什么书;教师,特别是一位语文教师问出这样的问题,则让我不知如何是好。我看她不过30岁,就问:“你最想读什么书?你感到缺什么?”她说,她也不知道缺什么,就是觉得自己不行,因为“我不怎么喜欢读书”。——谈话变得困难,但我觉得一个人提出要读书,毕竟还有向上的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