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面对CAFTA的背景,广西地方院校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点。通过构建多元文化课程体系、培养合理的师资队伍、建设民族互尊与认同的校园文化、实施形式多样的多元文化课堂教学以及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等途径和方法,加强广西各民族与东盟各国多元文化教育,全面提升在校大学生多元文化素质,培养高素质的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2.
1 前言 今天在全球化大潮的影响下.世界各国各民族之间交往更加频繁.各国的文化交流呈现出多文化趋势。而随着中西文化纵深发展.翻译是传播的主要手段之一。语言是人类用来表达思想的工具.是最具有民族色彩的东西.不同的语言.蕴含并传递着不同的文化信息和民族色彩。成语在文艺作品、政治、科技文化中经常用到.因而成语翻译的好坏对整个译文质量有直接影响.本文对如何处理好成语翻译中的民族色彩、传递本质含义、使译入语读者理解和品味原文文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如何搞好企业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层次的产物,也是企业发展到一定层次和高度的标志.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的企业文化的底蕴首先采自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兼收世界各国的优秀文化,是一元与多元相兼容且丰富多彩.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定是融合了民族文化和历史人文精神的精华,必定注重吸收传统文化的营养采充实、丰富、发展自己的企业文化.这里主要探讨了企业文化的概念、作用及如何建立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4.
浅析共生视角下民族文化发展的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威 《科教文汇》2011,(11):62-62,70
在多元文化发展的今天,由于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我国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在多元化价值的取向之下采取的发展路径就是本文要论述的中心。从共生的视角来寻求一条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展道路,使民族文化在复杂的环境中得到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汪涛 《科教文汇》2014,(15):10-11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并存,多元文化对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必然形成激荡和碰撞,加之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民族高校生会产生诸多矛盾与困惑。本文在对民族高校生德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加强民族高校生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指出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交锋,民族高校生的道德教育要增强对话意识,创新民主、开放的新型教育管理手段,以不断提升新时期民族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汪涛 《科教文汇》2014,(5):10-11,26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多元文化并存,多元文化对不同民族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必然形成激荡和碰撞,加之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民族高校生会产生诸多矛盾与困惑。本文在对民族高校生德育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探索加强民族高校生道德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指出面对多元文化和价值观的交锋,民族高校生的道德教育要增强对话意识,创新民主、开放的新型教育管理手段,以不断提升新时期民族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向上的道德观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李欣 《科教文汇》2014,(2):84-84,89
文化全球化已成为当今世界不可逆转的潮流.这种潮流下蕴含着文化的冲突和融合。各民族的文化在矛盾中渐进,走向融合、走向文化同质化。中华民族作为有着数千年文明史的古老民族,有着相对独立的文化特质,同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也一直与各民族存在着文化融合。当今社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脚步发展,我国的民族文化面临着传承发扬和融合适应的双重挑战,这种局面要求我们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出去,在文化全球化趋势下求同存异、坚持开放、取长补短,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创新发展我国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8.
孙辉 《科教文汇》2008,(33):192-192
文化是民族性的存在,在各民族文化呈现向强势文化趋同的态势下,有必要强调文化的民族性,使世界保持多元文化的丰富性和增强民族的自尊与自信。中国画是中华民族历史发展过程的文化积淀、民族智慧的结晶,又是文化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内涵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形式完美的绘画体系。在教学中继承和发展以“传统笔墨”为核心的中国画对当代中国画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余舒 《科教文汇》2014,(22):30-31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以及同一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观念、不同历史经历等因素下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社会文化造就不同民族的文化自觉、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我们生活在这样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之中,面临民族问题是难免的。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摇篮,各专业大学生了解民族学知识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鉴于此,笔者从民族学学科特点、高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立民族学学科的价值意义以及如何开设的建议等方面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10.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各民族以及同一民族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观念、不同历史经历等因素下形成了不同的社会文化。不同社会文化造就不同民族的文化自觉、民族心理、民族性格等。我们生活在这样多元文化的大环境之中,面临民族问题是难免的。高校作为培养社会栋梁之才的摇篮,各专业大学生了解民族学知识是解决民族问题的重要途径。鉴于此,笔者从民族学学科特点、高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设立民族学学科的价值意义以及如何开设的建议等方面试作探析。  相似文献   

11.
黄鹤 《科教文汇》2012,(13):160-161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助于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等多种功能。但是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还存在许多问题,有待于改进。本文立足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功能,描述了现阶段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建设途径。  相似文献   

12.
樊磊  夏语 《科教文汇》2013,(28):12-13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接班人,其政治价值观对于个人的命运、社会稳定及国家的发展方向都具有重要作用。在文化领域呈现出多元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而本文研究的目的就在于探究多元文化对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影响的内容、方式和特征。  相似文献   

13.
樊磊  吴穹 《科教文汇》2013,(10):13-14
当代大学生政治价值观具有的先导性和超前性,对整个社会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多元文化的视阈下,大学生的政治价值观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因此,为大学生政治价值观教育制定正确的目标、遵循科学的原则,选择切实的对策,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价值观,是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刻不容缓的任务。  相似文献   

14.
陈治萍 《科教文汇》2013,(1):3-3,91
高等教育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色的发展体系.独立学院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扩充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从高校的特色发展出发,立足于独立学院的创办理念及办学定位思考,论述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江涛 《科教文汇》2014,(31):219-220
古籍数字化是信息化发展条件下的一种新的古籍保护方式,同时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贵州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集地,贵州中文古籍不仅记录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源远流长,更是我国传统文化多元化的主要依据。本文着重对贵州中文古籍数字化的现状及意义进行了阐述,并就其有效推进措施提出了建议和意见,希望对于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及对我国多元化、多民族文化保护工作的开展来说,能发挥有效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陈治萍 《科教文汇》2013,(2):3-3,91
高等教育教学需要创设教学模式.形成自身特色的发展体系,独立学院是我国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中形成的一种独具特色的办学模式。独立学院的创建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扩充了教学规模.促进了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本文从高校的特色发展出发,立足于独立学院的创办理念及办学定位思考.论述独立学院发展战略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陈偲 《科教文汇》2014,(23):153-154
当前的平面设计具有一定的独特性和直观性,是现代视觉传达的主要途径,我国文化发展经历了悠久的岁月,国家与民族文化在文化发展的过程中发生了很多变化,为了确保我国文化发展的稳定性,要主宰自身的文化。  相似文献   

18.
李佳 《科教文汇》2014,(9):225-226
义乌地方曲艺作为义乌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具有不可忽视的社会影响。随着我国文化的大发展和大繁荣,关于文化遗产的保护也是与时俱进的。怎么样搞活文化的发展,又如何让它们有序地传承下去,是我们应该考虑到的问题。义乌地方曲艺凝聚的是当地人民的智慧,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文将围绕义乌地方曲艺的保护措施及保护不足展开探讨,力求为义乌地方曲艺的发展和传播创造更多的可能性,让文化的命脉得到应有的传承。  相似文献   

19.
蒋义丹  肖杏烟 《科教文汇》2011,(34):189-190
随着我国社会文化的复杂多变,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我国现阶段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已面临生存问题的考验,其生存意识的发展对社会适应性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分别论述了大学生生存意识与社会适应性的涵义,分析了两者相互关系,也对基于生存意识的大学生社会适应性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20.
绿色校园文化建设适应了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环境素养提高将产生积极的作用。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权重计算,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开展了绿色校园文化建设的衡阳师范学院环境教育效果实施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该校大学生在环境知识、对校园环境的认可度、环境行为的参与度等方面经过绿色校园文化建设后提升的幅度不大,但是在环境意识方面却大大地得到了提升。这反映了这种泛化目标性的环境教育形式不能短时间内显著提高大学生环境教育效果,然而可以增强大学生环境意识的培养,从而为环境素养的提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