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一)10月10日终于被允许进入第二阶段的穿越,实现我梦寐以求的愿望。早晨6时30分起身,收拾帐篷和行李,捆绑骆驼,匆匆吃完早饭,与外围组的伙伴们一一告别,从容上路。第二阶段英方撤下两名队员后,只剩队长查尔斯、医生爱丽斯、伞兵上尉罗伯特,后增加了马克。中方有队员郭锦卫、地质专家  相似文献   

2.
塔克拉玛干为中国沙漠之最,广布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南倚昆仑,北近天山,西望帕米尔,东临罗布泊,面积相当干苏、浙、皖三省的总和。这里是清一色的黄沙世界,沙丘沙山起伏无垠,就像凝固着惊涛骇浪的大海,神秘恐怖,被中外探险家称为“死亡之海”。 我作为新华社记者,曾随有关人员六次进入“死亡之海”采访、考察……  相似文献   

3.
本刊1997年第7期发表了新华社记者宋政厚写的《六进“死亡之海”》。又一年过去了,令人遐想的大漠现在是个什么样子,请看——  相似文献   

4.
5.
记得在沙漠途中,一位同伴说过:“现在赚几万、几十万的人不少了,能进塔克拉玛干的人却不多,我们算得上极少数拥有这种幸运的人。”这话不错。我们是少数幸运者之一。怀有这个愿望,对我们而言,至少也有十几年了。1992年年底,我们作为特约记者,有幸参加中日青年塔克拉玛干沙漠联合探险团做随团采访,行涉5800公里,历时55天,其中步行600余公里,算是实现了我们的夙愿。当一回驼工进入沙漠,无法想象人不借助骆驼的帮助。这种牲灵擅走沙漠,最长能熬过9天不吃不喝,大骆驼的负重力有四五百公斤,“沙漠之舟”的美誉恰如其分。在若羌县瓦石峡,我第一次见到将组成我们沙漠驼队的39峰骆驼。说起来算我们“不幸”,如今  相似文献   

6.
沙漠中有“原始人”部落;有仿佛仙境的绿洲,绿洲有水草禽兽;塔里木盆地曾四度为海,曾与古地中海相连;如今的沙漠公寓、沙漠公路、沙漠机场,正将现代与古远“接通”……  相似文献   

7.
2014年12月26日至30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腹地,夜间最低温度达零下25摄氏度,白天最高温度达零下15摄氏度。中石化西北油田石油地球物理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645分队等,共有1000多名职工在这里夜以继日地露天作业,记者带着问卷走进了沙漠来到了帐篷。一份份"实话实说"的问卷,让我们深深感受的是那些身处"死亡之海"的职工们,在面对着茫茫沙漠、极寒天气、长久寂寞中的人生制高点……  相似文献   

8.
公元1991年金秋,我有幸再涉“死亡之海”,成为六次进入中国塔里木盆地中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记者。六进沙漠的时间跨度为31年。首闯沙漠,我刚20出头,靠的是以骆驼为舟,在沙海苦渡,所感知的无非是些荒凉可怖的沙漠景物。而后来进入大漠时,我已年逾半百,乘坐的是汽车、飞机,看到的是一幅“人战沙漠图”:千车在沙漠竞驰,飞机在沙漠起降,钻塔在沙漠屹立,油路在沙漠伸延,地震勘探设备在隆隆炮声中,为勘探者源源不断提供沙漠下面地层深处的信息。  相似文献   

9.
公元1991年金秋,我有幸再涉“死亡之海”,成为六次进入中国塔里木大沙漠的新闻记者。六进沙漠的时间跨度为31年。这六进六出于我感受最深的,莫过于大漠依旧,风沙如故,而斗转星移,时代变迁。之一,首闯大漠,我才20出头,如今已是年逾半百;之二,起初是以骆驼为舟,苦渡沙海,后来却是坐汽车乘飞机进到沙漠腹地;之三,先前在沙漠的感知,无非是些荒凉可怖的沙漠景物,今天目击到的却是一幅生机勃勃的“人战沙漠图”:千车在沙漠竞驰,飞机在沙漠起降,钻塔在沙漠屹立,油路在沙漠伸延,沙漠地震勘探设备在隆隆炮声中,为勘探者源源不断提供沙漠下深层的信息。这些今非昔比的变化,常使我遐想联翩。  相似文献   

10.
骆文 《报林求索》2012,(8):20-20
<正>近日,在素有亚洲大陆"魔鬼三角区"之称的罗布泊,中国中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铺架队员将最后一节轨排平稳放落在罗布泊镇罗中站,宣告了全长373.8公里的哈(密)罗(布泊)铁路全线铺通,成为人类征服这一生命禁区的重要里程碑。  相似文献   

11.
我的记者生涯可说是从进出“死亡之海”开始的。“死亡之海”是中外探险家给塔克拉玛干沙漠取的浑名,意思是说这一沙漠就像死亡了的海洋,已成为生命的禁区。塔克拉玛干为中国沙漠之最,广布在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南倚昆仑,北近天山,西望帕米尔,东临罗布泊,面积相当于苏、浙、皖三省的总和。塔克拉玛干是清一色的黄沙世界。这里的沙丘沙山起伏天垠,就像凝固着惊涛骇浪的大海,神秘可怖,望而生畏。我曾七进塔克拉玛干。但由于处在不同年代,进出的方式、见闻遭遇、感知并不一样。这便构成了我所独有的对于“死亡之海”的阅历。骆驼为…  相似文献   

12.
在20世纪的今天,地球上尚有不少地方未被人类真正认识,位于新疆南部的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就是其中之一。“塔克拉玛干”是维吾尔语,意即“进得去出不来的地方”。还有一种意思是“埋藏财宝之地”。塔克拉玛干沙漠北依天山,南靠昆仑,地处塔里木盆地的中央,东西长1200公里,南北宽600公里,总面积达3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3个浙江省。这片广袤的沙漠一直吸引着无数的探险家和科学家。但由于  相似文献   

13.
14.
本世纪20年代,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曾自己动手打制一小木船,顺孔雀河漂到罗布泊试图征服塔克拉玛干这个世界第一大流动沙漠,但他们只进入沙漠200公里,因缺水几乎使整个探险队险些被沙漠吞噬,他逃命到和田河边,用皮靴灌满水才救了一命。他由此成为纵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距离最长的探险家。后来,在《亚洲探险》中他称塔克拉玛干沙漠是“死亡之海”。“死亡之海”因此而名扬全球。四十多年前,为了解放南疆,人民解放军的一支部队曾徒步从新疆阿克苏穿越大沙漠进军到和田。时间推移到本世纪90年代,人类又一次叩响“死亡之海”  相似文献   

15.
蔡晖 《军事记者》2013,(5):12-13
薄日渐出.重雾欲散——4月20日雅安芦山7.0级强烈地震连续多日大雾阴雨后.当地入第一次依稀见到了太阳。  相似文献   

16.
1995年11月22日,《经济参考报》刊登了我和石油管道报记者采访的《我国建设首条沙漠油气大动脉》的消息和《从死亡之海到希望之海》的画刊,友人见面就说:“死亡之海我们中年人都不敢去,你年过六旬竟去了,身体没事吧?”  相似文献   

17.
尽管协议只涉及前期的勘探研究工作.但仍然是中、菲、越三方第一次就合作共同开发南海资源达成共识.被认为是朝着“搁置争议,共同开发”迈出的历史性,实质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8.
在蒙古流传着一个离奇的传说:茫茫的戈壁沙丘中,常有一种巨大的血红色虫子出没,它们形状十分怪异,会喷射出强腐蚀性的剧毒液体,还可从眼睛中放射出一股强电流,让数米之外的人或动物顷刻毙命,然后,将猎物慢慢地吞噬……大家把它称为“死亡之虫”。当人们第一次听到蒙古传说中的“死亡之虫”时,会认为这只是一个杜撰的玩笑而已,它就如同科幻电影和连环漫画中的怪异大虫一样。但是,“死亡之虫”却似乎并不是一个荒诞的传  相似文献   

19.
重游卧佛寺     
近日陪无锡来的朋友,又一次到了卧佛寺。以前曾陪客人多次到过这里,每次都只是完成任务,对卧佛仍是一知半解。因朋友忙于拜佛,我无事可做,边帮主持做事,边同他聊起卧佛寺。  相似文献   

20.
李士英(1912-2001),河南省内黄县人,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年底被选派到上海中共中央特科培训,并留中央特科第三科工作。1932年5月被捕入狱,经党组织营救,于1937年8月逃出监狱。后到延安,进中央党校学习。1939年9月护送周恩来到苏联治病,在苏联参加共产国际办的中国党校学习。1944年春回到延安,任中央社会部所属西北公学领导成员。1949年1月至9月任华东局社会部副部长。同年6月至1950年6月任上海市人民政府公安局第一任局长。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山东省公安厅厅长、山东省委副书记、江苏省委书记处书记、常务副省长等职。"文革"期间受迫害。粉碎"四人帮"后,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