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嘉应学院学报》2016,(4):55-59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繁荣与发展,买方以按揭形式将预售商品房抵押给银行获得银行贷款成为较为普遍的商业贷款模式;以预售商品房进行抵押办理预告登记,抵押权人取得附条件或附期限的设定抵押权的请求权而非优先受偿权;鉴于目前相关的法律法规存在不完善之处,司法实践中也存在不同做法,抵押权人应正确评估预售商品房抵押的效能,采取措施促成正式抵押登记的实现,防范预售商品房抵押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2.
关于“是否取消商品房预售制度”,国内学者观点不一。本文以商品房预售的含义及特点为依据,分析了当前我国国内商品房预售制度的现状及问题,并通过对国外商品房预售制度的介绍,提出了完善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我国商品房预售转让缺乏统一立法规定,实践中存在截然相反的做法。商品房预售转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应当从规定商品房预售转让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商品房预售转让的登记备案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商品房预售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4.
期房预售制度变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央行取消商品上预售制度的建议,引起了关于期房预售制度去留问题的大讨论,金融部门、房地产行政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商、消费者对期房预售制度的看法莫衷一是。期房预售制度是市场经济框架下的一项制度设计,用制度经济学和制度变迁理论分析期房预售制度,能够对我国的期房预售制度做出相对客观的评价。本文认为我国商品房预售制度在短期内是不会发生制度变迁。  相似文献   

5.
我国商品房预售转让缺乏统一立法规定,实践中存在截然相反的做法。商品房预售转让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应当从规定商品房预售转让的条件和程序、建立商品房预售转让的登记备案制度等几个方面来完善我国商品房预售转让制度。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我国商品房预售的现状和现行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预售制度对我国当前的房地产市场发展仍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但是现行制度对预购方的合法权益保障不到位,对预售商品房的转让、按揭等事项也没有作出详细规定。为此,本文从完善商品房预售登记备案制度、建立预售商品房转让制度和按揭管理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完善商品房预售法律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为了当事人融取资金的需要,我国《物权法》和《城市房地产抵押管理办法》都规定了在建建筑物的抵押登记制度。在建建筑物在法律属性上不是特定物,不符合物权法对物的要求。预售商品房在本质上也属于在建建筑物,我国《物权法》针对预售商品房以及其他不动产,为保障将来实现物权,规定了预告登记制度,而这显然与在建建筑物的抵押登记制度相矛盾。为了解决上述物权法法理的缺陷,构建统一的物权法法律体系,有两种可能的解决之道:第一种是预售商品房的购买人可以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贷取资金,同时,为了担保债务人到期履行债务,购买人可以对预售商品房的预售人的债权为银行等金融机构设立债权质权;第二种是在建建筑物构成建设用地使用权的重要成分,以建设用地使用权为物权客体或处分客体。第二种解决之道因其全面性和可适用性,应该得到立法机关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本论述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度、商品房预售合同登记及效力、预售商品房再转让问题。  相似文献   

9.
商品房预售是一种崭新的房屋买卖形式,对培育和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衍生了相当多的法律问题。本文对商品房预售过程中的预售认购,条款约定,预售转让和预售抵押等法律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并提出了新的观点和解决办法,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关于预售商品房转让相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有效性。在有效的前提下,进一步论述预售商品房转让的条件和程序。  相似文献   

11.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投资争议和贸易争议解决方法的评判和选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传统的投资争议和贸易争议解决方法,有政治的手段,又有法律手段;有国内解决方法,又有国际解决方法。长期以来,在国际投资争议中,发达国家往往倾向于国际解决,发展中国家往往倾向于国内解决。在国际贸易争议中,发达国家往往倾向于国内解决,发展中国家往往倾向于国际解决。如何去选择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争端解决机制,创造一个稳定的、可预见的国际投资的有效环境,历来在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严重分歧。  相似文献   

12.
清代赣南民风健讼,案狱累牍,诉讼繁兴。健讼的主要内容包括:风水纠纷与诉讼;宗族家庭关系纠纷与诉讼;钱债纠纷与诉讼;房屋田土纠纷与诉讼;主佃关系纠纷与诉讼等。健讼因由纷繁,社会经济的发展与传统政治制度设计的缺陷是导致健讼的内在根源。图财谋利,风水信仰与风水物权争夺,诬告成风、迭次诉讼,讼师唆讼等加剧了健讼民风的形成。面对健讼的社会形势,地方宗族与官府各自采取相应的措施对健讼进行社会控制。官方最基本的做法就是进行思想教化,利用基层社会精英对乡民进行劝导,利用宗族组织控制基层民众,充分发挥基层民间调处机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存在问题是导致劳动争议的重要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制度不合理、不规苎:竺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法制观念淡薄,缺乏相关训练;为有效防范劳动争议,企业应从以下方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劳动合同管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再认识,培训体系的强化,违纪欢工教育程序的建立,劳动规定制定的民主化及员工意见沟通渠道的建立,与劳动争议有关的外部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用工制度的改革,劳动争议纠纷呈上升趋势。但劳动争议仲裁程序作为人民法院受理劳动争议的前置程序存在问题,劳动争议仲裁申请时效中存在问题,劳动争议仲裁裁决向法院申请执行存在问题,在实务中经常遇到,这反映了我国劳动法律制度存在缺陷。因此,在理论上和实务上,研究上述问题就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依靠非诉讼方式解决水事纠纷常能取得意想不到的积极效果。我国采用非诉讼方式解决水事纠纷历史悠久。然而,我国在解决这类纠纷时方式单一且技巧贫乏。针对我国水事纠纷非诉讼解决方式存在的缺陷,借鉴美国此类领域的学理研究成果及丰富经验,我们发现,民间调解等多元非诉讼解决方式应在我国实践中被提倡和运用。这些丰富的纠纷解决方式应当何时被运用、如何被运用、运用时需要注意的事项和相关技巧等问题应被深入探讨和认知,以此来促进我国水事纠纷有效而完满的解决。  相似文献   

16.
A legal framework for resolving disputes in gifted education is slowly evolving. Legislation, court cases, due process hearings, administrative regulations, Letters of Findings issued by the Office for Civil Rights (OCR), negotiation, and mediation are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is framework. The authors' thesis is that each state's legal framework should be constructed by sound legislation, and these statutes should then be used as the foundation to settle disputes in gifted education. A second premise is that the most economical and efficient method to settle disputes is to resolve them at the lowest level within the leg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17.
当前,非诉讼机制对于解决社会纠纷的作用开始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非讼解纷机制的诸种方式在社会纠纷的解决中也得到日益广泛的运用.文章以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非诉讼解决为研究主旨,提出了以非诉讼方式解决高校教育管理纠纷的理论依据及其现实可能,并对协商、调解、仲裁、申诉等非诉讼方式在高校教育管理纠纷解决中的适用予以阐析.  相似文献   

18.
菲律宾是东盟重要的成员国之一,经济和法律制度比较发达。菲律宾劳动争议处理法律制度比较成熟与完善,规定了解决劳工争议的强制机制,但其基本精神是鼓励争议的自愿解决,同时菲律宾劳动争议处理法律未明确区分个人争议和集体争议,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相似文献   

19.
有学者认为“诉讼产生于社会冲突”、“诉讼产生于法律事实”,我们认为“诉讼产生于纠纷”。冲突不同于纠纷,冲突并不必然导致纠纷的产生。纠纷应当是冲突发生以后的一种状态,是冲突的当事人对冲突发生的原因、冲突导致的结果、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等主观认识的争议。发生冲突的当事人对上述问题的认识各执一词,形不成一致看法,因此产生纠纷,因此需要中立的第三方居中裁决。诉讼是国家机关解决纠纷的活动。  相似文献   

20.
教育法律纠纷问题是近年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文章对当前该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初步梳理,发现众多研究主要采用调查法、文献法、案例法、比较法等从宏观上梳理教育法律纠纷的概念、特征、类型、原因、对策,并在微观上对纠纷所涉及的具体类型做一定探讨,提供了宏观脉络与微观理路分析的基本框架。但教育法律纠纷是一个复杂的、多元的、动态的问题,已有研究仍存在一些不足。今后应对教育法律纠纷(或学校法律纠纷)概念的内涵与外延的界定进一步明确和统一,需要把握好学校法律纠纷相较于其他法律纠纷的特殊性特点和发展的内在规律,需加强域内外的、不同层级的、不同类型法律关系中的教育纠纷的比较研究以及国内外解决法律纠纷在制度、程序、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需从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多学科以及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司法部门等多部门的角度研究共同建立解决纠纷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