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桂香 《图书馆界》2013,(6):4-6,67
晚清国人对图书馆社会教育职能的认识经历了一个过程。甲午战争前初步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甲午战争以后至20世纪的前10年,明确认识到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功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的形成和演进与西方图书馆观念的输入,知识界对图书馆教育功能的探索,以及欧风美雨的浸润和日本文明开化的影响等几个积极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2.
中国近代图书馆建设的社会教育意识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范玉红 《图书馆》2005,(4):13-16,21
中国近代的图书馆观念有一个重要而明显的指向,即社会教育意识,具体表现在倡行、创设近代图书馆过程中对社会教育功能的呼吁,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的定位上。这一意识从萌芽到成长,都得力于当时国家民族现实的促发和近代社会教育思潮的推拥,同时也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思想文化的风云变化、教育观念转变的需要,以及时代的精神现实。  相似文献   

3.
社会教育职能,无论由哪种社会机构承担,都是通过传输知识、帮助受教育者释难解疑,以达到文化、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进而成为社会有用之材的目的。图书馆教育的目的,也不例外。图书馆的教育职能特性,与其他社会教育有着明显的不同。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是社会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虽于1912年才成立社会教育司,但在清末已基本形成社会教育的氛围。在启民智的过程中,人们都将图书馆作为一个十分重要的机构,从而在中国近代图书馆产生之初,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图书馆与社会教育不可分割的态势,中国近代图书馆承载着广泛的启民智的社会教育功能。因此,中国近代图书馆是在社会教育的整体氛围中发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5.
走向平民——中国近代图书馆的平民化历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平民化是近代图书馆的基本特征.产生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开民智"思潮背景下的中国近代图书馆,随着社会各界对其社会教育功能的深刻认识,最终被民国教育部定位为社会教育机构,从而为图书馆的平民化提供了制度保障.20世纪20、30年代"新图书馆运动"兴起,它所传播的西方图书馆理念和美国式图书馆管理方式,促使中国近代图书馆在服务形式、借阅对象、收费方式等管理方式上逐渐走向了平民化.  相似文献   

6.
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教育职能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祥云 《图书馆》2004,(5):69-71,77
本文以高校图书馆与社会教育职能为内容,深入探讨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现代教育职能与传统教育职能的区别,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教育是实现人类持续进步与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体系构建的内在要求。文章最后论述了高校图书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为拓展社会教育职能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7.
知识经济要求全体社会成员把学习作为终身的任务。图书馆是社会教育机构之一,在开展社会教育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机构所无法替代的优势,所以,知识经济时代图书馆应把社会教育作为最基本的职能,要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尽最大可能地发挥社会德育的效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社会教育的功能,文献服务机构的确立,近代知识分子群体的形成,近代科学分类体系的提出四个方面,论述了近代中国图书馆文化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试论儿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邓忠建(鞍山市小年儿童图书馆)1儿童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儿童图书馆教育职能,首先是由儿童图书馆的性质决定的。所谓职能,就是指人、事物或机构应有的作用,职能是由性质决定的。有什么样的性质就有什么样的职能。关于儿童图书馆的性质国务院办...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教育职能强化 --21世纪图书馆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4,自引:1,他引:53  
自近代,图书馆就具有开发读者智力,进行社会教育的职能。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信息的世纪,图书馆将更加充分发挥社会教育职能,成为学校以外的社会教育、继续教育的重要场所。教育、科学、文化是密不可分的整体。广义的文化可以涵盖教育、科学,而狭义的文化,教育是基础,图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