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两种意义:一种是作为专业学科,受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学生,教育目标是培养受教育者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技能,以便将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另一种则是面向全体大学生进行的普遍教育,意在培养受教育者的人生观、价值观、政治观、道德观,使受教育者成为一个人格完善、思想政治素质良  相似文献   

2.
素质教育是一种现代教育观念,是一个全面的系统的现代教育思想体系,它是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式,它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全面地发展为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一种与“应式教育”相对的教育理论。“应试教育”是指在我国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偏离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单纯为应付考试,争取高分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一种带有倾向性的教育。而素质教育则是一种为实现教育方针规定的目标,着眼于受教育者群体和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诸方面生动活泼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遵循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激发和唤醒他们内在的自我意…  相似文献   

4.
试论赏识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群 《教育艺术》2004,(8):23-24
赏识教育是通过欣赏和赞扬受教育者的优点来进行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赏识受教育者的优点,能使受教育者自尊、自爱、自强。从而主动地学习、奋斗并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5.
潘月俊 《德育信息》2002,(10):26-27,40
情境德育,是指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设贴近受教育者生活实际的情境,引导他们融入其中,激发他们的智慧,鼓励受教育者自主选择道德行为方式,并在情境中加以训练与体验,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内化和道德习惯形成的道德教育模式。这是一种在情境之中,充分利用情境的激情、明理、启智、导行、悟德等功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和自我成长的德育模式:  相似文献   

6.
文化素质教育是一种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以及实践体验,以不断将知识升华和转化为内在品质和外在能力与气质的教育。文化素质教育注重受教育者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使受教育者形成一种理性与价值判断、科学与人文等素质相协调,真善美相统一的个体人格。  相似文献   

7.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创造性地阐释了教学、学习与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要使教育对受教育者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必须确立受教育者发展的两种水平,即受教育者已经具备的发展水平和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基础教育应该走在受教育者发展的前面,这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找准最近发展区,构建与之相应适的教学模式,是提高和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完整地理解个性教育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个性教育是对划一性教育的否定。划一性教育是千篇一律的模式化教育,而个性教育则是个性化的教育。个性教育主要是一种教育思想.即尊重人和人的个性,强调良好个性潜能和优势的发掘与发展.主张培养良好个性素质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提倡教育的特色化。个性教育也是一种教育活动,即是培养、强化受教育者的良好个性素质与预防、改造受教育者的不良个性素质相统一的过程,是促使受教育者的现实个性素质向理想个性素质的运动过程,是个性化与社会化、他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体。  相似文献   

9.
传统道德教育只把受教育者当作各种道德规范的受体,忽视受教育者的内在需要,以至在道德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难以理解和沟通。现代道德教育强调师生互动,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要充分发挥主体性。道德教育应当回归到社会生活中去。把补会环境作为一种德育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0.
学校教育自产生之日始就是统治阶层控制未来社会成员的工具。政治力量在整体上控制着个体是否享有受教育权、个体的发展方向、对学习成果的认可,宏观上掌握着教育的“入口”和“出口”,规定了受教育者发展的一般轨迹,是一种显性的控制力量;文化传统则渗透在教育过程的方方面面,隐藏在教学制度、教学方式、纪律要求的背后,提供了一个受教育者生活的“软环境”,在不知不觉中“浸泡”出自己的“教育产品”,在微观上实现了对受教育者的控制,是一种隐性的控制力量。  相似文献   

11.
“双元制”模式在技工学校的实践与探索李双一“双元制”模式是德国的一种职业教育制度,其重要内涵是受教育者在一段时间内同时接受企业和学校的职业训练或操作技能培训。“双元制”的特征是,重点加强受教育者在操作规范、适应能力、质量意识和责任心等方面的培训,使之...  相似文献   

12.
心理动员在电大业余班管理的应用王长森所谓心理动员,其含义是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交往过程,教育者运用语言、表情、态度、行为等方式去影响受教育者思想和行为的一种管理方法。我们要想影响人,首先应注重影响人的心理。从管理心理学角度可以认为,它是泛指对某一事...  相似文献   

13.
“期待”是思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现象。但是,有的班主任往往只注意到自己对教育对象的期待及其实现,而忘了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期待;而这后一点,往往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如何构建二元化的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校学生的权利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作为公民所享有的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政治权利与民事权利;二是受教育者作为学生享有的权利,即教育法律法规规定的受教育者作为学生区别于其他公民应该享有的权利。当受教育者的权利被损害或侵害时,应有相应的救济措施,我国《教育法》赋予受教育者的救济途径有“申诉”和“诉讼”两种。但由于我国高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并未完全建立,重构学生权利救济制度已成必要。一、现行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缺乏统一性和可操作性现行学校学生权利救济制度经过十几年的实施,虽对维护学校管理秩序和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山东省青少年研究所刘丙元副教授提出,真诚是道德教育必备的一种品性。只有真诚的道德教育才能促使道德主体和道德之间建立一种肯定性的关系,是受教育者认同进而信任和选择教育所引导的道德生活意义的前提。在多元文化背景下,道德教育的真诚已不仅仅表现在致力于受教育者的道德发展,而且表现在对道德教育真正意义的捍卫。道德教育的真诚首先是...  相似文献   

16.
对话教育是在反思传统的灌输教育及现代的园丁教育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新的教育实践。对话教育是一种以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式相互作用来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教育。同时,不管是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可以而且应该感到自己是在接受教育,因为在这种教育中,人们可以通过心灵的碰撞着眼于得到新的东西,在这种新的东西面前,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有可能处于一种无知状态。  相似文献   

17.
纵观古今中外教育史,不难发现,对教育有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是以孔子、纳托普、凯兴斯坦纳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受教育者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材料,教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社会化,成为符合社会要求的公民;一种是以卢梭、赫尔巴特等人为代表,他们主张从受教育者的本性出发来确定教育目的.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人,充分发展受教育者的个性.  相似文献   

18.
齐秀珍 《教书育人》2011,(33):68-69
一环境育人的教育心理学效应从人的心理状态看,无意识的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教育途径。在思想道德教育中,环境设置教育是一种无意识教育,即是不被受教育者察觉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方式是教育者按照预定的教育内容和方案,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会,使受教育者在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教学体系八要素及其陀螺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是将具有中等文化的受教育者选送至高等学校,通过对其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使受教育者达到预期教育目的的一种专门教育。实现高等教育目的关键是教学体系。本文论述了高等教育教学体系组成的八要素及其陀螺模型。深刻地揭示了陀螺模型的内在结构及运行机理。  相似文献   

20.
一、什么是“良性惩罚” 所谓惩罚,是指对违犯法律法规或某种约定者施以某种痛苦及剥夺某种权利或需要.以示惩戒,达到维护大众权益、维持公共秩序的作用。而教育上的惩罚,是指对受教育者不良行为的一种强制性的纠正.以达到更好地帮助受教育者健康发展,有效地遏止其不良行为蔓延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