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课程发展的生态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课程发展的技术化逻辑,使课程发展陷入了封闭、割裂和机械化的迷茫之中。生态学的发展,冲破了现代的技术化逻辑的束缚,为课程发展理论与实践提供了一个强大的理论武器,也为课程发展指出了一条可能的发展方向。课程发展的生态化正是教育生态化的一个理论尝试与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2.
现代课程发展模式的技术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本身只是人的一种操作体系,但是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已经成为操作社会乃至人的一种自主力量。现代课程发展模式正是衍承了技术化的内在逻辑,使课程发展呈现了科学与繁荣的虚假幻象,而走向了背离课程的本原和价值。因此认识和分析现代课程发展的技术化内在逻辑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紧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我国的新课改为背景、以现代教学论及其实践为基础、以优化课堂教学策略为目的,为学科课程构建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教学策略体系,即目标科学化、内容问题化、知识生活化、语言生动化、过程逻辑化、概念系统化、探究常态化、形式多样化、评价多元化和课堂生态化。  相似文献   

4.
以后现代课程理论为依据,从教育生态学视角探讨网络环境下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的动态整合,提出构建一个满足个性化需求、多元的大学英语生态化课程体系,进一步促进课程体系改革和个性化教学发展。  相似文献   

5.
当今人类个体受到技术的推动甚至胁迫,更深程度地卷入技术化的漩涡,个体技术化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显著的趋势。人类不断抛弃旧技术,学习与适应新技术,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推进个体技术化程度,并实现技术范式的转换。通过斯蒂格勒与库恩的理论路径,人类个体技术化的基本逻辑得以呈现。在此基础上,对个体技术化实践路径的剖析表明,违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原则,是个体技术化与技术范式转换的前提条件,从而对技术进化论构成挑战。  相似文献   

6.
逻辑型规律与阶梯型课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黄甫全课程理论和实践发展至今,教育家为解决课程内部的逻辑统一问题,提出了直线型课程和螺旋型课程两种不同主张。它们均具有合理的一面,同时又具有自身不可克服的缺陷。那么,是否存在另一种能更深刻地实现课程内部的逻辑统...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生态化培养模式在深刻把握专业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借助生态学原理和思维重新审视专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现代教育技术专业硕士培养的生态化路径:优化人才培养规格生态位是专业发展的逻辑起点;"两条主线,三位一体"的课程设置是专业培养生态进化的文化载体;内部生态因子的协调共生是专业培养生态平衡的指针;开放多元的教育环境是专业培养生态演进的实践基点;以人为本的生命构建是专业培养生态文明的土壤。  相似文献   

8.
课程整合和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时期遇到的关键问题。为帮助中小学课程管理者和教师进一步厘清课程整合和课程体系建设的一般逻辑,笔者从政策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三个方面做了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设的逻辑分析,梳理了学校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设的政策依据和政策发展,提出了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哲学基础和价值取向,构建了课程整合与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模型。  相似文献   

9.
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赵颖  郝德永 《教育科学》2002,18(5):25-28
在传统的课程理论探究与课程发展实践中,关于课程与文化关系的问题,始终遵循着这样的命题与逻辑:课程作为文化承传的工具。这样的命题与逻辑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造成了课程的文化自主性与建构性缺失的弊端及后果,使课程只是作为社会法理化文化的一种工具存在。多年来,学校教育对受教育者主体性、个性、主动性、自我建构性和创造性的漠视与抹杀就是这种工具化的课程理念与实践使然。因而,转变教育观念、模式、机制与方法,必须以转变课程的文化观念、角色与品质为前提和基础。为此,本文以课程作为文化、课程作为教育学化了的文化、课程文化的教育学性品质为切入点和主题,探讨当代课程的文化底蕴与品质,以便使课程由单纯的文化工具存在转变为独特的文化主体存在,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理念与实践的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0.
概率作为数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历史并不久远,但是,它对归纳逻辑的现代发展是同概念理论的发展紧密相联的。早期概率理论的研究是与研究赌博的数学相关的,到19世纪初概率论已成为比较成熟的数学理论,这样就为归纳逻辑的发展提供了工具。当1921年凯恩斯提出第一个概率逻辑系统时就标志着归纳逻辑以现代的面貌出现了。  相似文献   

11.
“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教师研修项目”的实践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技术在课程改革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理论和实践应用模式已是现代教育课程改革的突破点。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根本逻辑是教育的逻辑-学习者学习心理的规律、学科知识发展的规律、教学法的规律,仅从技术维度出发的整合探索无法成为实践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课程与教学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为适应信息时代的发展需要,当代教师必须充分了解现代信息技术给课程与教学带来的种种变化,必须努力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础理论,以改革的姿态迎接挑战,在胆进行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  相似文献   

13.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教育部重点课题《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总课题组的一个专项研究课题,《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的目标定位是在现代教育思想理论指导下.探讨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效整合的途径、模式、方法和策略,为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的设计,实施和评价提供理论与实践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论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然困境与应然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身份的存在性焦虑,主体意识的贬抑与隐退以及技术化操作程式对教师教学实践创新的抑制,构成了现代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困境。为推进教师专业发展内外结合,系统提升,保障其持续、健康和有效推进,教师生命开放、实践创新及合作文化建构日益成为新时期教师发展的时代要求和应然取向。其中,生命开放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逻辑,实践创新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表征,教师合作文化的建构是专业发展的持续保障。  相似文献   

15.
当代教育的技术化活动方式及其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教育无论在课程设置上还是在手段运用上,都呈现出明显的技术化方式.其技术化特征包括:统一化、简约化、工具化与二元化等.积极反思教育的技术化活动方式对于中国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具有紧迫性.在技术时代,当教育的发展正表现出受技术发展目标控制的时候,应保持教育系统自身的独立地位,并按自身的目标发展,不因外界力量的冲击而偏离自身的价值认同与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6.
一“现代西方哲学思潮”课程是东北师范大学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文史哲的通修课和全校综合知识选修课。作为哲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该课程主要讲述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而历史逻辑和思想逻辑作为哲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内容是哲学学科专业性的直接体现,是培养学生学科意识的重要环节,是体现该课程的专业性所在。所以,我们深挖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逻辑,努力探索在现代西方工业文明社会中人的地位、价值、自由等问题,把现代西方哲学发展的内在逻辑与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的具体理论统一起来,把现代西方哲学具体思想的介绍…  相似文献   

17.
多元智能理论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智能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打破了以往单一的言语和逻辑智力观,在教育理论和实践领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当前我国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国家新增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其中一个亮点,分析多元智能理论对我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组织,实施和评价等方面的启示,以期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相似文献   

18.
胡乐乐  肖川 《教育学报》2009,5(1):49-59
"课程"是现代教育学需要真正探究清楚的一个关键概念.全面系统研究清楚"课程"从源头至今的内涵嬗变及其释义,对我们深化课程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通过中英文词源学考古式的探源、中外已有定义的逻辑分析和多视角的现代释义,力图还原"课程"的本真.  相似文献   

19.
技术世界的运行逻辑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化发展面临价值危机、信息割据和理论内卷等风险。为此,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约束,有效平衡技术与制度间的张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技术化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德品 《成人教育》2012,32(5):44-45
生态教育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完善,为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实践指导,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为发展终身教育提供了实践背景,也对教育的生态化发展提出了现实的社会需求。在这种情况下,教育必须顺应社会生态化发展的需要,以构建区域教育生态系统为抓手,不断深化教育的生态化改革,大力发展终身教育,为经济社会的生态化发展提供强力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