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中小学生体育兴趣特点及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正>一、研究目的兴趣是促使人们探索和认识事物的一种心理倾向。具有这种心理倾向的人,活动的持续性增强,积极性高涨,始终沉浸在一种兴奋、快乐的正性情绪体验之中。这对促使学生自觉参加体育活动,发展心理品质具有重要的意义,因而受到广泛的重视,并把激发和保持学生的体育兴趣作为《体育  相似文献   

2.
体育教学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兴趣的培养对于学生掌握体育知识和技术,形成体育锻炼的习惯起着重要作用,也是影响学生体育成绩的一个主要因素。一、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原因学生学习负担过重是导致学生体育兴趣不高的主要原因,小学学的东西在初中和高中还有太多的重复,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因为当前学校运动场地少,学生练习机会少,等待时间长;  相似文献   

3.
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中小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青岛、东莞、重庆、泉州、厦门和蚌埠等实验基地的小学、初中、高中共6所学校进行实验研究。结果显示,不论是课改实验区还是非课改实验区,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均能有效地激发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体育学习,激励其不断进步与发展;在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方面,多元体育学习评价运用的效果课改实验区明显好于非课改实验区;多元体育学习评价对于不同学段和不同性别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建议在下一步的体育学习评价改革中给予高中生和初中女生更多的关注。  相似文献   

4.
赵宁宁 《精武》2012,(6):43-45,47
通过访问法和问卷调查法对商丘市部分中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情况以及原因等进行调查,从调查结果的分析中得出学校与社区体育设施缺乏和体育练习场地不足,学校对学生的体育课不重视,开展体育活动单一,场地器材严重不足,学生自身不喜欢上体育课和教学方法老四是影响中小学生缺乏体育兴趣的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学校、政府应加大在体育方面的师资投入和社区体育活动场地器材的规划,切实贯彻党和国家的法规政策加大体育宣传力度,对学生进行体育意识教育和对教师观念改变的教育,有利于学校更好的适应我国体育教育的改革要求。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虽然学校体育教学条件得到一定改善,师资水平有所提高,但却有相当多的学生越来越厌倦体育活动,上体育课很被动,对体育锻炼缺乏主动性、经常性、自觉性,体育意识比较淡薄,体育意志令人担忧,而学校体育的发展趋势是以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的体育教学。终身体育从其内容、形式、时间等方面都具有自发自主的特点。因此,教学中要以乐趣为主、寓趣于教、以趣培志,促使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6.
赵蕾 《健与美》2023,(9):144-146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在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体育课程教学设置。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心健康。而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需要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入手,借助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中。对此,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对于体育教学活动展开的必要性,为学生营造具有较强趣味性的课堂学习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动力。  相似文献   

7.
终身体育与体育兴趣,体育能力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树立终身体育的观念,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体育意识,要从学生抓起,要突出解决好体育兴趣与体育能力的培养。改变目前体育课程建设目标、教材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保证终身体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体育兴趣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广东省1500名中小学生的体育兴趣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初中生体育兴趣下降、体育课难以组织、难以调动的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认为愉快的成功体验是初中生体育兴趣的生命,而运动技术、技能的提高则是初中生体育兴趣的生存土壤,合理的体育评价则是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加油站”,满足学生的需要是培养初中生体育兴趣的动力。并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兴趣培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分析法对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进行全面阐述。提出了体育课应以快乐体育教学为主,充分地营造和谐的教学气氛,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们的兴趣和学习的主动性,深化体育教学改革,摆脱传统的体育课模式,以适应现代化社会对体育教学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0.
兴趣是个人对客体的选择态度,这种态度导致积极探究某种事物获得某种知识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倾向,在体育教学中学生表现出的兴趣有两种:一种是直接兴趣,它是由体育课堂教学本身的特殊性而引起的,另一种是间接兴趣,它是由体育教学目的、作用和结果所引起的,每一位教师应注意它的形成并加强对它的培养。  相似文献   

11.
厦门市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厦门市12所中学626名中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多数中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有着较为浓厚的兴趣,并且对参加的体育活动项目有一定的选择性,但也有部分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参与意识不足,还没有养成自觉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文章在分析中学生对参加体育运动缺乏兴趣主要原因的同时,提出了几点在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参加体育运动兴趣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体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体质。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行为与家长体育素养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北京市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体育行为和家长的体育素养的情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探讨家长体育素养和中小学生体育态度、行为的关系。进而提出有利于中小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综合分析法、访谈法,对中小学体育课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创造良好的体育环境;合理安排体育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活动;为人师表,提高教师感召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及中小学阳光体育工程服务。  相似文献   

14.
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宁波市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研分析.结果表明近3/4的中专学生喜欢或非常喜欢课外参加体育活动;他们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动机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层次的;运动场地不足和运动器材短缺是影响中专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中小学生焦虑状况与体育活动关系调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应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和《运动量等级量表》对兰州市 12 5 9名中小学生健康状况及其参加体育活动进行调查分析。调查结果表明 ,兰州市中小学生中有 37 5 %的学生存在焦虑水平偏高的倾向 ;初中组的焦虑倾向明显低于小学组和高中组 ;女生在除了“孤独倾向”外 ,所有其它分量表的焦虑水平均高于男生 ;经常参加体育运动对中小学生的焦虑水平的控制有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16.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问卷调查、数理统计等方法对川渝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了调研分析。结果表明川渝地区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认识整体上呈中等水平,中小学生的体育学习态度的认知存在差异性(P=0.022〈0.05),同时对该群体的体育学习态度进行了结构模型的构建,得出体育学习认知、情感、意向对整体结构均具有一定的作用效应,其中体育学习认知的作用效应最大(0.69),体育学习意向的作用最小(0.41)。  相似文献   

17.
研究以北京奥运会上中国部分运动员和国外部分运动员在奥运会上夺冠情景集锦为信源,来探究奥运会上运动员的夺冠情景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动机的影响。结果显示,无论是中国运动员还是外国运动员在奥运会上的夺冠情景对中小学生的体育动机都具有积极的影响。A盘(中国)和B盘(外国)影响在总体上基本是一致的,两组学生没有显著性差别。从不同年龄和性别上看,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国运动员和外国运动员的奥运会夺冠情景在体育动机倾向的激发上对学生的影响趋于一致。另外,在性别上中国运动员的奥运会夺冠情景在体育动机倾向的激发上对女生的影响要优于外国运动员,而对男生则无显著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对中小学阳光体育组织的社会化程度进行调查研究,以期探索出一条中小学体育组织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从而为中等城市中小学阳光体育活动构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与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宁夏大学学生体育兴趣的调查分析,探讨培养大学生体育兴趣对实现"终身体育"目标的作用。为提 高大学体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健康水平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0.
文章主要采用了抽样调查法等方法对2006、2007、2008这三年时间里,太原市初二学生体育达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学生的体育达标合格率比"阳光体育"运动开展前有所提高,说明"阳光体育运动"初见成效,但数据分析得知成绩提高的并不明显,而且不及格人数还占很大的比例,建议学校要更深入地开展好"阳光体育运动",让学生更好地参与体育锻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