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色不同面悲音不共声──读鲁迅《出关》和郭沫若《柱下史入关》两篇历史小说断想刘翠莲,司瑞昌鲁迅的《出关》和郭沫若的《柱下史入关》都是以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的生活为题材的历史小说.由于鲁迅和郭沫若对老子各有自己的理解,同时它们也各有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段...  相似文献   

2.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生没有见过面。但郭沫若对于鲁迅及其作品,是敬重和钦佩的。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他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1936年鲁迅逝世后,郭沫若的挽联中有"钦诵二心,憾无一面"之句,表现其无限钦敬之情。之后,郭沫若  相似文献   

3.
鲁迅与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都有崇高的地位,他俩都是著名的文学家。郭沫若与鲁迅曾有过不必要的误会,但他们更有同声相应之处,其情谊是真诚可见的。郭沫若在《鲁迅与王国维》中,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从几副楹联中,不难看出他  相似文献   

4.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生没有见过面。但郭沫若对于鲁迅及其作品,是敬重和钦佩的。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他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1936年鲁迅逝世后,郭沫若的挽联中有"钦诵二心,憾无一面"之句,表现其无限钦敬之情。之后,郭沫若  相似文献   

5.
鲁迅与郭沫若同是我国现代文学的巨匠。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生没有见过面。但郭沫若对于鲁迅及其作品,是敬重和倾爱的。在《鲁迅与王国维》一文中,他曾坦率地表示:"在今代学人中,我最佩服的是鲁迅。"1936年鲁迅逝世后,郭沫若的挽联中有"钦诵二心,憾无一  相似文献   

6.
一、《鲁迅诗稿序》(郭沫若 )《〈鲁迅诗稿〉》是一篇序文 ,郭沫若在这里对鲁迅的诗歌、鲁迅的书法、鲁迅的伟大人格 ,都作了实事求是的评价 ,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由衷的仰慕之情。这篇文章的特点之一是精炼而大气 ,全文不过二百余字 ,却是站在历史的高度 ,概括出鲁迅先生“前无古人 ,后启来者”、“远逾宋唐 ,直攀魏晋”的无与伦比的成就 ,如果郭沫若在文学与历史方面没有广泛的研究和高深的造诣 ,绝对写不出如此眼光独到、见解深刻的文章 ,作者的史学家胸襟与诗人风度跃然纸上。本文另一个特点是于无理之处见哲理。古人云“世上无难事 ,…  相似文献   

7.
上海师院学报1980年第2期上正言同志的《鲁迅和郭沫若的两枚同名印章》一文向读者报告了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鲁迅和郭沫若不约而同地有过“戎马书生”的称号,并且都以此四字刻过印章。这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佳话。该文说:“郭沫若仿鲁迅以‘戎马书生’自喻,不正是他们‘大战斗却都为着同一的目标’的又一证明吗?”我想对此作点补充:郭沫若的“戎马书生”的徽号,原是革命先烈孙炳文同志奉赠的,郭沫若欣然接受。郭老《怀亡友》诗写道:  相似文献   

8.
鲁迅和嵇康     
<正>一、1940年,郭沫若先生写过一篇《庄子与鲁迅》;1947年,许寿裳先生写过一篇《屈原和鲁迅》;——这对于发掘鲁迅和古典文学遗产的继承关系上都是饶有意义的。很久以来,我却想写一篇《鲁迅和嵇康》,这是因为,在我看来,鲁迅对嵇康那么爱好,嵇康和鲁迅在思想上以及在风格上又有那么些相似之处,发掘发掘是尤其值得的吧。  相似文献   

9.
在审美意象的使用上,鲁迅与郭沫若是有差异的,本文以他们最具个性表达的《野草》与《女神。为例做了比较,鲁迅笔下的审美意象呈冷色调、细微精警、多象征性意象;郭沫若笔下的审美意象较为热烈、大气磅礴、多自然意象。审美意象的差异实际上是创作风格、审美趣味不同的延伸,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  相似文献   

10.
鲁迅先生23时写出著名诗篇《自研小像》,27岁发表著名论文《摩罗诗力学》。郭沫若29岁出版我国新诗的奠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初期的艺术功利观,表现比较复杂,因而也受到了不少的批评。二十年代,文学研究会批评他有“为艺术而艺术”的倾向;三十年代初,鲁迅在回顾创造社初期的文学主张时,也说:“创造社是尊贵天才的,为艺术而艺术的,专重自我,崇拜创作……与同时上海韵文学研究会相对立。”(《上海文艺之一瞥》)直到茅盾逝世前写的回忆录中,还认为郭沫若当时有“唯美主义的观点”(《回忆录》·五)。如何评价郭沫若初期的艺术观,如何认识鲁迅、茅盾对他的批评,对于我们研究郭沫若初期的文艺思想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鹭鹚》最早刊于1919年9月11日上海《时事新报学灯》。据笔者所知,在迄今为止的近七十年里,除《鲁迅、郭沫若、茅盾著译年表》(吉林师大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教研室编,1976年10月,内部资料)、《中国现代文学史札记》(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1984年1月)和《郭沫若集外序跋集》(四川大学郭沫若研究室编,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改题为“鹭鸶”,而且未作解释外,郭沫若著作的各种版本及研究论著,皆依旧题。笔者认为《鸳鹚》应为“鹭鸶”之误,特辨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郭沫若的《&;lt;鲁迅诗稿&;gt;序》(见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三册)短小精悍,内涵丰赡,字字珠玑,脍炙人口,是广为传诵的名篇佳作。笔者从《郭沫若书法集》(四川辞书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上看到了该序的初稿。把这个初稿跟作者定稿(见1961年9月12日《文汇报》,  相似文献   

14.
鲁迅先生逝世十四周年的时候,即一九五○年十月十九日,郭沫若在《东北日报》上发表了《释鲁迅“题三义塔”诗》。编者加了这样的“按语”:“鲁迅先生有一首叫作‘题三义塔’的诗,原句是: 奔霆飞熛歼人子败井颓垣剩饿鸠偶值大心离火宅终遗高塔念瀛洲精禽梦觉仍街石斗士诚坚共抗流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有读者来信询及此诗涵义,经郭沫若先生代为解释如后。下面是郭沫若先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鲁迅诗稿》序郭沫若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此真可谓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相似文献   

16.
<正> 在我国现代文化史上出现了两大文化伟人——鲁迅与郭沫若。周恩来同志曾将鲁迅与郭沫若相比较,作出了正确的评价。他说:“鲁迅自称是‘革命的马前卒’,郭沫若便是革命队伍中人,鲁迅是新文化运动的导师,郭沫若便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邓小平同志也评价说;“他(指郭沫若——笔者注)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他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  相似文献   

17.
三位文学巨匠的笔名鲁迅、郭沫若、茅盾,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三位文学巨匠。鲁迅原名周树人,字豫才,纵观其笔名,曾超过百个。鲁迅是他1918年在《新青年》杂志上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尔后凡作以此名为多,何以用此笔名,他自释有三条...  相似文献   

18.
《聊斋志异》是现代人学习古文的好教材。“五四”以来,传统文学受到冲击,白话文学盛行,惟《虞初新志》、《聊斋志异》等文言笔记小说保存了既有的文脉。所以,鲁迅、郭沫若等现代新文化大师都  相似文献   

19.
[单元概况]本单元学习中国现代当代散文和外国散文,重在鉴赏课文中所表现的情和理,品味其中含义深刻丰富的语句。课文有鲁迅的《灯下漫笔》,雨果的《巴尔扎克葬词》,韩少华的《记忆》,屠格涅夫的《门槛》,郭沫若和罗素的短文《〈鲁迅诗稿〉序》与《我为何而生》。本单元课文的体裁多样:有杂文、悼词、散文诗、序言、随笔。同时都出自名家之手,自由活泼,又基本上以议论  相似文献   

20.
郭沫若与茅盾都非常敬仰鲁迅先生。有一次,他们谈起鲁迅的名言“俯首甘为孺子牛”,深为鲁迅的精神所感动。郭沫若真诚地说:“鲁迅愿做一头为人民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