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又入革命洪炉再得良师益友冯雪峰大概在家里隐蔽三个来月,党内“交通”便来通知他,说中央革命根据地要人,组织已决定调他到那里去,问他自己的意见怎样。他无条件地接受了组织的决定。虽然,上海是他驰骋如梭、奔突如箭的老战场;是他从事文学活动的一块沃土,他的文学事业在这里抽芽萌蘗、初绽花蕾;在这里,有他众多的同生死、共患难的战友,特别是有鲁迅的指导和关怀;  相似文献   

2.
东征山西南下上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合。次日,冯雪峰随中央进驻瓦窑堡,暂时在此安歇下来,洗却征尘,结束了历时一年的长征。几乎是在进驻瓦窑堡的同时,冯雪峰被调在陕北党校工作,为我党迎接抗日高潮的到来培训干部。  相似文献   

3.
催芽育苗的培养基烧火做饭的“灶下婢”(续) 1932年底或1933年初,冯雪峰奉命调到上海中央局(也称上海临时中央局或上海白区中央局)宣传部任干事,管一个对外提供宣传资料的通讯社和“文委”。这两个机构均直属上海中央局,由其宣传部长直接联系。从此,雪峰就在完全秘密的状态下,专事地下党的机关工作了。  相似文献   

4.
任务繁重“误会”随生冯雪峰到达上海后,日以继夜地为中央布置的各项任务奔忙。首先,他悉心搜集上海、南京等地的政治、经济情报,各党派的动态,群众抗日救亡的斗争情况和要求等,尽可能快地报告给中央,以作为进行  相似文献   

5.
维护鲁迅维护团结(续) 冯雪峰维护鲁迅、维护团结的工作,主要是在“两个口号”的论争中艰难地层开的。大约在1935年11月,左翼文艺界的周扬等同志,一方面在酝酿解散“左联”,一方面提出了“国防文学”的口号(相继出现的还有“国防戏剧”、“国防诗歌”、“国防音乐”等口号)。在口号的提倡和实践过程中,他们还在筹建“作家协会”(后名“文艺家协会”)的组织。鲁迅对这一系列活动,均采取  相似文献   

6.
冯雪峰(一)     
一“纯粹的山里人”,农民的儿子 1903年6月,冯雪峰出生在浙江省义乌县南乡神坛村一个农民的家庭里,取名福寿,通用名为冯雪峰或雪峰,曾用笔名画室、洛扬、成文英、何丹仁、吕克玉等。义乌地处浙东,是古越的属地,以“报仇雪耻之乡”著称。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在这里口耳相传,妇稚皆知。唐代写《代徐敬业讨武曌檄》的那位著名文人骆宾王,宋代抗金名将、终至忧忿而死的宗泽,都是义乌人。这些乡邦英烈,以及由他们的事业、文章构成的乡邦文献,是义乌人的骄傲。值得他们骄傲的还  相似文献   

7.
冯雪峰(二)     
学生时代“湖畔诗人” 1912年,雪峰九岁了,才扔下牛鞭和锄头,到离神坛五里地的赤岸一所私塾里去“开蒙”。这所私塾是冯家的亲戚与人合办的,学俸可以适当通融。雪峰能获得这么个“开蒙”的机会,是他祖父经过深思熟虑后作出的决策。老人没有让长孙走科举仕宦道路的奢望,其实,时当辛亥革命之后,科举制度已经废除,不存  相似文献   

8.
冯雪峰(七)     
清醒头脑务实精神 1930年初,在中国文化生活、甚至政治生活中发生了一件不小的事:在革命与反革命斗争最激烈的时候,鲁迅不仅在思想上而且也在政治上,毅然站在中国共产党方面,并宣告于世。他既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也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这对革命者是个很大的鼓舞,对反动派是个沉重的打击。而促成其事的就是冯雪峰。冯雪峰在受党组织之命筹备“左联”、争取鲁迅参加并领导这一组织的同时,还受命去动员鲁迅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据冯雪峰回忆:当时  相似文献   

9.
又入革命洪炉再得良师益友(续) 1934年1月中旬,雪峰在瑞金参加了党的六届五中全会。在这次会上,博古(秦邦宪)当上了中共中央总书记,而在中央苏区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毛泽东却没有到会,雪峰对此感到纳闷。 1月22日,中华苏维埃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也在瑞金召开。大会总结了中国苏维埃运动两年来的经验,提出了苏维埃今后的历史任务;讨论了红军建设、经济建设和苏维埃建设等问题;通过了苏维埃宪法,以及上述问  相似文献   

10.
冯雪峰(五)     
耿介的友谊真诚的合作 1928年11月下旬,雪峰为了逃避浙江省政府的通缉到了上海之后,他在浙江省立一师的同学、晨光社社友柔石最先知道了他的住址,就先来找他。他们常常在一起畅谈。当时,柔石正在鲁迅指导下与几个朋友办朝花社,筹划着出版丛书和画册,介绍欧洲的文学和版画。柔石和朝花社同人,就住在鲁迅家的间壁,与鲁迅过从甚密,特别是柔石与鲁迅的关系,更非一般友谊可比。  相似文献   

11.
冯雪峰(八)     
大夜弥天星群月朗 1930年11月1日,蒋介石动员十万军队,开始对中央苏区进行第一次“围剿”。为了与这一军事“围剿”的规模和声势相适应,又加紧进行文化“围但是,蒋介石豢养的一批“文士”,只能做媚态以奉承主子,在文化战线剿”。上完全派不上用场。文化“围剿”所用的武器根本就不是文化,诚如鲁迅所说:“现在来抵制左翼文艺的,只有诬蔑,压迫,囚禁和杀戮;来和左翼作  相似文献   

12.
冯雪峰(三)     
流浪北国毅然入党有人将中国的“五四”运动比之为欧洲的文艺复兴运动,而文艺复兴运动的根本思想是“人的觉醒”,那么“五四”运动也就是“人的觉醒”运动了。这有一定道理,但是“五四”运动发生在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之后,发生在无产阶级为彻底解放全人类的革命洪流中,资产阶级的  相似文献   

13.
催芽育苗的“培养基”烧火做饭的“灶下婢”冯雪峰在主持和领导“左联”工作期间,由于高擎鲁迅的旗帜,尊重瞿秋白的指导,倚重茅盾、丁玲等战友的聪明才智,团结广大作家,使左翼文学运动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在理论建设方面,至少使强固的左倾机械论和教条主义受到了冲击;使不少左翼作家改变了对文学的一些偏狭观点,开始认识到,为什么在创作上应该“莎士比亚化”,而不应该“席勒化”;  相似文献   

14.
维护鲁迅维护团结冯雪峰来到上海,要完成“附带管一管”文艺界工作的任务,开始只能通过和依靠鲁迅、茅盾,而鲁迅“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平衡的”(冯雪峰:《回忆鲁迅》)。  相似文献   

15.
冯雪峰(四)     
蓬转四处落地生根 1928年初的上海,在浓重的白色恐怖之下,革命志士中的倖存者,大都转入地下,过着亡命者似的生活。在这一群中,有个“从北方匆匆南下的新人,一个饱历风尘的苍黑的脸,清晰的轮角(廓)透露出倔强的性格,和善的眼睛射出聪明的锐光。”他伸出粗硬的握过牛绳和镰刀的手”,和大家“紧紧地相握”(楼适夷:《怀雪峰》)。这个人就是在北京被通缉而逃亡至此的冯雪峰。  相似文献   

16.
冯雪峰(十)     
是非功过任人评说(续) 冯雪峰作为“左联”的主要发言人,在与“自由人”胡秋原的论战中,从发难的《致<文艺新闻>的信》到具有总结性的《并非浪费的论争》,态度从强硬转为和缓,对论敌性质的认识,由“确认”转向“疑似”之间,这是基于一种策  相似文献   

17.
跟毛主席长征在斗争中磨炼我们在前面所说的“转移”,当时尚不知道军旗所向的“转移”,就是震撼世界的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它不仅是一部考验了中国红军战士的意志、勇气和力量的史诗,也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的史诗。它使人类的感情升华,牵动他们的无穷想象,憧憬着无限美好的未来。这是彪  相似文献   

18.
是非功过任人评说(续) 在当时,冯雪峰也许已经意识到,“左联”在领导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之所以屡犯机械论和关门主义的错误,关键是未能根据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特点,对小资产阶级作家及其作品做出正确的分析和估价。在前一章的叙述中,我们已经看出,他在领导“左联”时所做的一些策略上的改变,号  相似文献   

19.
冯雪峰(六)     
作鲁迅的诤友举鲁迅的旗帜 1929年,在冯雪峰活动的编年史上,占据着光辉的一页。他主编的《科学的艺术论丛书》,自这年五月起,便陆续出版了;而他个人的翻译,据不完全统计,共出书六种,发表的单篇文章七篇。几乎每个月都有一茬精神产品的收获。在这一年中,有必要重复和强调的,是他与鲁迅的交谊。这一交谊,关系到左翼文艺运动,关系到鲁迅思想的发展,当然,更为直接地决定着雪峰以后的事业和道路。  相似文献   

20.
我国古代文人好像一般都不大会算账。写文章一碰上需要算一算的问题,往往写得很不清楚,连算一算自己的祖宗三代,也会令人感觉到完全是一笔糊涂账。这是我随便翻书得来的一个印象。顾炎武的《日知录》上有这么一条: 白氏,唐白居易自序《家状》曰,出于楚太子建之子白公胜。“楚杀白公,其子奔秦,代为名将,乙丙已降是也。裔孙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