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结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体育概念和体育结构,提出“体育”概念中具有两个基本要点:一是增强体质,提高有机体的机能水平,二是要进行人体活动或身体练习。目前体育结构由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3部分组成。对3个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以及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分析,得出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和竞技体育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延续,竞技体育是学校体育的发展,而且学校体育是学校体育师资培养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2.
王莉军 《青海体育科技》2002,29(1):42-43,10
本文通过对学校体育的目的以及未来学校体育与生涯体育(终身体育)、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的关系进行了探讨。认为一些传统的体育模式将越来越模糊,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在“育人”的观念上目标一致,相互靠拢,呈现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家庭体育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相互补充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探讨体育教学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组织形式。曲宗湖就我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学校体育要促进学生身体发展,增加学生体育意识,培养学生体育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使学生终身受益,”依据终身体育的观点,体育将持续人的一生,它将是学前体育、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等体育教育层次构成终身体育的教育全过程。本就从终身体育的观点来探讨学校体育教学的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已经走过了十多个年头了,学校体育要为培养二十一世纪人才服务,已经成了广大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共识和追求的目标。十多年的改革,拓展了学校体育的目标,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改进了学校体育的方法,使我国学校体育的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改革确有成效。体育教学要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服务,培养人们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并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是体育教学成果的一个重要标志。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就不可能奠定学生终生体育的基础,故而学校体育改革不仅要使学生掌握“三基”,培养学生体育能力,而且应把体育和课外体育活动结合起来,强调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笔者认为现代体育教学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5.
"快乐"和"传统"的学校体育碰撞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快乐体育追求克服困难、战胜自我所获得的成功体验,而传统的学校体育重点强调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战胜困难的思想意志品质等方面的教育。这两种学校体育观念发生碰撞的起因,源于对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和对体育本质的认识出现了偏差。传统的学校体育存在着弊端,这也是学校体育改革之处。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改革学校体育教学中与素质教育不相适应旧的教学体制,已成为学校体育工作和管理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体育教学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现阶段我国学校体育工作和体育教师必须从教学观念、教材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考核方法和标准等方面人手,对现行指导学校体育实践的体育理论尤其是体育教学理论进行全面的整理与修订,解决学校体育教学与学校体育教学目标脱节甚至背离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学校体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体育意识和体育能力,养成终身体育习惯的基地,对竞技体育和社会体育,乃至整个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本文从体育的发展趋势入手,探讨2008年北京奥运后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定位,力求使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更好的促进体育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的互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李娟  牛静 《体育学刊》2005,12(3):95-97
在对大连市社区体育和学校体育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社区体育在回应社会需求方面的不足,提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相结合的发展道路:发挥学校体育人力、物力上的优势,弥补社区体育的不足;以社区体育的发展促进学校体育的深入改革。  相似文献   

9.
王占春,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顾问,人民教育出版社资深编审。“一个编了一辈子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的人,一个德高望重的学校体育专家,一个学校体育改革的领袖级人物。王老至今对中国学校体育课程和体育教学改革充满了责任感。他的嗓子不太好,说话声音挺大,经常会激动,最近王老给大家的印象总是脸红脖子粗似的,其实是王老有时血压偏高,还有他老人家对中国学校体育教育的一片丹心所致”。——摘自毛振明、赖天德主编的《解读中国体育课程与教学改革》。[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谭兆风  伍天慧 《体育与科学》2002,23(6):64-65,72
素质教育观念的树立和学校体育思想的转变,实现了学校体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满足主体需要和社会需要的价值观念的回归。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校体育价值观念的内涵将进一步更新,充分发挥学校体育的多功能特点,为学生良好的素质结构的构建服务,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方式的形式将成为学校体育价值定位的基点。  相似文献   

11.
论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采用文献资料和调查法,从学校体育是社区体育的基石;充分调动学校体育的人才资源,加强社区体育的指导;充分挖掘学校体育场地设施资源。主动做好社区体育服务等方面,论述了学校体育与社区体育一体化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2.
从终身体育思想审视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   总被引:61,自引:1,他引:60  
陈琦 《体育科学》2004,24(1):40-43
终身体育思想对学校体育领域的改革产生了积极而深刻的影响,学校体育如何为终身体育打基础,怎样从终身体育思想提出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创新性对策,是学校体育领域前瞻性和实用性都很强的一个课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价值。以大、中、小学体育理论、实践与终身体育为研究对象,侧重论证终身体育思想下我国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学校体育数字化应用场景和模块功能设计上进行探讨。目的:推动学校体育信息化发展,探索学校体育数字化赋能体教融合的新模式和新机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法。研究结果:以体育教学、运动训练和课外体育活动监测为基础,可以促进学校体育数字化、人工智能化、合作协同化、运动数据可视化发展,满足学生多层次和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需求。研究结论:应用大数据技术、开展“互联网+体育”实践,有助于实现学校数字体育赋能体教融合应用精准调控,提升数字体育的应用价值和体育信息化水平,打造体育数字化示范学校。  相似文献   

14.
针对当前有些人对竞技走进学校体育的种种误解,运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归纳法,从正确理解竞技的概念入手,就为什么要让竞技回归学校体育以及如何让竞技回归学校体育的问题展开讨论与分析,旨在呼吁竞技体育应理直气壮地走进学校体育中去,学校体育应大胆地开展竞技体育。  相似文献   

15.
体育基金——高校体育经费筹措的突破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深化学校体育改革,改善学校体育教学条件,推动健身活动的开展,根据学校体育经费不足、体育场地、设施较差的现实情况,学校设立了体育锻炼发展基金,基本上解决了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达到了改善体育教学条件,丰富校园健身活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的设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学校体育的新观念是学校体育应着眼于健身目标,学校体育与成年人的健康相关,学校体育是一个人终身体育的起点。依据上述思想高职体育教学健身目标应为让学生在学校期间有足够而有效的体育活动时间和适当的活动强度,以健身为目的,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兴趣、能力和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学校体育在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人才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是学校体育的一个中心环节,本文就加快体育教学改革,对开发体育功能,培养体育意识,开展终身体育和课内课外相结合等方面的问题,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8.
论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健  陆杰 《体育科学研究》2003,7(2):55-57,77
通过对学校体育和终身体育关系的论述,提出了学校体育应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在对当前学校终身体育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终身体育思想是新世纪体育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学校体育一个组成部分的高校体育也必然受到冲击和挑战。因此,高校体育必须在终身体育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在终身体育系统中充分体现其在学校体育中的优势地位,并在构建终身体育体系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述学校娱乐体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娱乐体育在现代社会学校体育中的地桩与作用,讨论了学校娱乐体育的组织与管理应学校娱乐体育中的安全教育等阿题,分析了学校娱乐体育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