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意义]通过眼动实验探究移动用户音乐信息浏览行为的影响因素,为移动用户提高浏览行为的效率、app设计者优化可浏览性功能与服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过程]选择情境和领域知识两个主要变量,研究在不同情境下领域知识水平对音乐信息浏览行为的影响。在眼动实验中将被试分为高领域知识水平组和低领域知识水平组,要求其按指定的任务浏览基于网易云音乐app修改的音乐信息,对浏览的眼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在兴趣驱动情境下,高领域知识组和低领域知识组被试的信息浏览行为不存在显著差异;而在任务驱动情境下,两组被试的信息浏览行为存在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在兴趣驱动情境下,用户的领域知识水平不会对其信息浏览行为产生影响;在任务驱动情境下,高领域知识水平的用户能够通过浏览更快速获取目标信息。  相似文献   

2.
数字图书馆利用中信息偶遇现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搜寻实验与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有任务搜索和无任务浏览两种实验情境下用户在数字图书馆中信息偶遇的频次、原因和途径,比较个人和信息因素对日常信息搜寻中信息偶遇的影响以及信息偶遇后的行为的差异。研究表明:无任务浏览情境下易于发生信息偶遇,数字图书馆的相关主题、推荐机制、相关收藏是信息偶遇的主要途径,评价信息有用性、分析比较信息、表达信息需求、信息标题和热度是信息偶遇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利用实验研究方法,探讨用户个体差异对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影响.该实验在美国罗格斯,新泽西州立大学传播与信息学院的人机交互实验室开展.35位实验参加人员分别在三个数字图书馆中完成了两项实验任务.结果表明,用户个体差异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估,尤其是对浏览功能 (browsing) 的评价.在考察的几种个体差异中,用户的教育背景、性别、浏览技能、搜索技能和浏览经验不同程度地影响了用户对三个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的不同方面.本研究有助于改善数字图书馆的个性化设计.  相似文献   

4.
采用对照组设计,考察了新技术介入、信息分析任务的类型和资料的引入次序三个因素与用户的焦虑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用户在完成数字信息分析任务的过程中,技术因素未造成其焦虑水平的显著变化;在引入技术因素背景下,资料安排次序和任务的性质都会引起用户焦虑水平的显著变化。研究为数字图书馆及网络搜索引擎等的优化及其设计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参照。图1。表7。参考文献45。  相似文献   

5.
刘畅  赵瑜  杨帆 《图书情报工作》2015,59(1):99-105
[目的/意义] 通过分析时间限制和任务次序在用户实验设计中对被试和实验结果的影响,提出响应的优化方案。[方法/过程] 使用实验法,对被试搜索时间进行严格的控制,分别验证时间限制和任务次序对被试搜索体验的影响。[结果/结论] 在有时间限制的情况下,被试对于成功完成搜索任务的信心较低,且在任务结束后,对检索结果的自我认同度较低;任务次序也会影响被试的检索体验,搜索任务的次序越靠前,用户的信心和体验越易受到较为负面的影响。建议学者在采用实验法进行用户行为分析的时候,要科学全面地对搜索任务和情境变量进行轮换,如采用拉丁方的设计。同时,若非检验实验时间限制对搜索行为的影响,应尽量避免实验过程中对被试的搜索时间进行限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研究Web环境下的用户浏览行为的规律,分析用户在浏览行为中认知、物理和情感3个维度之间的对应关系以及认知维度的影响因素。[方法/过程]通过为被试设计指定任务,要求被试在完成任务时进行出声思考,对其口头报告进行转录、分割、编码,进一步使用SPSS对编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随着认知阶段的顺序变化,物理维度的新建与停滞动作逐渐减少、后退与停止动作逐渐增多,情感维度的消极情绪所占比例下降、积极情绪所占比例上升。设定认知维度的评价阶段的投入阈值,帮助用户发现具体搜索目标,有助于提高浏览行为的速度和效果,增加用户的积极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7.
[目的/意义] 通过采用高效能的界面导航技术,部分解决在移动数字图书馆的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用户交互绩效低、使用体验差的问题,以提高移动数字图书馆被使用时的交互绩效、易用性及对多样化应用场景的适用性。[方法/过程] 以实际的数字图书馆资源定位操作为实验任务,通过定量实验收集所采用的界面导航技术和传统的导航技术在完成实验任务过程中的任务完成时间、准确率及被试者的主观评价等方面的数据;在SPSS 25中,采用RM-ANOVA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结论] 所采用的界面导航技术相对于传统的导航技术在实验任务完成效率方面提高了68%,准确率提高了29%;在被试者反映的主观偏好和眼疲劳方面均显著优于传统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支持单手操作和"盲操作",比传统技术能更好地适应移动数字图书馆多样化的应用场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 /意义]认知负荷是从众行为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从认知负荷视角出发,对数字图书馆环境下从众信息使用行为及其前置动因进行考察,有助于深入理解用户信息使用活动中的从众行为,为数字图书馆用户服务优化提供参考。[方法 /过程]首先,结合从众行为相关研究和认知负荷理论构建研究模型;然后采用问卷调查法,搜集308份有效样本数据;最后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对研究模型进行验证。[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和流体验显著正向影响从众信息使用意愿,任务复杂度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影响被流体验所抑制;流体验和任务复杂度显著正向影响模仿他人,导航结构对模仿他人的影响不显著;模仿他人分别部分中介任务复杂度、导航结构、流体验对从众信息使用意愿的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果,从提供商和用户层面出发,为数字图书馆的长远发展、用户服务优化及信息使用行为引导提供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
语义网环境下数字信息呈现多样性、异构性等特点,造成了大量冗余信息的产生,这些信息资源关联度低,语义异构问题严重,影响了用户获取信息的体验和效率。本文为了提高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集成的质量,运用有关语义网的方法和技术实现语义网环境下数字信息资源的整合、集成,并提出了模型框架,在本质上改变现有整合方式的缺陷和不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探究在协同与独立模式下完成信息搜索任务的过程中,用户在搜索体验、交互行为方面的差异,试图通过对比研究来理解协同信息搜索行为的特点,为协同搜索系统的设计提供借鉴。[方法/过程]基于图书交互式检索平台(CLEF-Social Book Search)进行实验,共招募16名独立被试和18名协同被试到实验室完成多种类型的书目搜索任务,对搜索前后问卷记录的搜索体验以及后台服务器记录的搜索过程交互行为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结论]搜索体验方面,协同搜索被试比独立搜索被试对实验系统的功能评价更好,对系统的美感、耐用性、新颖度评价更高,参与实验的专注度更高,但却感到更加费力;搜索行为方面,相比独立模式下的被试,协同模式下的被试在目标型任务中进行更多次决策,尤其是删除书目的决策,意味着协同搜索被试在搜索后期会进行更多的决策讨论和整理;在探索任务中,协同被试比独立被试的平均决策时间和首次决策时间都更长,可能是由于在探索任务中协同被试的参与度更高、讨论更多。  相似文献   

11.
将信息搜寻的4种模式引入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中,构建基于用户信息搜寻模式的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指标体系,通过两种难度级别的搜索实验、浏览实验和追踪实验以及问卷调查,获取用户利用数字图书馆资源的信息搜寻行为数据,从而实施数字图书馆可用性评价。  相似文献   

12.
大部分有用的数字信息与地球上的地点和区域相联系。针对数字图书馆的传统可视化界面没有被设计成用来处理数据的独一无二的地理空间特征,也没有更好地利用地理参考信息的特点并将其作为浏览和检索信息的机制,本文阐明了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界面的发展趋势,并且提出了多媒体地理空间文献空间有效可视化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本文列举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并且回顾针对集成文献可视化(在信息科学领域得到发展)与地理可视化技术(在地理空间信息学科领域得到发展)的若干尝试,以支持科学的信息获取和决策。作者得出了一组空间认知原则,它们影响了地理空间信息可视化界面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通过招募42位本科生进行实验研究,探讨数字图书馆环境中用户交互信息搜索行为与交互绩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用户与数字图书馆在不同维度的交互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交互绩效。其中,技术维度的“界面易用性”、“导航清晰性”和“栏目信息组织合理性”,信息维度的“所获信息充分性”及任务维度的“获得任务所需信息的信心”显著影响且可预测用户与数字图书馆的交互绩效。  相似文献   

14.
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智能数字图书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信息收集、组织与信息服务是数字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一个新的挑战.本文通过对数字环境下图书馆用户及用户信息活动的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一种基于用户信息活动的智能数字图书馆.  相似文献   

15.
张星  吴忧  刘汕 《图书情报工作》2019,63(6):103-115
[目的/意义]如何满足短视频用户需求,刺激用户参与行为,成功留住用户成为短视频行业亟待解决的问题。现有文献缺乏对短视频用户参与行为方面的研究。因此,本文基于社会-技术理论构建模型来研究影响移动短视频男性和女性用户的浏览行为和创造行为的因素。[方法/过程]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到877份有效问卷,使用SPSS 24.0和AMOS 23.0检验所提出的假设。[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用户,个体的外倾性和短视频的娱乐性功能正向影响使用行为;用户的自恋特质和归属需要正向作用于创造行为;用户的人气需要和短视频的信息记录功能正向作用于浏览行为。此外,男性用户的自恋特质负向影响其浏览行为,女性用户的自恋特质与浏览行为无显著关系;信息记录功能对男性用户的浏览行为无显著影响。研究结果为探究移动短视频的用户行为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为短视频的发展提供参考策略。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旨在探索用户在完成不同类型的网络学术信息搜索任务过程中情感的识别及变化。研究综合采用实验法、出声思考法和问卷调查法收集了75名被试完成事实型和主题型两类学术搜索任务过程中的情感数据,并利用配对样本t检验、开放式编码和主轴式编码方法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第一,用户在完成两类搜索任务过程中均会产生正向、负向和中性三种类型的情感。其中,负向情感的数量在两类搜索任务下均呈现出倒V形变化模式;正向情感的数量在不同任务类型下呈现出不同的变化模式;中性情感的数量在两类搜索任务下均非常小。第二,用户在完成搜索任务各阶段的情感源自不同的因素。在需求产生阶段,用户对搜索任务的认知是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在执行搜索阶段,用户对搜索结果和搜索策略的认知是导致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在选择资源阶段,用户对搜索结果的认知是引发用户产生情感的主要来源。第三,用户搜索满意度在不同任务类型间存在显著差异,即用户完成事实型搜索任务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完成主题型搜索任务的满意度。本研究可为开发面向用户情感需求的信息检索系统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探究学术社交网络中科研成果浏览行为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有助于用户基于学术社交网络提升科研成果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力。[方法/过程]文章选取ResearchGate中32501篇科研成果,揭示其浏览量整体分布和以周为单位的时序变化规律。从第一作者、合作者数量、展现形式以及质量水平四个维度利用相关分析,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改进和逻辑回归分析对科研成果浏览量总量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学术社交网络中科研成果总浏览量呈现幂律分布特征;以周为观察周期,多数科研成果的传播效果仍较小;科研成果的浏览量时序变化可细分为骤升骤降型、持续升降型、平稳变化型、低浏览量型四种类型;反映科研成果在RG上呈现内容完整度的全文信息和图片信息、第一作者的篇均浏览量、反映科研成果质量的科研成果兴趣值和引用量均显著正向影响科研成果的浏览量水平,且影响程度依次降低;丰富科研成果展现形式与内容,提升完整成果能见度是学术社交网络平台及其用户提升科研成果浏览量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意义] 针对用户与数字图书馆交互的不同维度:信息、技术及任务,明确交互的关键成功因素,细化数字图书馆的交互评估,以帮助构建更具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过程] 基于信息、技术及任务,采用实验研究方法,并在其过程中嵌入深度访谈,探究用户与数字图书馆交互的关键成功因素。[结果/结论] 研究明确了21个交互关键成功因素,例如分类合理程度、是否提供用户指南、功能集成程度、简洁程度、对网站熟悉程度等,基于此,进一步拓展了数字图书馆交互功能评估模型,并明确了用户的交互需求和用户习惯两个新的要素。相对于此前的数字图书馆交互评估模型而言,该模型更具操作性。此外,数字图书馆的设计者也可以基于此完善数字图书馆的开发与设计。  相似文献   

19.
浅论个人数字图书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量数字信息的出现,使信息的检索越加繁琐复杂,个性化数字图书馆必然得到广大用户的欢迎和广泛使用。文章分析了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定义及特点,探讨了构建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意义以及构建过程和维护方法,最后对个人数字图书馆其他有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数字图书馆网站作为数字图书馆的重要服务平台,兼顾文献资源检索与提供和网站信息服务的双重角色,网站信息组织和资源揭示的可视化程度直接影响用户对图书馆资源信息获取和服务体验的评价反馈.文章以国家图书馆网站为例,分析了信息可视化的重要性以及国家图书馆网站可视化空间的建设方案.利用可视化技术对数字图书馆现有网站形式进行优化改造,将有效提高数字图书馆网络服务平台的实用性,促进资源与服务的深度融合,从而提升数字图书馆的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