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彭波 《华章》2012,(24)
行刑社会化已成为当今行刑制度发展的共同趋势.近年来,我国一直在探求行刑社会化理念,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处于较低水平.为此,在刑法人道性、谦抑性价值理念的指引下,准确把握我国行刑社会化推进中的突出问题并予以改进和完善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2.
一、问题的提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我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从2000年1月全面启动,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也暴露出许多深层次的问题。目前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处于徘徊状态,需要明确具体方面和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3.
如何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培养具有深厚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的专业人才,是摆在高等职业教育面前的重要问题。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社会化作为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和趋势已日渐明显。高等职业院校应抓住发展契机,因势利导,将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整合学校和社会优势资源,充分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社会化。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社会化是社会处于转型期在教育领域的影射,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德育目标泛政治化;德育过程缺失主体性;德育方法的非人本性;德育活动缺乏实效性。学校德育社会化是学校德育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自身和适应、改造与发展社会的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社会化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德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借鉴国外德育经验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学校德育社会化可以从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化两个方面入手,尝试寻找支持学校德育的阿基米德点。  相似文献   

5.
法律信仰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尊重、信赖并自愿遵守的精神。法律信仰的缺失是我国当前法治建设的主要障碍之一。构建我国公民的法律信仰,应当重视我国民众已有的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人特别是领导人的作用,并且加快完善立法程序,提高法的内在品质,还要继续推进普法进程,提高司法效率和加强司法公正。只有法律被信仰,才能最终建成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相似文献   

6.
在公民教育中,通过确立法律至上原则,提高公民权利意识,注重对公民进行现代法律精神的普及教育,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司法权,努力培养公民的法律信仰,从而更好实现依法治国。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未对创意的保护进行明确的界定,存在明显的法律困境。而从保护创新主体的合法权益和激励创新的角度看,为创意设立产权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借鉴数据库等新型知识产权的立法保护模式,构建创意的特殊权利保护机制便是创意保护立法的必然选择。从立法进程看,近期可先根据创意的不同内容和形式,有侧重地选择复合型法律保护模式。在将来司法实践经验积累充分、理论研究成熟的时候,应考虑以民事特别法的形式,制定专门的创意权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8.
不容回避的是,我国环境法的研究陷入了困境,出现了环保法律的大量出台与环境污染的迅速恶化并存的局面,使人们感觉到环境法的“无能“与“无助“.我国现阶段自上而下的环境管理体制很难得到人们内心的认同,以致无法调动人们参与环境保护的积极性,使环境法成为少数学者的法律.实际上,环境资源是一种典型的公共资源,这种属性决定了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环境法应该具体细化各个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使他们感觉到自身利益与法律的密切相关性,使环境保护社会化,从而参与环保,形成环保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9.
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直以来都是人类一笔宝贵的财富,但是如今非物质文化遗产却面临着濒危以及消亡的重大危机,保护与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由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特殊的性质,仅仅依靠传统的确认、建档、研究、录存、保护以及宣传措施等,不能全面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就必须依靠法律的途径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  相似文献   

10.
阮富坚 《广西教育》2013,(43):92-93
高校法律文化传播对大学生法律行为模式、法律观念和法律生活习惯的形成和发展至关重要。通过分析法律文化与法律社会化相互包涵、相融、促进的关系,探讨了法律文化传播的意义和途径。  相似文献   

11.
从法律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探讨法律社会化的内在机制。以发生认识论为理论基础,构建了法律意识的形成与发生认识论存在认知同构和形成机制一致性,指出法律社会化是个体经历对法律的同化和顺应达到平衡的一种状态,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为促进法律社会化提供可供参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相比较法律规则的选择适用,法律原则的选择适用具有特定内涵。法律原则选择适用不但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以"质的规定性",同时也因为法律原则的"冲突存在"而获得其自身的必然性。在对法律原则进行选择适用的过程中要特别关注"法律解释"问题。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法律信仰是其内在要求,其必要性表现在它是民众守法的内在动因,是执法者公正执法的主观需要,是市场经济建设的精神基础,是法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4.
研究生是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中的骨干力量,对研究生进行法制教育是提高研究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必然要求。本文对加强研究生法制教育的必要性和应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5.
法律信仰是法治建设的思想基础,是一个社会实现法治的标志。要实现法治现代化的目标,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不可或缺,然而农民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抑制着法律信仰在农村的培育。通过对农民法律信仰缺失深层原因的分析,提出培育农民法律信仰的基本路径,旨在诠释培育农民法律信仰是推进农村法治建设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我国人口的绝大部分,农村法治建设将直接影响着我国依法治国的进程,而广大农民的法律信仰状况却不令人满意。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重新培育农民的法律信仰对于推进民主法治进程就显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人才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能够对社会作出贡献的劳动者,地方院校法律人才培养需首先对培养目标作出恰当的定位,在培养要求上仍应当以培育学生的法律意识和劳动精神为先,同时在专业教学内容方面作出妥善的安排及取舍,注意体现每个学校自身的培养特色.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医疗保险模式选择的法律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关系到农民医疗保障的需要、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国家、政府的主导作用,借鉴国外经验,积极进行立法创新,克服在建立农村医疗保险制度中所面临的诸多不利的法律环境因素,选择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医疗保险模式,加大宣传力度,强化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法律实施机制,提高立法层次,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险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19.
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基础环节。而作为一级政府专设的法制部门,政府法制机构在依法行政进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如何充分发挥政府法制机构参谋、助手和法律顾问的作用,并为其提供必须的主客观条件,就成为政府依法行政的一个基础性问题。应当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的贯彻实施为契机,采取有效措施,使政府法制机构的作用得以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20.
法律信仰的实践直接关系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功与否,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然而,近年来法学教育却鲜有涉及,即便是对在校的法科大学生也忽略法律信仰教育。本文基于法科学生法律信仰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学生的法律信仰认知现状,以及影响法律信仰的因素,并提出通过调整教学内容、转变教育方式、转换教育理念、转移教育重心等途径有针对性地培养法科学生的法律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