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龙虎山天师道音乐的历史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江西省贵溪市上清镇的龙虎山嗣汉天师府是“正一派”道教的祖庭,所以,龙虎山自西晋以来就成了道教的中心。正是由于龙虎山天师道在道教中的显赫地位,因而天师道音乐一直被尊为“正一”派的正宗道乐。作者分析了产生天师道音乐的宗教、历史、社会等背景,并从心理学的角度以及对道人的结构与素质的剖析等方面论述了天师道音乐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2.
通过比较连城道教经韵与客家山歌在旋法特点和衬词衬句方面的共同特点,探讨连城道教科仪音乐与客家山歌的关系,揭示出连城道教音乐具有与民间音乐紧密相关这一道教音乐所共有的特征;通过对连城与龙虎山天师道在科仪类型和内容、龙虎山"上清腔"经韵与连城道教经韵的典型旋律型的比较,表明连城道教科仪及其音乐与龙虎山天师道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3.
元世祖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初,大力笼络龙虎山天师张宗演,予以他崇高的政治待遇和社会地位.元世祖此举意在树立蒙元的正统形象,稳定江南的统治.张宗演则顺应历史情势而自我调适,并利用元廷的政治支持,大力发展龙虎山天师道,并以之为中心积极整合江南诸道派而成为正一道派,由此奠定了龙虎山天师道在有元一代鼎盛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阳戏是湘西地方小戏的主体剧种,经几百年的嬗变已经发展成为了中国地方戏剧的一朵奇葩。湘西阳戏的声腔源于弋阳腔,演员在表演时常常运用真假声相结合的方法演唱,有自己独特的音乐特征。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主腔分析法对川剧代表曲目《七姬思凡》的旋律形态进行分析,得出该曲目中两个基本主腔旋律及变体,并对其核心音调、基本旋法、旋线等因素进行描述归纳,从形态学角度证明川剧的旋律确在弋阳腔与昆曲音调基础上结合四川民间音乐旋法旋线及节奏等因素,具有多地域音乐混合特征,并认为此现象形成是移民文化与巴蜀地域文化合力作用下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蒙元统治者为了利用与规范道教,在着力扶助张留孙建立官方政治化道教——玄教的同时,让张留孙参与国家政治事务,使之成为政治化道士。张留孙秉持龙虎山天师道传统的"黄老政治"思想,积极劝导蒙元统治者施行黄老政治,并由此和蒙元统治者展开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张留孙的思想与行为赋予了玄教浓厚的政治化特色,而蒙元统治者也利用玄教比较有效地实施了自己的宗教政治。  相似文献   

7.
音乐     
无可否认,音乐具有难以抗拒的魅力。音乐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使我们在一天的忙碌后得到真正的放松。音乐的世界如此广大,你可以欣赏莫扎特音乐中自信的快意、云卷云舒的陶醉,可以感受贝多芬的激情,也可以沉浸在流行音乐动听的旋律之中。大声朗读背诵下面的短文,你将对音乐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8.
本文所述武当道教,系指以湖北武当山为本山,以崇奉武当“玄帝”为主要特征的道教教团。宋代以来,玄帝已成为民众普遍信仰尊崇的大神,故当忽必烈营建大都发现龟蛇时,就开始崇奉玄帝。元朝统一后,玄教宗师张留孙又积极向忽必烈引荐武当道土,所以,作为传说中玄帝修真飞升之地的武当山,就成了元朝皇帝“告天祝寿”的重要道场,成了与天师道本山——龙虎山齐名的道教圣地。元代在武当山传宗的主要是全真派和清微派,两派都尊  相似文献   

9.
弋阳腔又被称为"高腔"与"弋腔",是我国江西弋阳地区古老的传统戏剧,它的艺术形式源于我国的南戏,起源则最早可以追溯到元朝末期.自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弋阳腔就备受学术界的广泛研究,近百年来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但关于弋阳腔伴奏中的器乐艺术特征研究成果相对匮乏.因此,本文在概述研究弋阳腔的基础上,试从弋阳腔概述、弋阳腔传统锣鼓编制、弋阳腔中的跟腔锣鼓手法、弋阳腔的器乐伴奏形式等方面入手,着重探讨研究弋阳腔伴奏中的器乐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10.
说起师道尊严,粗通文墨的中国人莫不略知一二。比较文雅的说法,如“天,地,君,亲,师”,师道的神圣性等同于天之道、地之德、君之威、亲之恩,违逆师道的结果只能是神人共愤。比较通俗的说法,如“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师父之不同于师付,原因正在于师道植根于中国初级社会并得到后来日益强化的家长制度的保护。  相似文献   

11.
河南板头曲作为河南弦索音乐的代表,曾对我国民族器乐的发展起过重要的作用。然而,对其的研究却相当匮乏,特别是对其的变迁研究还没有清晰的认识。文章从史料出发,对此问题进行了一定的探讨,认为其发展分为滥觞——形成——鼎盛——衰落四个时期。  相似文献   

12.
大调曲是一种较古老的说唱音乐,有雅、俗两个流派,雅派追求典雅庄重,而俗派则力求贴近百姓生活、平易近人。清代中后期,大调曲以雅派为主;清代末年,随着大调曲逐渐流入民间,俗派产生。新中国成立后至“革”前,是雅、俗两派大调曲协同发展的时期,20世纪80年代后,大调曲逐渐衰落。挽救衰落中的大调曲,走一条以发展俗派、改良俗派为主的道路是非常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玄教是龙虎宗的支派.它产生于元朝,兴盛于元朝,并且随着元朝的灭亡而消亡,与元朝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以说正是这种联系使玄教有了不同于其他道派的显著特色。也为其消亡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4.
《白雪遗音》中唯一的曲谱[马头调](连板),结构复杂,没有板眼,历来是民族音乐学家、音乐史学家就明清俗曲方面关注的焦点,之前尚没有人尝试去破译这一曲谱。从其词格特征、曲谱结构、旋法逻辑出发,文章尝试并成功地破译了此曲谱。另外,还引入[寄生草带尾]和[岭儿调]与其进行比较,以概览曲牌[马头调]的“母曲”胞波。  相似文献   

15.
辰河高腔脱胎于江西弋阳腔,是流行于沅水中、上游一带的一大地方戏。它是当地民族生态环境的产物,是人们价值取向与审美的自然选择,是人们适应生态环境的艺术创造,是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它不仅再现了沅水流域古代佛、道、傩文化图画,更再现了辰河高腔艺术产生源头的农耕图画,并在其产生与发展过程中对中国戏剧艺术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形成于皖南一带的青阳腔吸收了弋阳腔的唱腔和表演特点,并与当地的地理人文环境相结合而形成了滚调。本文简述了滚调中滚唱的音乐唱腔特征并概述了滚调形成的社会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7.
从兴国州域龙虎道教音乐与民俗形态切入,以“龙虎道乐”中的五大声腔为依据,全面考察该乐种“阴阳”二律的辩证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族音乐元素在电影配乐中的使用。在从《卧虎藏龙》到《十面埋伏》等武侠电影作品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民族音乐元素与电影的结合,深化了对女性人物的刻画,营造了具审美情趣的武侠场面,符合当代大众文化关注女性心态与复兴民族传统的审美潮流。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鹰潭市入境旅游客源市场的分析,得出海外客源市场的特征,并从食宿、行、游、购、娱方面提出龙虎山海外客源市场的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20.
<卧虎藏龙>是中国武侠电影的成功之作,究其因是该片深受中国古典美学中儒、释、道三家美学思想的影响,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由此,通过对中国古典美学的重新建构并使之现代化,对栽中国电影走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道路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