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基于事实型数据分析了2007~2017年间"双一流"建设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及国际合作与影响力的关系。结果表明:2007~2017年间,"双一流"建设大学的科技创新能力有了长足进步,但与世界一流大学比较存在不同程度差距;"双一流"建设大学之间的科技创新能力参差不齐;"双一流"建设大学的国际合作与影响力呈正相关。为此认为,高校应抓住"双一流"建设机遇,进一步提升科研创造能力与发明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增强国际专利保护意识;相关部门可建立信息公开公示网络平台,促进高校间的良性竞争。  相似文献   

2.
本文基于1996—2017年SciVal数据库收录的论文计量信息,选取中国42所"双一流"建设大学及其中9所顶尖高校组成的C9大学作为国内大学样本群,以美国常春藤盟校和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作为世界一流大学参照样本群,分别从科研产出的数量、质量、影响力、学科发展态势和科研合作方式五个维度对比国内外顶尖大学的科研生产力状况。结果表明:中国大学在科研产出数量方面已经实现对英美大学群的赶超,尽管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科研产出质量和影响力整体呈现提升趋势,但与英美大学群相比仍有较大差距。通过对细分学科领域的科研产出影响力分析发现,中国"双一流"建设大学和C9大学的学科领域可区分为优势学科、中间学科和非优势学科,实行分类管理。通过对科研合作方式和科研产出质量的考察发现,国际合作方式对应的科研论文质量和影响力更高,而中国论文产出目前以机构内部合作为主,未能充分享受国际化科研合作带来的知识红利,应更加注重国际科研合作。  相似文献   

3.
为揭示我国首轮“双一流”建设中42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国际科研合作发展态势,进一步促进高校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利用InCites数据库中国际合作论文数据,运用科学计量、文献计量等方法,从发文数量、合作国别、合作学科、资助机构/计划等4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总结,着重对比2011—2015年与2016—2020年2个5年间的变化。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特别是2016—2020年期间,42所高校的国际科研合作呈现以下特点:合作规模显著扩大;合作国家集中度较高;主要合作学科领域相对固定;资助机构/计划有所优化。对此,提出高校后续深化国际科研合作的建议:优化国际科研合作网络布局;改进国际科研合作学科领域结构;丰富国际科研合作模式;充分发挥多元资助机构/计划作用。  相似文献   

4.
论大学科研的合作与开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科研应当树立合作与开放观念,构建信息和资源交流机制。大学科研的合作与交流主要有三个方面:大学内的科研与教学的统一;国家层面上的大学科研与政府和市场间的合作与开放;国际层面的增强大学科研的国际性。  相似文献   

5.
论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素质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高新科技迅猛发展,科学研究逐步全球化的今天,建设研究型大学成为国内一批重点高校发展的方向与建设的目标。一流的科研水平要有一流的科研管理水平作为前提和保障。文章探讨了新时期研究型大学科研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及其培养途径,指出拥有一批高效精干的科研管理人员,才能有效地使学校现有科技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发挥出最大的作用,进而促进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新型研究型大学的国际开放能力及影响力指数,是指导我国高校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和构建科学、全面、与国际接轨的多元化评估机制的重要议题。[方法/过程]依据新型研究型大学建设的时代背景及其重要特征,从国际开放能力及国际影响力维度构建评价指数,设置了科研对外引领力、办学对外开放力和国际社会引导力3个一级指标;科研影响力、平台影响力、社会引领力、教学影响力、教师影响力、学生影响力、国际传播与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共8个二级指标;CNCI、高被引论文百分比、H指数、国际教学与科研平台数等21个三级指标。在权重确定方法上,使用主观赋权的网络分析法ANP与客观赋权的CRITIC赋权法相结合,构建了新型研究型大学国际开放能力及影响力指数。结合36所“双一流”建设A类高校的公开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获得我国高校国际开放能力及影响力排名。[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36所高校一级指标得分分布呈现“反J型”分布,表明我国顶尖高校带动力强但数量较少,大部分研究型高校国际化进程与路径相似,并从科研对外引领力、办学对外开放力和国际社会引导力3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建设策略。  相似文献   

7.
国家实施“双一流”指引高校发展方向,国际化水平也是“双一流”考核的一个重要指标。加强对外合作是高校提升综合实力的一种有效途径,建立国际校区、国际联合实验室是高校提升国际化水平的新途径。本文试图通过对指导思想、必要性、建设目标、组织框架、建设策略、运行机制的规划研究,以期为高校建设国际联合实验室论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协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沪澳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支撑点。鉴于传统经济时代的地理邻近性特征有违当今时代发展趋势,而数字经济时代下世界一流大学之间共享方式的改变预示着跨区域大学集群将会是未来发展的趋势,提出沪澳协同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是必要且可行的。通过研究QS世界大学排名、THE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ARWU)和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的评价指标体系,总结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标准,主要包括高校声誉调查、师资队伍、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国际合作和教师收入;将沪澳5所高校与国外世界一流大学对标比较,发现其存在缺乏国际顶尖研究成果、缺乏国际顶尖人才、国际化程度较低和缺乏中国特色四大问题,由此提出提高沪澳一流大学的科学研究水平、加快培养沪澳高校国际顶尖人才、提高沪澳高校国际化程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沪澳世界一流大学和促进长三角珠三角一流产业发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我国虽通过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但高校科学研究成果积淀依然较为薄弱。通过分析对比清华大学等国内9所高校和哈佛大学等国外5所高校在《自然》《科学》和《细胞》杂志上的论文发表情况,以及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我国国际合作论文情况,认为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科研合作方面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国际交流与合作、国际会议与研讨、国际项目和课题等方面存在合作频率低、合作范围窄、合作平台弱等众多问题。结合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发展现状以及国内科技期刊发展情况,提出我国高校应借鉴吸收国际顶级期刊办刊模式和经验建设高质量的科技期刊,创造有吸引力的学术平台;同时,应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加大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确保创新体系的开放性,并鼓励基础前沿问题探索,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相似文献   

10.
促进科学研究高水平发展、培养高层次人才是高等学校的教育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高校必须面向未来,面向世界。建国以来,我国的科技突飞猛进,缩短了与发达国家的距离。在我国科技战线的几支主力军中,高等院校是一支十分突出的力量。高校在某些基础领域代表着国内一流水平。有些研究由于研究手段与起点不同,而在某些领域与国际水平尚存在着差距。这是高校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前提和基础。近几年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发挥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的全方位国际合作与交流,注重国际合作实效,以全面提高科研水平,培养跨世纪的人才群体为目的,使学校的国际科技合作跨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1.
李康  范跃进 《科研管理》2022,43(9):41-47
“双一流”建设是我国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战略安排,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双一流”建设之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领头雁”,研究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创新效率,加快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具有重大现实意义。本文以一流大学高校为研究对象,构建了突出科研产出质量和服务的综合效率评价指标体系,在传统DEA模型基础上运用随机前沿分析理论,通过三阶段DEA模型方法测度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的科研效率,并进一步分析环境因素对科研效率的影响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是影响一流大学科研效率的重要因素,我国一流大学整体科研效率存在虚高现象,剔除环境因素后样本高校综合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值都明显下降。(2)地区经济水平、居民受教育程度和政府扶持力度对各个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差异性影响,并据此将高校分为稳定型、发展型和改进型三类。(3)一流大学建设高校科研效率存在分化倾向,规模收益递减现象突出,其科研效率提升的关键是缩减规模、完善内部治理结构、优化资源配置,持续深化科研体系改革。  相似文献   

12.
高校的学报定位于为高校的教学和科研服务,促进学术交流。创刊百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科技进步和高教事业的发展。高校的快速发展及现存的学术、期刊评价制度促进了高校学报的发展,同时也对其产生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高校学报应明确定位,坚持学术性,为高校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彭莉妮 《科教文汇》2020,(10):110-111
高职院校“双一流”建设最终落脚于专业群建设。创建特色鲜明、水平一流的专业集群,是高职院校凝聚办学特色、增强核心竞争力、提升社会影响力、争创一流的必由之路。文章从分析一流特色专业群的建设意义入手,厘清了一流特色专业群有关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课程体系、骨干专业、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国际合作和评价反馈等八方面核心建设要素。  相似文献   

14.
高校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举措和交流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科技日益迅猛发展,学科发展不断整合、细分的特点决定了各国科研工作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在我国各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进程中,国际合作是高校提升科研实力、培养高科技人才必不可缺的重要途径。按发展层次将国际合作划分为5个阶段,通过对国内外部分高校国际合作现状的调查分析,得到一些启示,并对国内高校开展国际合作工作提供了一些思路,针对管理机制举措方面提出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5.
吴宇  岳初霁  景婧 《科研管理》2019,40(12):327-330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校的发展中,科研工作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应运而生,并随之发展。本文作者结合所在高校的现状及今年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研工作,从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的必要性,现状及构建策略单个方面,阐述了一些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6.
吴宇  岳初霁  景婧 《科研管理》2006,40(12):327-330
随着国家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在高校的发展中,科研工作已经占据重要地位,为了促进高校科研管理工作的发展和进步,高校二级科研管理体系应运而生,并随之发展。本文作者结合所在高校的现状及今年开展校院两级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调研工作,从高校二级科研管理的必要性,现状及构建策略单个方面,阐述了一些高校二级学院科研管理的建议和思路。  相似文献   

17.
杨倩倩  刘宪  马德章 《科研管理》2020,41(7):258-261
 作为2014年新推出的一项科研评价指数,自然指数能通过文章计量数和分数式计量数两个指标数据反映出国家、地区、科研机构和大学等高水平论文的产出能力、创新趋势、创新能力、优势学科和合作潜力,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评估高校科研能力的方法。自然指数以12个月为统计时长,定期更新,对被评价机构在82种顶级自然科学类期刊上发表的研究型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评价体系需要监测十年的论文数据相比,自然指数的排名更能反映出被评价机构在短期内的科研产出情况,能更客观公正的评价新建高校科研产出的情况。以南方科技大学为例,该校建校未满十年,ESI数据与其他老牌高校还有一定差距,但从自然指数数据显示,该校高水平论文一直在飞速增长,上升势头非常明显,2018年已跃居内地高校第27位,深圳地区首位。数据还表明该校与海外大学的科研合作十分密切,发表的高水平论文以外部合作为主,其优势学科为化学和物理学科,生命科学和地球与环境科学相对比较薄弱,学科发展水平较不均衡。同样,自然指数评价体系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对学者的贡献程度没有区分,默认每位作者的贡献相等;统计的是论文数量和分数式计量的总量,没有以个人平均产出作为衡量标准等。随着自然指数的推广,入选自然指数统计源的各期刊,极有可能被科研管理部门在科研评价中赋予更高的权重,也会成为科研工作者投稿时选择顶级期刊的一个标准。自然指数以一种全新的视角评价了高校的科研产出情况,为今后的科研管理工作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国家“双一流”建设要求高校加强战略性、全局性、前瞻性问题研究,努力提升解决重大问题能力和原始创新能力。在此背景下,地方高校如何采取有效措施顺应新时代对高校科技发展的要求,提升自身的科研实力是关键。本文以某地方高校为例,分析了科研管理中目标考核体系构建的意义,研究了构建的内容、原则和步骤,提出了地方高校应构建科学合理的科研目标考核体系,采取有效的目标考核和奖惩,才能顺应“双一流”建设要求,提升自身的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9.
高校服务小微企业有助于推动高校的科技创新和小微企业的发展壮大。辽宁省高校依托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为小微企业提供服务,已有约60%的小微企业与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并且呈现增长趋势,但当前高校在服务小微企业中存在意识不强、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辽宁省高校应增强服务小微企业的意识,并构建高校和小微企业的对接机制,以推动辽宁省小微企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袁曦临  戴琦  宋歌 《科研管理》2006,40(11):12-21
旨在揭示双一流大学学科战略规划对学科发展与创新的影响。选择从群体行为视角,探讨我国大学双一流建设规划的隐性逻辑及其存在风险。研究表明,标杆管理是中国大学学科规划的基本思路,大学排名及其指标体系成为锁定学科发展方向的重要工具,由此带来学科建设的马太效应和内卷化风险,而学科的多样性与均衡发展,才是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根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