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认为,课程的自组织性不足是影响学生创造性培养的关键原因。表现在:课程决策的开放性不足,影响学生创造性环境的培养;课程结构的协同性不足,影响学生创造性人格的培养;课程内容的有序性不足,影响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依此,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必须改革现有的课程决策、课程结构和课程内容,使其具有较强的自组织性。  相似文献   

2.
阐述了隐性课程与隐性职业素养的内涵;从职业道德、职业动机、职业情感、职业态度、职业意识等方面阐明了隐性课程对隐性职业素养的影响;构建了高职化工类专业"三模块"的隐性课程体系及具体实践。  相似文献   

3.
马从兵 《教育与职业》2012,(29):122-123
大学生创业素质所包含的内容大部分属于隐性课程知识的范畴。隐性课程在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过程中发挥着显性课程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应多方位开发创业教育隐性课程,努力提高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马斯洛"创造性理论" 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斯洛的"创造性理论"是当代创造性理论研究中的一大创举,因此,探讨并借鉴他的理论,能对学生创造性的培养提供有益的启迪.  相似文献   

5.
雷刚 《大学时代》2006,(11):69-70
介绍了隐性课程内涵、特点、和意义,探讨了隐性课程开发工作应从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进行努力。  相似文献   

6.
在课程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特征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本文论述了创造性人才的人格特征及其形成和发展的相关因素,给出了在课程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的策略和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7.
论素质教育与学生创造性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素质教育是一种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素质为根本目标的教育思想和模式,而学生创造性的培养则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其精髓所在。在素质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社会发展和教育改革深入进行的必然结果。创造性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之一。激发"求知欲望"、传授"点石成金"、提倡"大胆怀疑"、鼓励"标新立异"、强化"社会实践",是素质教育下学生创造性培养的五要素。  相似文献   

9.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公民信息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本文提出了通过开发信息技术的隐性课程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时代和经济发展的呼唤,教学中要着力培养训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一、逆向思维法.许多发明创造的火花,往往是由求异思维点燃的.逆向思维可使人思考问题更全面,更有深度,更富创造新意和能力.  相似文献   

11.
学校课程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共同构成的,但在学历社会和功利价值的影响下,学校教育中更多的是关注显性课程对学生的作用,片面的强调显性课程的重要性,而忽视了隐性课程的教育功能。本文尝试通过开发校园文化和班集体这两个重要环节探索学校隐性课程开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小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和教育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小学英语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要在遵循民主原则、激励原则、主体参与原则的基础上,采取: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优化课堂教学气氛;创设语旨环境,营造创新氛围;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发散思维能力;提倡质疑求异,鼓励大胆创新等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体育课是由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组成的。显性课程旨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提高其基本技术、技能,而隐性课程则对学生的品质、习惯、态度等非智力因素的形成有重要作用。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今天,挖掘隐含在体育课中的德育和美育等其他教育因素,有利于培养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有助于显性课程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当今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应从转变教育观念,实施教育创新,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育人环境等方面人手,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思维和创造人格,从而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15.
高校隐性课程内容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课程论的视野下,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构成课程的两个方面,重视开发设计隐性课程,有效开发高校隐性课程资源已成为当代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本文就如何通过打造校园文化、完善组织制度、发挥教育者人格作用、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校园活动等五个方面的内容设计进行了深入研究,不断深化高校隐性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6.
隐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课程的整体。从心理学上解释,隐性课程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功能,是正向与负向的双刃剑。实现课程改革提出的目标需要把隐性课程的正向功能作为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7.
对隐蔽课程的研究表明,体育隐蔽课程具有隐蔽性、广泛性、持久性、易接受性、难预测性等特点,能弥补显性课程时空的不足,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应该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上。作为数学教师应明确何谓“创造性”以及数学教学自身的特点,从而进一步探索如何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渗透到课堂教学的具体实践中去。  相似文献   

19.
张海瑞 《中学教育》2009,(12):46-49
隐性课程是一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其中蕴含着巨大的育人价值。它有助于丰富学生生活、陶冶情感,有助于完善个性、健全人格,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启发创造力。为使其价值得以最大的发挥,应通过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教师队伍素质及实践活动课程的开设等方面来全面挖掘它的育人价值,使其育人功能得以有效开发和充分利用,以推动学生素质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我国隐性课程的研究现状,通过CNKI数据库,从研究层面、研究对象、研究方法和研究内容进行追溯和分析,发现有关我国隐性课程的研究众多,成果丰富,但存在诸多不足:研究层面集中在德育、人文教育及体育教育领域;研究对象主要针对大学生,而针对其他研究对象较少;研究方法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实证研究不足。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拓宽研究层面、扩大研究对象、增加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