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王婷 《中国成人教育》2012,(16):142-143
加强成教学生的信仰教育,以道德信仰为坐标、法律信仰为保障,是提高成教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只有把道德信仰和法律信仰作为成教学生信仰教育的切入点,才能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促进成教学生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们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青少年学生通过道德教育具有了比较清晰的道德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道德动力,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道德知识和行为“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道德信仰的终极价值支撑。而没有道德信仰教育引领的道德教育,处处凸显了其价值上的无根性,这就致使道德知识与规范杂乱无序。一、道德信仰的内涵与特征关于道德信仰的概念,在不同的学术领域有着不同的解释。从哲学角度上讲,其定义为:道德信仰是对某种道德目标及其理论的信服和崇拜,…  相似文献   

3.
道德信仰是人的精神支柱,是理性的非理性表达,是对道德的终极关怀。但是由于历史、经济及道德自身等方面的原因,目前在中国出现了道德信仰缺失的现象,有必要从发展经济、建设法制、加强社会舆论监督及道德信仰教育方面对重建理性的、科学的道德信仰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及价值依据的信服和尊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信仰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或方向偏差的原因。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才能做好"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们学校道德教育存在的较为突出的问题是青少年学生通过道德教育具有了比较清晰的道德认识,但是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转化为他们的内在道德动力,导致了很多青少年道德知识和行为“两张皮”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我们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缺乏道德信仰的终极价值支撑。而没有道德信仰教育引领的道德教育,处处凸显了其价值上的无根性,这就致使道德知识与规范杂乱无序。  相似文献   

6.
理想和信念是道德信仰构成的两个方面,认知、情感、实践是道德信仰教育的逻辑起点。大学生的道德信仰教育要坚持科学理论灌输原则。底线道德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是道德信仰教育的基础,道德情感体验是大学生形成科学道德信仰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7.
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大学生道德现状入手,分析了影响高校道德教育的因素,提出了高校道德教育实效性不高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信仰教育的缺失,并提出了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构建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9.
道德信仰对大学生的道德养成具有坐标、动力、凝聚等作用.当前部分高校道德教育陷入知行脱节和实效性低迷等困境,一个重要原因是道德信仰的缺失,高校道德教育中缺失道德信仰主要表现在:对道德本体认识的片面与道德教育内容、方法、目标定位等方面的错位.对大学生道德信仰的重建可以从加强道德信仰教育、加强法制意识、加强校园道德舆论监督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0.
社会的多元化发展,使大学生的道德信仰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迷失,主要表现为道德理想模糊,道德认知分裂,道德实践功利等。高校作为大学生道德信仰建塑的主导教育机构,只有不断加强大学生思想信念教育,培养学生道德认知能力,注重社会实践引导等,不断改进创新大学生德育工作的途径与方式,才能增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提升道德情感力度,促进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1.
道德信仰是个体对某种道德价值或理念的笃信不疑和身体力行,是道德发展的最高形态。缺失道德信仰会给道德生活和道德教育带来诸多危害。道德教育要以学生的道德信仰的培养为旨向,以促进道德教育实效的提升。  相似文献   

12.
通过明确信仰与道德的关系,充分认识信仰教育对德育的意义和必要性。要采取相应措施,使信仰教育与高校德育得到更好整合。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信仰教育非常重要,寻求信仰教育的途径就显得非常迫切.笔者认为从心理、政治、道德三个维度入手可以达到目的.它包含了信仰教育的基点支撑、政治方向、道德关怀三个层面,使大学生信仰教育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我国的教育事业一直在蓬勃发展,但不容乐观的是现今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却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道德信仰核心价值缺失、道德规范失位、道德实践无力等主要方面,这些道德信仰问题究其根本原因是功利主义在大学生中泛滥.面对此种状况,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文化本位,挖掘儒家传统伦理观所具有的丰富道德内涵,探索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的方案,将是合理而适当的路径.从分析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存在的问题入手,然后对儒家伦理观的内涵进行总结,结合其实践意义,指明其对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启示,希望有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道德信仰是道德主体对于一定的道德规范体系和价值理想的极度推崇和信服。大学生树立道德信仰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加深大学生对道德的信奉虔诚度,增强大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大学生的道德选择,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人格,规范大学生的道德行为。高校在开展大学生道德教育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对于道德信仰教育重要性的认识还不到位,致使高校部分大学生道德信仰缺失。高校如何构建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体系、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信仰,以弥补现有道德教育的不足是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高职学生群体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特别是高职学生的信仰问题,近几年来已经成为理论界的一个热点。围绕信仰教育问题,以武汉某高职院校为例,探讨高职学生信仰的现状、原因以及对策。  相似文献   

17.
信仰是一种终极的关切态度,是人对现有世界的内在超越,是一种主观确信态度,对某种宗教或主义极度信服和尊重,并以之为行动的准则和指导,也是人类掌握世界的永恒方式。道德是调整个人之间以及个人和社会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它不是由国家强行制定和执行的,而是依靠社会舆论力量、人的信念、习惯、传统和教育的力量来维持的。信仰是道德由他律转为自律的内在规则;信仰为道德提供本体论的依据;信仰推进道德的演进和发展;信仰赋予道德以力量;信仰支持道德主体对于道德追求的坚毅和稳定。  相似文献   

18.
道德信仰是主宰超越现实、超越个体、超越有限对于最高道德精神和道德价值的追求,以这种道德精神与道德价值作为道德世界与道德生活最后支撑力量,以之统摄自己的精神生活,作为自己的精神寄托和最高的精神追求.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实施道德信仰教育呢? 以价值目标为导向,塑造完美道德人格 根据导向性原则的要求,在德育目标的设定中道德信仰教育应为个体提供具有价值导向性的目标,以塑造完美的道德人格.  相似文献   

19.
吕玲 《考试周刊》2013,(33):154-154
近几年,随着社会上不良道德现象的增多,信仰教育的缺失俨然成为热门话题。作者针对大学生的信仰现状,提出了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解决了当今大学生该有什么样的信仰问题,并对如何对大学生进行信仰教育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和阐述。  相似文献   

20.
该文以新时代为切入点,以大学生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为主题,围绕着"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必要性、加强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原因、有效路径"展开,为学生解答了新时代坚守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价值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