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燕妮 《中国科技纵横》2009,(12):195-195,197
家庭是儿童出生后最先接触到的环境,家庭关系、家庭长者的言谈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儿童的社会化过程中,家庭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是实现儿童社会化基本内容的有效途径。有效的家庭教育能够促进儿童习得社会生活的基本行为规范、培养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和正确的角色意识、帮助儿童建立起和谐的友伴群体。因此,要积极发挥家庭教育对儿童社会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科技风》2021,(17)
班杜拉认为,人类的很多社会行为方式是通过对现实的或具有象征性或者榜样性的行为对象进行模仿观察,从而对其进行某种模仿而得以获得的,班杜拉称之为模仿观察学习,班杜拉将儿童观察学习过程分为四个强化过程:注意过程、保持过程、动作再现、动机过程,每一个过程分别蕴含着丰富的心理教育资源,通过对这些丰富教育资源的深入挖掘和综合分析,我们真正了解到了在观察学习中,教育榜样发挥示范作用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化发展的重要背景.是满足儿童社会化需要、获得社会支持和安全感的源泉,影响着小学生心理发展与社会化成长.对于小学生而言.能否被同伴接纳、被所属群体所接受.对小学生能否适应学校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其社会性发展中,同伴关系更是起着成人无法替代的独特作用.  相似文献   

4.
情绪理解是心理和社会适应的重要指标,对幼儿的社会适应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儿童情绪的社会化也是儿童社会化的重要方面,而情绪理解能力在儿童发展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3-6岁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特点与趋势。研究采用情景故事方法考察幼儿情绪理解能力的发展。结合研究结果提出促进幼儿情绪理解能力发展的教育建议:(1)创设丰富情境、培养儿童情绪理解能力。(2)重视儿童多种能力、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次旦 《西藏科技》2015,(3):47-48
幼儿品德教育应培养幼儿社会化发展为立足点,社会化是一种过程,一个人从不知不识的生物个体,通过在幼儿园学习群体文化,逐渐充实,从而形成个性,融入社会,成为社会成员,这个过程是社会化。儿童的学习主要是与人交往,与社会交往。培养正确的与他人相处,培养成与同伴之间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强化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使之长的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宝贵资源,企业只有拥有不可模仿、不可替代的人才,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员工的正常流动对企业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具有重要作用,但过高的员工离职率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因而离职问题倍受关注。由于离职行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心理过程,个体因素中个体的心理态度因素成为研究热点。以心理态度因素中的信任因素为基础,从员工离职行为内涵、影响因素及其研究现状出发,提出了新的信任模式,构建了基于信任的员工离职行为理论分析框架,尝试利用组织内部信任对员工离职行为做出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从某种意义上说,教育即是个体的社会化过程。所谓个体社会化,就是一个个体从自然人长成社会人的过程,社会通过各种教育形式使一个自然人逐渐学习社会知识、技能与规范,从而形成自觉遵守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取得社会人的资格。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一般是比较单一的,处于教育的中心地位,直接以文化的权威身份出现,在知识、技能和道德等方面都具有  相似文献   

8.
亲社会行为对个体的社会性发展及社会适应具有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采用儿童行为量表-亲社会行为项目和儿童气质评定量表,通过对269名3~5岁朝鲜族幼儿进行调查,研究发现:3~5岁朝鲜族幼儿各年龄阶段亲社会行为表现无差别,女孩比男孩更容易表现出亲社会行为;气质维度上的注意分散度与反应阈会影响到其亲社会行为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魏子瑜 《科教文汇》2010,(17):1-1,7
学校是儿童进入社会的第一站,学校教育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也是影响儿童社会化的重要因素。本文主要论述了学校教育中对儿童的社会性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三个主要因素:班集体、教师、同伴关系。班集体是儿童在学校中的"家",是学习、游戏的主要场所,教师就是这个"家"中最权威的"家长",主导儿童的一切行为,而同伴关系对儿童发展自我、人格以及学习必要的社会交往技巧等都有帮助,是儿童社会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0.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了藏族传统社会宗教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简要阐述了文化人类学有关儿童社会化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藏族宗教文化按物质性、活动性和精神性因素次序简述其存在样态及分布状况,并结合藏族宗教文化的特质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从文化人类学视角分析了藏族传统社会宗教文化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简要阐述了文化人类学有关儿童社会化研究的理论观点和方法,对藏族宗教文化按物质性、活动性和精神性因素次序简述其存在样态及分布状况,并结合藏族宗教文化的特质探讨了这些因素对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欢  祝阳  刘颖 《现代情报》2014,34(8):42-46
网络伴随着当代大学生的成长,影响其学习、生活、工作等各个方面。网络社会熏陶着当代大学生,在该群体社会化过程中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社会化基础、社会化途径、社会化内容与目标3个方面,建构个体社会化的一般模式。基于网络社会的特征,剖析网络社会如何冲击传统的个体社会化模式。基于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分析出大学生社会化的特征。从提升技能、角色扮演、社会化内容角度,思考网络社会在大学生社会化过程中发挥的积极作用。探讨网络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化存在的潜在问题。  相似文献   

13.
组织社会化理论及其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组织社会化是近年来西方组织行为学界研究的一个新亮点,是指个体为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而调整自己的态度和行为的学习过程,该理论研究主要包括组织社会化内容、组织社会化策略、组织社会化过程和员工寻求信息行为等四个方面.研究表明,组织社会化对员工而言是学习工作技能、了解组织价值观等的过程;对组织而言是确保员工遵从和分享组织价值观,使员工适应所在组织,增强组织承诺和降低离职率等.因此,组织社会化理论对现代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高中华  徐燕  刘琪 《软科学》2023,(1):77-82+101
基于社会学习和社会认知理论,运用经验取样法考察人们在工作中每日观察到的他人环保行为后的学习行为。通过对63名在职员工为期14天的跟踪调查,研究发现:(1)个体每日观察到的他人环保行为与每日的两种工作场所环保行为均呈正相关;(2)绿色自我效能在个体每日观察到的他人环保行为与工作场所私人环保行为之间存在中介作用;(3)个人绿色心理氛围跨层调节了个体每日观察到的他人环保行为对工作场所社会环保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以高校科研人才为研究对象,探讨高校绩效评价取向对科研人才心理授权和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绩效评价取向由控制取向和融合取向两个维度构成,高校绩效评价取向明显偏向控制取向;绩效评价融合取向对科研人才心理授权和个体创新行为有显著的正影响;心理授权在绩效评价融合取向和个体创新行为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背景下网络新媒体发展促使以“技术赋权”为显著特征的新兴围观者纷纷涌现,这种依托于虚拟空间的社会互动新形式即“网络围观”,其实质是公众对网络公共事件一种选择性到场,而促发围观行为的个体心理机制也是复杂和多元的。因此,深入分析引发围观行为的以好奇娱乐为主的表层心理动机,以及社会助长、从众等深层心理机制,并从规范性形成的视角提出围观行为的道德驱动模型理论假设。通过模型建构与验证,发现个体道德认同和道德敏感均对围观行为有正向的影响,其中道德敏感在道德认同与围观行为之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最后也展望了基于道德规范的围观行为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我国科技体制改革进入深水区,新旧评价问题交织,抑制科技人才创新,评价取向是问题关键。本文以创新型科技人才为研究对象,构建被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组织绩效评价取向对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及影响机制。调研发现:组织绩效评价取向偏向控制取向;绩效评价融合取向对个体创新行为产生显著正向影响,还通过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个体创新行为;控制点调节心理授权的中介作用,绩效评价融合取向通过心理授权对内控型个体创新行为的影响比外控型个体大。  相似文献   

18.
构建团队心理资本对个体双元创新行为的跨层次影响模型,以60个团队476个成员为研究样本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具有正相关关系;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起部分中介作用;团队认同正向调节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反馈寻求行为的关系;团队认同对个体反馈寻求行为在团队心理资本与个体双元创新行为关系间的中介效应具有调节作用。为促进科研创新人才以高水平的双元方式创造性解决问题提供参考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刘云 《科学学研究》2011,29(10):1584-1593
 自我领导是个体控制自己行为的过程,即运用特别的行为和认知策略来影响和引导自己的行为。自我领导策略包括行为聚焦策略、自然奖赏策略、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授权是个体通过对工作情境四方面的评价而形成的内在动机状态。在中国文化环境中探讨了自我领导、心理授权与创新行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论表明,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意象、自我对话)对心理授权的影响比较显著,行为聚焦策略(自我惩罚、自我奖赏)对心理授权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意象)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比较显著,行为聚焦策略(自我惩罚、自我奖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效果不显著;心理授权在建设性思维策略(心理意象、自我对话)与创新行为之间的中介效应显著,心理授权在行为聚焦策略(自我奖赏、自我惩罚)与创新行为的中介效应不显著。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自由开放的观念逐渐深入,个性化教育的理念也日渐深入人心,但是单纯提倡个性的张扬却往往造成了现今大学生过分以自我为中心及社会责任感的缺失,而单纯注重社会化教育又使个体缺乏创造性和独立见解。本文旨在从个性化和社会化对大学生个体的影响入手,通过对二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利用个性化和社会化相互补充的手段寻求出一种更加适宜实施的创新型教育方式,从而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达到最佳的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