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论点击     
“三贴近”与舆论监督戴松指出,做好舆论监督工作必须坚持“三贴近”。从内容上看,要把“三贴近”作为选题的原则和依据,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深入到火热的社会生活中去,把握社会主流,解决具体矛盾,同时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盼,体现群众意愿,满足群众需求,把握群众脉搏。具体来讲就是选择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而这些问题又具有一定普遍性,是政府应当解决,急于解决和能够解决的。对于那些生活中不具有普遍意义的个别现象,以及超越现实,暂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则不应成为舆论监督的选题。从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2.
通过一篇篇报道、一个个版面,让那些冷冰冰的事情不至于冷到心底,让那些软绵绵的心灵不至于软到脚下,让更多的正能量辐射到报纸能够到达的每一个角落。我现在大众日报社会联络部,专职从事舆论监督报道。其它部门的同事曾跟我们开玩笑说,地方宣传部门的官员提起我们这些舆论监督记者,经  相似文献   

3.
在党报的整个官传工作中,舆论监督的稿件最难采、最难写,同时也最容易惹麻烦、出问题乃至“引火烧身”。作为党报工作者,如何在舆论监督中做到“帮忙不添乱”,真正发挥其对社会丑恶现象和党内腐败现象实施舆论监督的作用,是新时期新闻报道面临的课题。  相似文献   

4.
站位全局,帮忙不添乱
  舆论监督是天职,服务稳定是前提。现在,我们所处的社会法治尚不十分健全、利益主体交互冲突,各种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会明显地凸现出来,消极腐败现象、社会丑恶现象也会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作为面向读者和市场的媒体,晚报不能回避这些现象和问题,有必要拿起舆论监督这一利器,进行揭露和批评。但是,晚报也是党的宣传工具,也要讲党性原则,所做的一切,包括舆论监督在内,要有利于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有利于稳定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作为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手段,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使命,是人民大众通过新闻媒体对各种发生在社会上尤其权力者身上的不良乃至违法的丑恶现象进行批评、揭露的新闻活动。权为民所用,舆论监督既然是重要使命,就要求新闻记者在实施这项权力的过程中,能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用“以人为本”精神引领舆论监督,实现舆论监督具有的价值。“以人为本”是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实施舆论监督要处理好的首要问题就是“你是谁、为了谁”的问题。媒体就是依靠自身强大的话语权在实施舆论监督。但是这种话语权并不是媒体本…  相似文献   

6.
朱基总理视察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时的讲话,不但使我们对舆论监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而且更加增强了我们搞好舆论监督的勇气和信心。朱总理在讲话中说,舆论监督是“群众喉舌”。这就是说,我们的舆论监督必须是群众的代言人,反映群众的意愿、呼声。反过来说,违背群众意愿、呼声的所谓舆论监督则为我们所不取。舆论监督当然包括社会上的各种丑恶现象,但主要还是对政府的监督,所以朱总理讲“政府镜鉴”,通过舆论监督这面镜子,政府看到了自己工作中的问题,了解到群众的情绪、意见,以便改进工作,做好工作。有人说舆论监督是负面报道。朱总理却把舆论监督看成是“改革尖兵”,何等深刻!何等气魄!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朱总理讲话的精神,本刊邀请了在成都地区的一些报社、电视台的老总和编辑、记者座谈,其间又收到几位长期搞舆论监督的老编、老记们的文章,这里一并刊发,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也希望同行们花力气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我们要善于摸准“三点”选好题材,即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带有普遍性、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作为舆论监督的重点,特别是要将促进问题的解决、实现政府和群众上下“两头”满意作为舆论监督的出发点,将党委、政府正设法解决的问题、当前工作的着力点作为舆论监督的着力点,力求使舆论监督取得好的监督效果和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8.
杨姣  李炜 《新闻窗》2010,(5):56-56
虽然从1987年党的十三大开始,“舆论监督”已经成为被中国共产党正式文件确认的概念,并按照“重大情况让人民知晓,重大问题经人民讨论”的原则在目后新闻媒体的实践中不断被强化。但是在研究《春城晚报》,一张把“强化舆论监督搜道”坚持了30年的市民报纸的过程中,我们仍然发现.最大的困难来自于如何在具体的版面中来确定哪些报道属于“舆论监督报道”,而这样的困惑直接来源于对“舆论监督报道”内涵的不确定。  相似文献   

9.
在各种压力和困难下,企业报怎样才能搞好舆论监督,从而进一步树立自身的威信。在几年的新闻工作实践中,笔者总结了一些经验。有理有据有节,方能“屡战屡胜”所谓“有理”,就是舆论监督要在理,要站得住脚。进行舆论监督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要选那些难点、热点甚至是焦点问题,这些问题代表了绝大多数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思想意愿。只有将反映这类问题的稿件上报,才能真正提高企业报的影响力和声誉。  相似文献   

10.
最近,省委宣传部就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应当说,党的十六大以来尤其是这两年,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舆论监督,人民群众热情支持舆论监督,新闻媒体积极开展舆论监督,我省新闻舆论监督取得了很大进步,新闻舆论监督的社会影响力日益增大。但是,广大干部群众对舆论监督存在的错位、越位、失位现象和监督失度、失当等突出问题,反映也比较强烈,提出了比较尖锐的批评。当前,舆论监督一要加强,二要改进,三要正确。新闻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是舆论监督的具体实施者,开展舆论监督必须要解决好监督目的、监督选题、监督时机、监督艺术、监督效果等等基本问题。一是监督的目的要明确。舆论监督只是手段,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才是目的。新闻媒体进行舆论监督,必须要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改革发展稳定大局,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二是监督的对象要选准。首先要选择具有普遍意义的、与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重要问题,而不能停留于抓那些鸡毛蒜皮无关痛痒的小问题。其次,要选择那些能够体现事物发展规律和本质的问题,那些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问题,克服个例报道容易出现的就事论事的不足,提高从全局上把握舆论导向的能...  相似文献   

11.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政府部门和官员不能正确地认识舆论监督,采取回避或者抵制的态度消极对待舆论监督,甚至有“防火防盗防记者”的说法。一些媒体也不能很好地掌握舆论监督的方式和方法,发挥舆论监督的建设性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从“监督对象”、“监督者”和“管理者”三个方面来重新认识舆论监督。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谋事之“谋”,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谋划”、“策划”。在党报的舆论监督报道中怎样进行策划呢?针对舆论监督报道的特点,作以下探讨。 一、做好报道选题策划 要求从宏观着眼,微观着手,且要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这是由舆论监督报道的性质所规定的。 所谓宏观着眼,即从人民群众所反映的热点、难点  相似文献   

13.
舆论监督的最终目的是,促使所暴露的问题能最终得到妥善解决,为此,应把握好批评报道的“度” 一、选题的代表性 因为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所暴露出来的社会生活问题是多方面的,所以选题必须具有代表性。 二、批评的客观性 因为准确的事实是有效实施舆论监督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易飞  钟贤 《新闻前哨》2003,(1):12-12
舆论监督报道,俗称批评性报道;正面报道,俗称表扬性报道。这是狭义的概念。我们通常所说的“以正面宣传为主,同时加强舆论监督”,就是这个意思。广义地说,舆论监督报道不能称之为批评性报道,它也是正面报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鞭挞丑恶的同时其实也是在弘扬正义,其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本文只对狭义的部分作一些探讨。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追求新闻的本质真实是每个记者的使命。然而,新闻报道中的失实现象一直无法杜绝。舆论监督和正面报道都概莫能免。很久以来,正面报道的真实性被忽略,甚至有人认为正面报道不存在真实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舆论监督的本质在于它的批评性。正是这种批评性形成了新闻报道的锋芒,使得新闻富有战斗性。人们常常把新闻舆论监督叫作“曝光”,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舆论监督就是揭开被某些人捂着的盖子,把违反法规政策的、丑恶的、负面的东西翻开来暴露在阳光之下,并引导和聚合成一股强有力的舆论力量,通过比较、评价和批判,分辨好坏,明确是非,捍卫真理,伸张正义,促进矛盾解决,推动事物正常发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对象是具体的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它们都有具体的社会环境、事实和人物。由于人是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载体,这些社会矛盾和…  相似文献   

16.
政务报道贴近性不强、舆论监督乏力,一直是地方党报的两个“软肋”。而处在最基层、直接服务党委、政府和群众的特殊地位,又迫切要求地方党报把这两个“软肋”都硬起来,服务好党委、政府和群众,否则就会在日益激烈的报业竞争中丢掉地盘,失去读者。从2004年创办具有子报性质的《济源日报·王屋晨风》起,我们就拿出一个版面倾力打造“政务热点追踪”,拿出一个版面重点经营“行风对话”。我们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做深、做活、做透政务新闻和舆论监督,把推动政府工作和关注民生民意作为重要一环,努力搭建构建和谐社会的平台。一年来,“政务热…  相似文献   

17.
新闻舆论监督是党报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党和人民群众赋予新闻工作者的一项神圣使命,而党报的舆论监督具有其他媒体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党和政府的耳目喉舌,党报舆论监督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党和政府做好工作、改进工作,而不是单纯为了曝光.在新时期如何发挥党报的舆论监督作用,既要做到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又要鞭挞社会丑恶现象,维护稳定,维护大局,帮忙不添乱,记者要从讲政治的高度维护大局,找好选题,掌握分寸,注重效果,坚守新闻职业道德,正确运用党报舆论监督武器.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政治报告中指出:“新闻舆论监督任重道远,在当前应关注的重点是:党和政府重大方针政策落实情况,党的政治纪律执行情况,党和政府明令禁止的不良行为。违背职业道德、社会公德,败坏社会风气的不良行为等方面。”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纷纭复杂的社会现实,在实施舆论监督的选题上要具有现实的针对性,同时要具备解决问题的现实可能性。只有准确地把握好“两性”进行选题,才能使舆论监督工作有的放矢。因此,善于开展有效的舆论监督,既是新形势对新闻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党和人民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神圣…  相似文献   

19.
夏青 《新闻采编》2009,(6):41-42
新闻界普遍感到开展舆论监督难,而作为党的新闻事业一部分的企业报进行舆论监督则难上加难。为什么“莺歌燕舞”、“歌功颂德”一类的报道遍布企业报版面,而“暴露问题”“督促整改”方面的批评报道却凤毛麟角?为什么一些企业报报道的内容尽是浮在面上、泡在会上的东西,缺乏深度文章?这其中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因素。  相似文献   

20.
舆论监督作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机制保证之一。党的十五大、十六大报告分别对“充分发挥新闻舆论监督的作用”作了明确规定,使我国的舆论监督环境进一步优化,地位和责任进一步提高,力度进一步加大,很好地起到了推动社会和谐、弘扬正义、鞭挞丑恶的积极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