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成语作为英汉语言的精华,带有浓厚的历史和民族文化积淀,它的产生和使用在各自的文化中表现出各自的特色,文章阐述了文化差异对英汉成语翻译的影响及翻译策略,同时列举了一些常见的英汉成语的翻译以帮助读者有更好的了解。  相似文献   

2.
英汉成语文化语境虽具有一定共性,但更存在明显差异.成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翻译成语时,只有清楚了解成语的文化语境及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渊源,运用适当方法,才能准确表达其内涵意义.  相似文献   

3.
英汉成语各自承栽着不同的文化信息,体现不同的文化特色,这给跨文化翻译带来很大困难。只有掌握英汉成语文化内涵的异同,对造成英汉成语表达差异的根源进行探讨才能成功地进行英汉成语互译。本文运用跨文化交际理论分析了英汉成语的文化异同。对英汉成语的互译进行了探索,提出应针对具体的语境采用不同的译法。  相似文献   

4.
英汉成语作为语言精华,体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特色,其翻译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成语翻译不仅是语言的转换,更是文化的交流,本文主要从生存环境,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典故四方面阐述中英两国的文化对各自成语的影响,并讨论了英汉成语翻译中采用的三种常用译法。  相似文献   

5.
成语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同一思想内容的成语,不同民族由于生活环境和习惯不同,其来源和表达方式也不同。因此,了解掌握成语的来源与表达,对于我们正确理解翻译英文作品,研究英美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在过去的成语研究中,大多注意对汉英成语的翻译或民族特色的研究,也出现了对汉英成语来源的研究。我们认为,汉英成语在具有各自民族特色的同时,也有着许多共同之处,其来源相似性就是其中一点。一、来自口头俗语。世界各族劳动人民在他们自己的生活劳动中,从眼前所熟悉的事物出发,搭配一些传神的语句,生动简练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6.
文试从语言与文化。对比语言学的角度浅谈维、汉成语中体现出的不同的民族文化与民族风格以及两种语言中成语的翻译,说明成语与民族文化、民族风格的密切关系以及成语的翻译方法在民族语言文化交流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语言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文化的主要表达形式和传播工具,不同的民俗和不同的社会文化因素是产生成语翻译的客观因素,而社会文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语言使用者的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本文首先分析了文化与成语翻译的关系,然后重点阐述了东西方动物文化内涵、地理位置、日常生活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特定历史事件影响等方面的差异,来说明文化差异对成语翻译的影响。并由此提出了翻译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从翻译活动之实际出发,多角度提取成语翻译的例子,通过系统阐述和分层详解,论述了成语翻译在整个翻译过程中所具有之特殊性,及其四种基本译法;同时强调了成语在各自语言中的重要性,也阐明了成语为什么会成为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9.
史江静 《出国与就业》2011,(24):118-119
汉语成语是一种富有鲜明中华民族文化特征且具有特定含义的固定词组和短句.汉语习语的翻译不仅是不同语言的转换,更是不同文化之问的交流和融合.因此,在汉语成语英译的具体操作过程中,首先要充分理解汉语成语的内在含义,灵活运用不同的翻译方法,对比英汉语言中习语(成语)的异同,进行适当的结构调整,将汉语成语所承载的文化特色和文化信...  相似文献   

10.
从英汉成语对照看中英文化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英汉成语的来源上,两者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时,两国各自不同的社会、文化及宗教背景也必然反映在各自的成语中,赋予他们不同的民族特色。通过英汉成语的对比,我们应该了解到如何在不同的环境和语境中如何正确地理解两种语言的成语。  相似文献   

11.
中国历史没有适时地进入世界文明体系,大概是创造中国史的中国人出了问题,于是引发了对中国人的长期追问。这不能不涉及使中国人成其为中国人的基地。追问基地不仅需要思想,而且需要真诚和勇气,即鲁迅先生说的“变革,挣扎,自做工夫,却不求别人的原谅和称赞,来证明怎样的是中国人。”  相似文献   

12.
汉字是汉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在《语言文字法》颁布实施之际 ,回顾汉字的历史与现状 ,进一步认识理解汉字的特点及与汉民族心理与思维特质的关系 ,再谈汉字的特点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3.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汉字集音、形、义于一体,古往今来的骚人墨客,正是巧妙地利用了汉字集视觉、听觉和意义于一体的特点,创作了数不胜数的形象生动、高雅益智的文学作品,充分展现了汉字和中国文学与其他各国文字和文学相比较所独有的神奇魅力。  相似文献   

14.
汉字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之一。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始终伴随着汉民族的文化进程。在履行语言交际功能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构形形式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汉文化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加深,民族文化受到冲击,文化安全问题令人担忧。面对青少年对中国传统文化越来越生疏的现状,作为语文教师应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为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安全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人伦文化生成于中国特有的农业文化的土壤中,中国的人伦文化决定了中国人天人合一式的审美思维方式,这尤其表现在中国艺术的审美整体性上,这样的审美整体性讲求阴阳调和、儒道互补、刚柔相济。  相似文献   

18.
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语文教师是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使用者,也是语文课程实施的基本条件资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增强课程资源意识,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积极进行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相似文献   

19.
语文教学语言除了一般教学语言的特点外,还具有综合基础性、语言艺术性、鉴赏阐释性三个显著特点。在课堂教学中,语言模式主要有解说式语言、描述式语言和细节式语言。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模式,以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人类表达思想感情、传递信息最重要的工具,它随着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文化"是人类的所作所为,包括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两个方面。语言和文化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双向关系。作为中华文化的主要载体,汉语言文字的发展,必然反映出中华文化的发展,而地域文化也必然会在汉语方言中得到反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