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写的诗     
况周颐评赵佶的[燕山亭]词云:“‘真’字是词骨,若此词及后主之作皆以‘真’胜者。”王国维《人间词话》云:“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亮]略似之。”况周颐所谓的“真”,王国维所谓的“以血书”的词,都是说词写出了人的真情,人的衷怀,犹如血泪凝铸而成。赵佶在位二十五年,过着极其荒淫的生活,加速了北宋王朝的崩溃。他的悲剧,是咎由自取。但词所产生的客观动人力量,却是由于它‘真’,由于它是“血写的诗”。  相似文献   

2.
“轻叠数重裁冰绡”说的是宋徽宗赵佶在北行途中看到杏花想到了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美妙的词语凭借生活的底子而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3.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宋代李清照的一首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其间词下的两处注脚,笔者认为值得商榷。一、溪亭:溪边的亭子?当年,令李清照流连忘返、“沉醉不知归路”的溪亭到底是一个什么奇妙之处?教材中是这样诠释的:“溪亭,溪边的亭子。”然而,溪者,“山间的小河沟”《(现代汉语词典》2002年增补本1346页),河面不会很宽,水域不会很广。但是,词中“藕花深处”四字,告诉我们此处必有“接天莲叶无穷碧”,必定波光浩淼,横无际涯,才会令人“误入”其“深处”而“不知归路”。因此,将“溪亭”之“溪”释为“小溪”,与全词的意境绝不相符。那么“,溪亭”者,何处也?历史是这样回答的:1!北宋年间,济南府中确有溪亭一景。即当时大学士石介的女婿、济南名医徐正权(名遁)的私家园林。诗人苏辙任齐州(即济南府)掌书记时,与徐正权私交甚笃,常沉醉于溪亭万千美景之中。其留下的《题徐正权秀才城西溪亭》一诗可佐证。其诗曰:竹林分径水通渠,真与幽人作隐疏。不识徂徕石夫子,兼因女婿觅遗书。2“从时间上判断,《如梦令》“作于李清照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公元1099年...  相似文献   

4.
《水调歌头》词调名来自隋曲《水调》,但是久经历史变迁,它在音律上已与原曲迥异。两宋词坛上该词调作品多不出苏舜钦“沉郁忧愤”与苏轼“旷达超迈”二路,然不管哪类作品,大都具有题材内容社会化、情感取向反悲伤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苏子由《黄州快哉亭记》:“清河张君梦得谪居齐安,即其庐之西南为亭,以览观江流之胜,而余兄子瞻名之曰‘快哉’.”清河张君即张怀民,字梦得,又字偓佺,元丰六年谪谴来黄,遂与坡公相识而得以交游,六月营新居于江山,且于其庐之西南筑亭,苏子名之曰“快哉”,并作水调歌头词以赠怀民.其词曰:  相似文献   

6.
《声声慢》词名非源于蒋捷考易健贤一《声声慢》词牌因李清照填写,其同名方见显著。清万树《词律》说:“从来此体皆收易安所作,盖其道逸之气,如生龙活虎,非描塑可以。其用字奇横而不妨音律,故卓绝千古。”奇怪的是,关于它的词调名,长期以来却有着一种令人困惑的....  相似文献   

7.
这是词人在一个夏夜走在上饶黄沙岭途中为路边景物所感而写的一首词。它明快生动,意境幽美,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西江月》,又名《步虚词》、《江月令》,唐玄宗时教坊曲名。首见于敦煌曲辞,但虚谱无词。至宋,成为常用的词调。  相似文献   

8.
戴本刚 《山东教育》2004,(35):34-34
1.词是一种配曲歌唱的“歌诗”,是一种与唐诗有着本质差异的抒情诗体。它具有这样几个鲜明的特点:每一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题名,叫词调,如《如梦令》,《破阵子》等等。词调不决定诗歌内容,但与交情有密切关系;一首词大致分为上下两片(片通遍),即音乐奏二遍,长短句的句式,从一字到十字不等,是按词调的不同而规定句数与字数的,词中的韵位一般是表示音乐停顿的地方。  相似文献   

9.
在高中语文课本第六册《扬州慢》“竹西佳处”的注释中,注者将杜牧《题扬州禅智寺》中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解释成:“谁想到竹林西边的路就是热闹的扬州?”“竹西路”被解释成“竹林西边的路”了。“竹西”一语,《辞源》释为古亭名,所举例句正是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诗中的这个句子,而且还在引用《全唐诗》赵嘏《山中寄卢简求》“竹西池上有花开,日日幽吟看又回”的诗句后作了这样的说明:“后人因于其处筑竹西亭,又名歌吹亭,在扬州甘泉县(今江苏扬州市)北。”由此可知,“竹西”不是“竹林西边”,而是“竹西亭”。  相似文献   

10.
质疑二则     
1.“竹西”是指“竹林西边”吗? 姜夔词《扬州慢》的首句为“淮左名都,竹西佳处”,其中“竹西佳处”一句化自杜牧的“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杜牧《题扬州禅智寺》),课本对这两句诗的注释是:“谁想到竹林西边的路就是热闹的扬州呢?”将“竹西”译作“竹林西边”未免太望文生义了。查《樊川诗集注》(清·冯集梧注)可知:“竹西“应为亭名,在禅智寺前河北岸。《舆地纪胜》中指出:扬州竹西亭在北门外五里。《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中,也  相似文献   

11.
<正>明人张綖曾在其所著《诗余图谱·凡例》中将词分为两类:一体婉约,乃为词调蕴藉者;一体豪放,乃气象恢宏者。由于柳永词多写男欢女爱、离愁别恨,情感细腻婉转,故论者多将其归入婉约一派,提及柳永的第一反应就是婉约词人,而视作品气象恢宏、风格慷慨激昂的苏轼为豪放派之祖,称他“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王灼《碧鸡漫志》卷二)。  相似文献   

12.
唐宋词中近三分之一的词调存在同调异名(一调多名)现象,即一个词调除通用名外还有一二别名,有的甚至多达十几、二十个。笔者归纳出唐宋词调名改易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种:摘取名家名篇词句以为调名、词家自取其词句以为新调名、以词中所咏之情景而为调名、因人名、地名、典故而为调名。  相似文献   

13.
四月一日《文汇报》上,林庚同志关于《木兰辞》中的“燕山”和“黑山”一文,考证出:燕山就是古燕州之燕山,蓟北之燕山。自临渝绵延西来的长城,就在这个山脉上。黑山呢,就在燕山的附近,即今北京十三陵一带,明中叶因修长陵,便把这座山称为天寿山。黑山之名,遂被淹没。  相似文献   

14.
《语文知识》杂志1998年第10期刊登了一篇题为《“别枝”不同注释小议》的文章,该文提到词调的对仗问题时说:“同样,下阕头两句,也是《西江月》词固定要用的对仗。”作者认为,词调《西江月》上下片首两句必须对仗。笔者认为,这种说法并不完全正确。其实,词的对仗不像近体诗那么严格,对仗的位置也不那么固定。词调有上千种,各调句式都有所不同,并没有什么统一的规定。笔者考  相似文献   

15.
曾枣庄《需》文全盘否定饶晓明论《竹枝》等40首为新增东坡词。但据史料考证《,竹枝歌》可入东坡词,而非曾文所说“的楚声即楚辞”的纯诗。因为早在唐代《,竹枝》即为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刘禹锡并已有了《竹枝新辞》“的倚声填词”词作,五代或宋初的词总集《尊前集》中也有《竹枝》词调,宋人和苏轼自己也认为《竹枝》是词。清代万树《词律》和康熙《钦定词谱》都在卷一首列了《竹枝》词牌,因而可确认东坡《竹枝歌》应属词作。文末对曾枣庄的文风献了忠言。  相似文献   

16.
嬴姓诸国的源流与分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嬴姓的祖先是伯益,据《路史·后纪七》说:“伯翳、大费能驯鸟兽,知其话言以服事虞夏,始食于嬴,为嬴氏。”其实嬴氏乃燕氏之同音异字,系以燕为图腾,史学界大致都认为燕族最早起源于燕山一带,以后逐渐南迁,如嬴姓的徐人起初也发源于燕山之南的徐无山一带,后来因族类繁衍,分化为燕、偃、嬴、奄诸国,嬴姓自此也自成一族,它的发源地当也与燕、偃所在的冀中相近。《山海经·海内经》中“有嬴民,鸟足。”郭璞注:“音盈。”  相似文献   

17.
唐五代词调和用调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曾昭岷等编《全唐五代词·正编》来统计,唐五代词人共使用了150个词调来填词歌唱,若计人同调异名者则共计176调。每调填词只有1首者,共计58人,属于“低调”层级;每调填词2首以上、10首以下者,共计17人,属于“中调”层级;每调填词在10首以上者,共计16人,属于“高调”层级。敦煌词以46调排名第一,代表着民间词用调之成就;冯延巳、孙光宪、韦庄、毛文锡、欧阳炯、李煜、温庭筠等人则位居文人词用调数量之前茅。《望江南》一调以753首词作而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之榜首,《浣溪沙》、《菩萨蛮》、《杨柳枝》、《拨棹歌》、《酒泉子》、《临江仙》、《渔父》、《南乡子》、《更漏子》、《南歌子》,也名列唐五代词调“十大金曲”榜中。  相似文献   

18.
晁补之是两宋创作《洞仙歌》词最多的词人,《洞仙歌》也是晁氏使用最多的词调之一,其缘由包括该词调本身的声情美、师友的创作引导和词人高风旷放的性格。他的创作独具特色,开拓了《洞仙歌》词咏物和游仙的传统,发展了词调的体制,在《洞仙歌》词填制史上具有重要意义,其研究理应获得更多重视与投入。  相似文献   

19.
提到“青玉案”,大部分人会不假思索道:词牌名。的确,“青玉案”是一个相对常用的填词调名。但是,“青玉案”的含义却不止这一种。而以“青玉案”为词牌创制的作品中的佳篇名作也不胜枚举。众所周知,贺铸有一首非常出名的《青玉案》,透过其作用典和押韵可以直观地把握其词的创作风格。贺词之后,步韵唱和及仿效者蔚然成风,惠洪便是其中之一,尽管惠觉范与贺梅子是同词牌,同韵律,同词风,但是两者抒发的情感却不尽相同。仔细观照惠洪的《青玉案》,可以感受到“一代高僧”性情的真实流露。  相似文献   

20.
温庭筠词的基本题材内容,正如刘熙载《艺概》卷四所言:“类不出乎绮怨。”所谓“绮怨”,大约指的是儿女恋情、离愁相思之类。《旧唐书》本传亦说他“能逐弦吹之音,为侧艳之词。”最早见于赵崇祚辑《花间集》的温词《梦江南二首》,亦是如此,《草堂诗余别集》王其词调之下,就标有“闺怨”的词题。但是其艺术风格,则如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所指出的:“温词大抵绮丽浓郁,而此两首则空灵疏荡,别具丰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