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对于我国而言.发展面临着重要转折和机遇。首先.应对气候变化、能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的挑战.必须提升国家创新能力,积极参与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其次,要加速推进城镇化、改善环境、提高全民生活水平.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民生改善的需求尤为迫切;再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难以在短期内发生根本好转.因此要依靠科技创新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的差别,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对于每一个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从企业建立初期.便会制定相当多的制度。特别是集团企业。随着企业的发展.各种牵制制度应运而生,2009年7月1日,由财政部等部委联合推出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行.如何有效实施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对一个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是企业发展和生存的基础,但是.目前阶段.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存在较多问题,在实务中如何达到内控制度所需的目标还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唐慈航 《中国科技纵横》2010,(11):438-438,435
青年职工是国企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青年人思维敏捷,敢想.敢试,勇于实践.敢于创造.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上进心.有一定的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适应时代需要的开放意识和科学观念.是国企开拓创新的一支有生力量.是加快企发展的生力军和突击队。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今天,如何凝聚青年为企业科学发展贡献力量,已成为国企青年工作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伴生物.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城市化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很低.所以我们提倡积极发展小城镇.走城市化的道路.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在我国.农村社会城市社会、农业国家向工业国家转型之时.小城镇作为一定地域范围骨的经济中心,在区域发展和城镇化进程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由于小城镇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建设时.必须因地制宜.发挥自己的优势.走自身特色建设的路子。  相似文献   

5.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世纪新阶段.中国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提出要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把科学发展理念落实到“十一五”规划的各个方面和全过程.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优质、自主创新、社会和谐的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6.
新时期基层水利管理部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鲁冰 《科教文汇》2011,(27):24-25
水利部门如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以适应新时期“和谐水利”发展的要求.是当前面临的一项刻不容缓的政治任务。笔者结合“大滁城”建设背景.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与实践.认为只有把基层水利部门思想政治工作与当前水利建设发展的实际相结合.才能确保“以和谐水利促和谐社会发展”的目标.才能充分发挥水利部门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提供支撑和保障的作用.从而更好地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入30年和文化体制改革的逐渐铺开.园区在文化产业繁盛的年代里,为合理调整文化经济布局、改善文化产业投资环境和产业发展环境、发展外向型文化经济、提升文化产业升级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发挥了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日益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反思与前瞻当下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已经从雨后春笋般的兴起到白炽化阶段的后期,下一个阶段将是更加理性的发展.更有成效地聚集和更为合理的投融资模式选择。  相似文献   

8.
12月30日.辽宁省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在沈阳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辽宁省科协七届五次全委会工作报告和变更常委委员的报告。会议要求.辽宁省各级科协组织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国科协“八大”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科学发展创新发展和谐发展的主题,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  相似文献   

9.
中国国家利益的扩展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以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持续发展,从而使中国已经从一个区域性大国变为一个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强国。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亚洲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以其超大的人口规模.超广阔的国土面积,超悠久的文明历史.超常规的发展模式,首次实现了后发现代性国家的崛起。尽管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李昌辉 《知识窗》2013,(6):16-17
现代体育教学正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如在日本.发展学生的自主能力已经成为体育教学的主流思想.教学内容也更新为“基本运动”和“比赛”,使教师有更多的主动权去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笔者也积极贯彻这一思想.通过以下途径来发展学生的体育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邰侠 《科教文汇》2011,(6):65-66
探讨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教育的内涵,指出世界各国都在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介绍了各个国家对信息技术的开展情况,分析了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现状,明确了信息技术教育对我国教育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在借用并优化刘君构建的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5—2016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显示,全国各省域的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不断提高并保持良好发展趋势,但不同区域间高等教育科技发展存有较大差距。在科技创新结构方面,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虽有提高,但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始终落后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区域科技发展水平。为此,可通过建设科技城、实施高等教育圈发展战略等措施提升区域高等教育科技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竞争愈演愈烈,人才是推动科技发展的关键性要素,因此,培养社会与国家需要的高素质工程师人才成为当务之急.由麻省理工学院等提出的CDIO工程教育模式正符合这种人才的培养,在回顾国际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以及分析哈尔滨理工大学物理类专业教育方案的基础下,从哈尔滨理工大学工程教育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出发,以课堂教学及考核制度为基础,以课外科研训练、科技竞赛等项目为延伸,提出了一种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物理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相似文献   

14.
从李约瑟难题,到钱学森之问,针对中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一道艰深命题,如何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创新成果尤为重要,文章从高校知识产权教育和发展研究出发,探索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式和方法,并以山东科技大学创新教育为例,通过激发学生创新思维、指导学生撰写申报专利的途径,探讨了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行之有效的方法,形成大学生创新思维、实践能力培养的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赵兰香  姚萌  吴博 《科研管理》2019,40(11):32-42
信息化技术加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由教学辅助手段向主导性资源演变,催生一系列教育模式变革。本文以国际新涌现的教育变革为出发点,总结教育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四类培养模式,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显性知识学习模型”与“隐性知识学习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政策梳理及模型对比研究发现:1 教育新模式的出现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及政策激励;2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应局限在“工具”层面,而应是教育改革层面的问题;3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实质是对隐性知识的重视。隐性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旨在为未来教育变革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隐性知识视角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兰香  姚萌  吴博 《科研管理》2006,40(11):32-42
信息化技术加速发展使信息技术由教学辅助手段向主导性资源演变,催生一系列教育模式变革。本文以国际新涌现的教育变革为出发点,总结教育现象背后所代表的四类培养模式,并基于知识管理理论,构建了“显性知识学习模型”与“隐性知识学习模型”。通过案例分析、政策梳理及模型对比研究发现:1 教育新模式的出现离不开信息技术支持及政策激励;2信息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不应局限在“工具”层面,而应是教育改革层面的问题;3新型教育模式的出现并非偶然,其实质是对隐性知识的重视。隐性知识教育是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本文研究旨在为未来教育变革及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加速发展,中小学学科教师作为基础教育的生力军,其职业能力的高低是决定素质教育成败的关键因素。教育技术是信息化时代教师专业发展、职业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成为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通过对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进行剖析,为有针对性地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科技旅游是一项普及科学文化知识的新兴事业,创新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将科技旅游作为创新教育的主线,提出了新时代中小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思路,对我国教育体制改革具有一定指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9.
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为新征程上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提供了推进保证,指明了前进方向。 “双一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战略的实施,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提升我国教育发展水平、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奠定长远发展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此背景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部署中走在前列。文章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为例,试图探讨在中国科学院“全院办校、所系结合”办学方针的指导下,不断推进教育创新和科技创新,在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进步的体现,是一个国家繁荣昌盛、蓬勃发展的不竭动力。为了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国家的建设和社会的进步,各高校陆续开设了提升学生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的课程,但由于中学教育与高等教育的教学方法衔接不当,导致大部分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不高。因此,培养大学生的科研素质及创新能力变得尤为重要。针对这一问题,该文就提升学生科研素质的课程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相应的课程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