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韩卫娟 《新闻知识》2012,(12):82-84
本文从体验经济的介绍入手,着重分析了体验的内涵和顾客体验价值的几个层次,并将该理论引入电视娱乐节目的研究,从观众体验价值的角度对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发展的几个阶段进行了分析,认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是观众体验价值不断丰富和深化的过程,并指出中国电视娱乐节目在满足观众娱乐体验方面还存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从欣赏到参与--观众地位变迁的轨迹 在娱乐节目的传播机制中,观众是不可或缺的受传者,如果没有观众的消费,娱乐节目的生产是没有意义的.做观众喜欢的节目,一直以来都是电视娱乐媒体的出发点和价值诉求.  相似文献   

3.
薛致娟 《东南传播》2010,(9):162-163
电视娱乐节目不能只追求没有底线的娱乐,但也并非庄重地寓教于乐;电视娱乐节目所带给观众的文化娱乐和精神享受应该是积极的、愉悦的,不是消极的、恶俗的;娱乐节目可能引导价值观,社会价值取向也会主导娱乐的品味。  相似文献   

4.
王婧 《声屏世界》2013,(10):36-36
作为影响力巨大的大众传播媒介,电视主要从新闻传播、社会教育、信息服务和文化娱乐这四个方面对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盲目追求收视率的错误导向下,电视节目尤其综艺娱乐节目与传递核心价值观的导向背道而驰.甚至逐步迈向低俗化、媚俗化、恶俗化的深渊。那么,综艺娱乐节目存在的价值在哪里?综艺娱乐节目能否在娱乐的同时担当起传递核心价值观的重任?探讨一条正确的道路。规范和管理综艺娱乐节目,使其能“寓教于乐”“寓知于乐”,是当前综艺娱乐节目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综艺娱乐节目更好地传递核心价值观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观众的视野,现阶段却走进了一个低俗娱乐、表层娱乐、"娱乐至上"的怪圈,让受众乐后一无所获.本文指出现阶段电视娱乐节目教育功能缺失的表现,分析其教育功能缺失的原因,提出了"寓教于乐"的观点,并试图总结娱乐节目发挥教育功能的一些可行性方法.  相似文献   

6.
谢湘茜 《青年记者》2016,(35):60-61
如今娱乐节目很受观众欢迎,城市电视台都在加强娱乐节目发展战略.而低成本、适度购买节目源成为城市电视台的必然选择. 依据娱乐节目的内容分类,娱乐节目有综艺游戏类娱乐节目、叙事类娱乐节目、谈话类娱乐节目、娱乐新闻类节目、娱乐欣赏类节目、深度娱乐类节目等六种类型.  相似文献   

7.
电视娱乐化已成为当今一大趋势,成功的电视娱乐节目可以让人耳目一新,上世纪90年代中央电视台创办的《综艺大观》、《正大综艺》、《艺苑风景线》曾让无数观众激动不已。之后从中央台到各地方台,娱乐节目铺天盖地,层出不穷,吸引无数观众的眼球。尤其是近几年来,真人秀节目日益风行,以湖南卫视《超级女声》和江苏卫视《绝对唱响》为代表,掀起了电视节目娱乐化的狂潮。  相似文献   

8.
电视娱乐节目因其轻松活泼、满足人们娱乐需求的特点,逐渐成为中国电视观众的“宠儿”。然而,随着电视娱乐节目一路凯歌阔步前进,社会对其的批判之声也是不绝于耳。对经典的消解、对崇高的亵渎、对恶搞的推崇,以至于全民“娱乐至死”、人文精神缺失、道德伦理滑坡等现象的发生和出现,让电视娱乐节目陷入了让人“又爱又恨”的尴尬境地。笔者认为,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应当肩负起必要的文化责任,在收视率与文化性、娱乐性与社会责任之间寻找平衡点,使电视娱乐节目在充分发挥其娱乐功能的同时,也能满足观众高尚的审美需求和知识需求。  相似文献   

9.
电视娱乐节目亟待提高文化品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宜君 《现代传播》2003,(3):119-120
虽说近年来的电视娱乐节目中不乏雅俗共赏、寓教于乐、健康向上的内容 ,可是真正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并值得回味的节目仍是凤毛麟角。而为数众多的娱乐节目仍存在着粗鄙、媚俗、平庸无聊的现象 ,总体上呈现文化品位不高、文化含量较低的状态。表现之一 :游戏有余 ,内涵不足。娱乐节目不同于新闻节目 ,不宜有严肃的说教和叙述 ,所以节目可以搞一些游戏 ,玩一些花样 ,让观众觉得轻松有趣。但是有些节目却一味地玩游戏 ,为娱乐而娱乐。在一些娱乐节目中常见的游戏 ,是让嘉宾 (通常是名人 )在台上比赛喝汽水、啃苹果、叼奶嘴、踩汽球、猫捉老鼠、…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个世纪90年代末.伴随着湖南电视台《快乐大本营》、《玫瑰之约》的亮相和光线传媒《中国娱乐报道》的推出,各色娱乐节目在全国各地开花。时至今日,曾经一度火爆的电视娱乐节目,已日渐步入尴尬境地.观众越来越对每天电视机里泛滥成灾的电视娱乐节目大倒胃口,节目形式单一、主持人相互的克隆模仿、内容的匮乏庸俗.是掌声过后人们给予电视娱乐节目最多的评语,但从媒介伦理学角度对娱乐节目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几乎很少见。  相似文献   

11.
马皓 《今传媒》2013,(2):88-90
随着广电总局"限娱令"的下发,再次引起了各界人士对于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的热议。娱乐节目的宗旨本是为了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而如今的娱乐节目越来越走向低俗化的全民娱乐进程,众多上星卫视策划了各种具有轰动效应的相亲交友节目,通过各种手段进行炒作甚至以冲击道德底线来博取收视率,使得节目导向游移,造成全民娱乐化的影响。"限娱令"的出台,正是对这种过度娱乐化现象的悬崖勒马,不仅对电视相亲节目在道德价值上起到约束作用,更是为我国电视娱乐节目的伦理失范现象敲响了一记警钟。  相似文献   

12.
电视娱乐节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担负着娱乐大众、调节生活的功能。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电视娱乐节目在观众娱乐需求的推动下,形成了与世界接轨的风潮,随着《综艺大观》、《正大综艺》等第一批综艺娱乐节目的热播,到如今以  相似文献   

13.
吴欢超 《传媒》2015,(21):54-55
娱乐节目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剂品,近年来,全球各种类型的选秀、脱口秀、真人秀等娱乐节目层出不穷.娱乐无国界,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观众和海外娱乐节目的距离大大缩短,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主流娱乐节目通过互联网进入了我国观众的视野.美国的娱乐节目历来是全球娱乐节目市场的焦点,除常见的大型选秀、真人秀节目外,美国脱口秀作为全球娱乐节目市场中的典型,其发展模式值得我国娱乐节目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黄斌 《视听界》2008,(3):53-55
这些年,观众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不满比较集中的一个声音是:娱乐节目不娱乐。的确,打开电视机,遥控器在数十个频道1司切换,往往看到一群群衣着光鲜的人陶醉在自娱自乐中,而观众并不觉得有何可乐,虽然,大多数娱乐节目都起名为“可乐”或者“快乐”。  相似文献   

15.
目前的娱乐传播把所有社会阶层、年龄阶层的观众都作为自己的受众,而众口难调的现状使得娱乐节目出力不讨好。主持群的出现就是为改变这一现状作出的尝试,不同特点不同风格的主持人同时出现在大家眼前,可以让有不同审美趣味的观众各取所需,最大  相似文献   

16.
中国内地电视娱乐节目过度娱乐化,呈现泛娱乐化,存在不少问题。一是立意不高,误导受众;二是同质化,创意不足;三是格调不高、媚俗味过重,缺少文化品味,游戏人生。要正确认识娱乐节目,满足观众的多种需求,可以把各种元素杂糅在一起;体育和娱乐的结合,为娱乐节目的突围开辟了一条新路,具有借鉴意义;文化节目也可以以娱乐的方式出现,提高娱乐节目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17.
鲍海波  薛晨 《现代传播》2007,(5):151-153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各种类型的娱乐节目作为电视台的"新宠"走进千家万户,它作为一种"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的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①日渐成为荧屏的主力军之一.就目前而言,中国的电视娱乐节目主要有以下类型:表演类综艺娱乐节目、音乐类娱乐节目、谈话类娱乐节目、游戏类娱乐节目、娱乐资讯节目.这些节目的共同特点是围绕着满足和调动观众娱乐天性而设计.  相似文献   

18.
李南 《新闻通讯》2010,(12):17-19
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大陆出现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各地电视台吸引观众兴趣的主流节目。尤其是周末,观看娱乐节目几乎成了都市人的习惯。2009年一项针对江苏地区有关影视作品影响力的抽样调查数据显示,经常观看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受众占调查总人数的59.35%,这一数据充分表明娱乐节目受欢迎的程度。  相似文献   

19.
现在,电视娱乐节目越来越多,有的电视台还专设了娱乐频道,给观众带来欢笑,在欢乐中,释放和缓解因竞争而产生的疲惫和浮躁。对电视娱乐节目的丰富,观众还是很欢迎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大众传媒的飞速发展,一个娱乐传媒的时代已经到来。上海,作为一座海纳百川的国际性大都市,上海电视娱乐节目曾一度在全国市场上未掌握发言权,而《加油!好男儿》与全国版《舞林大会》的重磅推出,让业界和观众重新审视上海电视娱乐节目的地位与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