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被罚     
王艳 《中国德育》2008,(10):86-86
这次我又把《石榴》一课里“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一句中“绿黄色的叶子”读成了“黄绿色的叶子”。这帮孩子发现老师又出错了,马上来了精神,他们有的自豪地喊道:“老师,您又读错了!”有的还大声埋怨起来:“老师,您怎么又错了?”……  相似文献   

2.
这次我又把《石榴》一课里"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一句中"绿黄色的叶子"读成了"黄绿色的叶子"。这帮孩子发现老师又出错了,马上来了精神,他们兴奋地喊道:"老师,你又读错了!"  相似文献   

3.
王艳 《教学与管理》2008,(12):19-19
这次我又把《石榴》一课里“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一句中“绿黄色的叶子”读成了“黄绿色的叶子”。这帮孩子发现老师又出错了,马上来了精神,他们兴奋地喊道:“老师,你又读错了!”  相似文献   

4.
这次我又把《石榴》—课里“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一句中“绿黄色的叶子”读成了“黄绿色的叶子”。这帮孩子发现我又出错了。马上来了精神,他们兴奋地喊道:“老师,你又读错了!” 我怕影响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便煞有介事地说:“我向同学们保证.下次再读错我罚自己把这句话抄十遍。” 可万万没想到,过了一个月。我又读错了,学生给我纠正后,嘴里还不停地喊着:“老师.上次你说过要是你再读错这句话就罚自己抄十遍。”  相似文献   

5.
老师自罚     
王艳 《上海教育》2009,(7):61-61
《石榴》一课里有一个句子:“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朝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上新课时我把句中“绿黄色的叶子”读成了“黄绿色的叶子”。学生发现老师出错了,马上来了精神,他们兴奋地喊道:“老师,你读错了!”  相似文献   

6.
读一读,积累语言 师:我们先读一组词语和句子. (出示) 甜滋滋、甜津津、酸溜溜、黄澄澄、青中带黄、红黄相间、又酸又甜、甜中带酸 (出示) 细雨如丝,一棵棵杨梅树贪婪地吮吸着春天的甘露.它们伸展着四季常绿的枝条,一片片狭长的叶子在雨雾中欢笑着. (生读,师点评) (出示) 这些石榴娃娃急切地扒开绿黄色的叶子向外张望,向人们报告着成熟的喜讯.这时,你摘下一个石榴,剥开外皮,只见玛瑙般的籽儿一颗颗紧偎在一起,红白相间,晶莹透亮.取几粒放入口中嚼嚼,酸溜溜、甜津津的,顿时感到清爽无比. 师:谁来读一读? (生读,师纠正读错的字词) 师:这些句子,大家读的时候是不是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生:是的,在课文《石榴》中学过. 师:不错,还记得什么时候学的? 生:三年级. 师:你的记性真好,请坐.学语文就需要好记性.  相似文献   

7.
一、目标:语言精神形神融合阅读教学既是技能的教授,更是生命的对话。技能的形成源于语文的工具特质,生命的对话彰显语文的人文关怀,两者理应统一。阅读教学怎样既关注学生语言发展,又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孙建锋老师执教《做一片美的叶子》给我们诸多启示。1.在语言积累中诱发深度思考在学生反复吟读课文之后,孙老师安排了一道填空题,学生踊跃发言:"枝头的每一片叶子都很美。美在每一片叶子形态各异——你找不到两片相同的叶子。"老师启发引导:  相似文献   

8.
前不久 ,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老师的公开课 ,很受启发。尤其对老师精心设计的课堂提问 ,感触颇深。试举例析之。在讲《西门豹》这一课时 ,支老师没有按惯例先提出问题 ,然后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 ,而是先让学生自由地、仔细地通读课文之后 ,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 :1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里痛快不痛快?2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佩服不佩服?3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愤恨?4 读了这篇课文你心中有没有同情?5 课文中有没有什么使你觉得奇怪?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当时的课堂上 ,气氛由片刻的宁静迅速转向活跃 ,因为学生对这…  相似文献   

9.
枫叶红了     
枫叶红了。老师带着幼儿来到了枫树下,“你喜欢枫树吗?为什么?”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便说开了:“因为枫树红色的叶子很美,所以我喜欢枫”“枫树的叶子像小朋友的红手套,所以我喜欢枫树。”‘.枫树的叶子像红五星,所以……”接着老师又带幼儿到远处观看枫树在秋风中的姿态。有的说枫树远远看去  相似文献   

10.
一个多月的连续下课堂听课,有一个问题不断在脑海中敲击,然后又不断地问自己,六十年代、七十年代你上小学、初中时,大概语文老师是按这样的程序来教学的吧?八十年代你在三尺讲台上也曾一度操起你的老师的教学流程:范读课文归纳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写作特点,处理课后练习(不论在课文分析中是否对一些问题已经讲了,练习中出现时,又不厌其烦地说一遍),又一层不变地来完成每一堂语文课。到了21世纪的今天,我们的语文课堂仍旧没有走出这样一个框框套套,仍然沿用这样一些流程来面对几乎家家有电视看,不仅有丰富的阅读资料,有的还可以上网查询、阅读…  相似文献   

11.
《伟大的友谊》一课刚学完 ,邹野问道 :“老师 ,一英镑等于多少人民币 ?”顿时 ,原来安静的教室热闹起来 ,有的说 :“你问这个干什么 ,毫无价值 !”有的说 :“太奇怪了 ,又不是上数学课 !”还有的打趣地说 :“你想做生意呀 !”此时 ,听到同学的议论 ,看到邹野热情期待的目光 ,我猜想他一定有自己的道理 ,说不定是我在教学中忽略的重要问题。我问 :“你提的这个问题想知道什么 ?”由于刚才同学们的指责 ,他吞吞吐吐地说 :“课文中说恩格斯连续不断地给马克思汇钱 ,到底汇去了多少 ?这对更好地理解课文有所帮助。”我点头表示赞同 ,并热情地鼓…  相似文献   

12.
一位教师执教许地山先生的《落花生》一课,引发了一场课堂辩论。老师说:在大家明白了文中的父亲要“我”做落花生那样的人之后,请你们再思考——“落花生”和“苹果、石榴”,按现在的社会要求,你想做什么样的人?于是学生分成“正方”、“反方”,各抒己见。结果,不少同学喜欢做既对人民有用、外表又好看的“苹果、石榴”。这与所谓课文的价值取向“对人民有用不求外表好看”的意思相左。于是,学生的自由感悟与课文的价值取向似乎成了难以处置的矛盾。这也正是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进入新课程,在语文教学更多地从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基点着…  相似文献   

13.
<正>《石榴》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文章篇幅短小、文笔优美,是适宜朗读训练的好文本。课文脉络清晰,以季节为序,运用各种写作手法将石榴抽枝长叶、开花、结果等情景描写得生动有趣,读来令人兴趣盎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作者对石榴的喜爱之情。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将教学重点放在通过朗读去体悟不同季节石榴的生动情景。教学片段示例:师:你喜欢这夏天绽放的石榴花吗?说说看,什么地方让你  相似文献   

14.
一、谜语导入,初识石榴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一张脸儿圆鼓鼓,挂在枝头红扑扑,天生乐观笑破肚,露出颗颗玛瑙珠。生:石榴。师:猜对了,就是石榴。这也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请大家和老师一起写课题。  相似文献   

15.
王雅怡 《考试周刊》2014,(39):37-37
正古人云:"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当人的心理活动受到外在事物的影响时,一般会表现出波动的状态,这就是情感。就语文教学特性而言,有的老师在课上会提这样的问题:"这篇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毫无疑问,老师想通过这样的问题调动学生的情感,以产生情感共鸣。但如果学生没有真正走进文本,又如何产生"共鸣"呢?讲到这里,我先谈谈情感的感染性问题。所谓感染性,简单地说就是以情动情。这有两种  相似文献   

16.
下课铃声响了,我收拾好东西离开教室。刚到楼梯的转弯处,叶子同学一路小跑追上了我,说:“老师,请你等一下。”我微笑地问:“有什么事吗?”只见叶子同学的头低下去又抬起来,两眼调皮地看着我,说:“老师,你可以为我做一下这道题吗?”接着就塞给我一张纸条。我好奇地打开一看:“心理测试题:如果要用下面的物来表示我在你心目中的形象,你会选择哪一种?要说明选择的理由哦!十个选项是:①天空②海洋③森林④小溪⑤跑车⑥小屋⑦田园⑧水果⑨白云⑩微风。”  相似文献   

17.
[教例简述] 这是宁鸿彬老师的一个教例(见《中学语文教学》1993.3期P16)。教师开讲:这首诗的标题是“有的人”,课文中还先后8次出现了“有的人”这一说法。就是说,诗中写了有的人这样,有的人那样。读课文的时候,要认真领会诗中每一处“有的人”指的是什么人,……教师布置:下面读课文。  相似文献   

18.
请看这样一个教学片断:在学生读了一遍《落花生》这篇课文、议了议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以后,老师就发问了:"你们是想做花生,还是想做桃子、石榴、苹果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同学们七嘴八舌议论开了:  相似文献   

19.
万淑琴 《宁夏教育》2003,(12):34-34
前不久,有幸参加了银川市小学语文“走进新课程”观摩研讨会,聆听了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执教的《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支老师设问之巧妙、引导之自然、拓展之有趣,让人耳目一新。课堂上涌动的生命活力让听课教师拍案叫绝。一、巧妙设问,激起学生独特的感受开课后,支老师没有按照惯例先提问,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课文,而是给学生营造了一个自主读课文的空间,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在学生通读了课文后,竟宣布:“这节课我只提一个问题,如果不想被我问住,教你一个办法:读书,边读边想我会问一个什么问题。”学生在好奇中有的认真读课文,有的议论纷纷,有…  相似文献   

20.
正在这样一个金风送爽的丰收季节里,融安县第二届小学语文中年教师赛课又开始了。我校推选邓老师参加此次角逐,参赛内容为:苏教版三上《石榴》。《石榴》一课是第五组课文中的第三篇文章,本组内容主要以写景状物为主。这是一篇很好的指导学生学习描写植物的例文。课前我们又对学生进行了仔细地研究,知道了三年级是学生从低年级向中年级的过渡阶段,是学习写作的起步阶段。如何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一节优质的语文课,成了大家冥思苦想的问题。经过团队成员的认真研讨之后,大家一致认为: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