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锡铎同志与他的助手王清原同志合编的《小说书坊录》,于1987年11月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全书约20万字,作为一部小说史与出版史的工具书,部头不大,但价值却很高。用“体例首创”四字概括这本书,是当之无愧的。对于研究小说史的人来说,小说书录是手头必备的工具书。孙楷第先生的书目在这方面首屈一指,佳惠良多。近年来,日本学者大塚秀高的  相似文献   

2.
古典戏曲研究,尽管古人已多有论述,有着一定的学术积累,但它真正成为一门具有现代意义的学科,却是近一百多年的事情。古典戏曲研究是在西学东渐的化语境下逐渐成型的,是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戏曲、小说为代表的通俗学进入学术殿堂。这是现代学术区别于传统旧学的一个重要特征。而戏曲研究学科建立的重要标志就是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及相关戏曲作的出版,是王国维确立了戏曲研究的基本框架及研究范式,规范着后来戏曲研究的格局与走向。因此,探讨王国维戏曲研究的动机和思路,是揭示古典戏曲研究整体发展方向的一把钥匙。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小说的混类现象我在编《中国神怪小说大系》时发现,有一些作品,说小清它们是神怪小说还是历史小说。例如,鲁迅先生把《三宝太监西洋记》放在“明之神魔小说类”,而孙楷第先生却将这部小说置于“明清讲史部”里。有一部《锋剑春秋》,约成书于嘉庆初期,作者未详。孙楷第据四和堂本序,说“四和氏盖即作者”;周少南据丹桂堂本首有  相似文献   

4.
秋禾 《图书馆杂志》2006,25(6):89-94
我的那住老夫子,是个北大国文系的用功生。为什么叫他“老夫子”?当时他只有二十三岁,却经常穿着长袍子,戴上呢礼帽,很有夫子派头……老夫子常帮我从图书馆里借来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来阅读;他听了顾颉刚、孙楷第及其他一些名教授的讲课,兴趣上来了,也向我复述一遍。老夫子帮助我提高了文学素养,我感谢他……8  相似文献   

5.
对于王国维的学术研究,目前所能见到的基本上都是从他的国学成就、美学、哲学、戏曲等领域,却很少见到学术界对王国维的译文加以探索和研究,这无疑在王国维学术思想研讨中留下了一个小小的空缺。我认为,王国维一生宏富的著述中,译文应当占有一席之地,这也是反映他早期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青年学人,为各门学科之希望;商略融合,乃当今学术之大势。首都戏曲研究中青年学者读书会于2016年成立。当年6月18日,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和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文学院联合主办了第一届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主题为"案头与场上:戏曲文本的重读"。会议取得了良好的效应,在全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中产生了较大的反响。会后,为了便于在京的青年学者交流、沟通,遂正式成立首都戏曲研究青年学者读书会(随着年齿渐长,2020年改为"中青年")  相似文献   

7.
旧时我国戏曲地位低下,戏曲剧本大部分自生自灭,只有少量剧本因士人参与创作和爱好得以流传保存.自王国维《宋元戏曲考》,戏曲研究才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戏曲文献是戏曲史研究的基础,戏曲剧本挖掘整理出版在近百年来受到重视,取得重大成就.随着时代的发展,戏曲被越来越多的娱乐形式取代,戏曲剧本整理出版保护工作刻不容缓,其中出现许多问题.本文初步探讨研究戏曲剧本整理出版工作中的相关问题,提出了促进我国戏曲剧本整理出版的策略.  相似文献   

8.
黄璇  李凌杰 《图书与情报》2004,(3):81-83,87
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历史上的文化巨人,在戏曲文献的研究上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将有清一代深厚的朴学传统与西方近代哲学思想相结合,相继纂写出了《曲录》、《优语录》、《录鬼簿校注》、《曲调源流表》、《宋元戏曲考》等煌煌巨著,对中国古代戏曲文献作出了开创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论余笑予的戏曲导演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笑予是新时期以来真正开拓现代戏曲导演艺术的功勋卓著者,也是最早明确提出戏曲的创作、演出“应该确立导演的主导地位”的戏曲导演艺术家及当代台湾戏曲导演艺术的引领者.他虽然作为在解放初期就系统受过斯坦尼导演体系思维训练的极少数的戏曲导演艺术家之一,但他的戏曲现代戏的导演思路却处处都可见出他对他所非常熟悉的传统戏曲的表现性元素的借鉴痕迹,而与百年来戏曲变革的魔咒——话剧+唱——若即若离.这是非常耐人寻味的.追寻其根源就在于他自觉地寻求古典戏曲与现代戏曲观众审美需求的最佳契合点,这构成了余笑予戏曲导演艺术的最主要特征,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楚剧这种地方花鼓戏的一些活泼自由的东西注入比较古老而规范的京剧中去”;二是“寻觅与建构新的演出样式”;三是追求具有当代审美意识和剧场效果的“当代戏曲”;四是在剧目选择和导演处理上尊重彰显剧种特色;五是以对流派创始人独创精神的学习来反对“流派隔离”;六是以强化戏曲导演的中心地位来最有效地凸显表演艺术家的才华;七是坚守技艺的表演与趣味的呈现并重的导演理念.为此,他反复强调他所提出的“拆墙”观念.  相似文献   

10.
《文化遗产》2010,(2):18-25
戏曲是以方言为基础的,但戏曲在传播的过程中却经历了"官语化"和"错用乡语"的过程,这是戏曲不同发展阶段的两种传播方式,"官语化"和"错用乡语"不是某个声腔剧种的特有现象,而是戏曲传播的共性。在语言上,戏曲由方言指向官话的发展越来越明显,官话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因此,对官语化的研究越发显得重要。由于汉语言文长期不一致以及韵书的历史语音传承,使得历史上的官话不能形成标准音,也使得戏曲的"官语化"和"错用乡语"具有相当大的自由度,过于强调方言的重要性容易混淆戏曲学和语言学的学科界线。大剧种的丰富内涵和悠久历史,使得它有更多的内容可供研究,相比之下戏曲遗产保护研究的重点是大剧种,而不是那些尚未走出家门的小剧种。  相似文献   

11.
新书架     
勉之 《文化遗产》2008,(1):132-132
《当代戏曲发展学》作者:吴乾浩出版社: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9月内容简介:该书总结了近5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戏曲发展的历史,分析了当代戏曲的发展机遇与面临的危机,当代戏曲发展的雅俗文野冲突、芸术的借鉴与创新变异、多元性态与审美特征的统一,当代戏曲文学体制的发展趋势、传统剧目的神变与形变、新编古代戏的审美内涵、戏曲现代戏与时代的同步发展以及戏曲演出市场机制的探讨等内容。《民间文学:理论与方法》作者:刘锡诚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时间:2007年5月内容简介:本书对百年来民间文艺学流派所作的大致梳理与述略,旨在表达一个观点:在百年民间文学学术发展史上,理论、观念、方法,甚至流派(学派),是多元而不是一元的。这种多元的格局,似乎从来也没有统一过。这,一方面说明了民间文艺学作为学科的不成熟性,另一方面又显示了民间文艺学的边缘性和跨学科性。对流派及其起伏消长进行探索性的耙梳,使我们有机会回首往事,启示未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2005.苏州)(上、下册)》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07年1月内容简介:这是2005年文化部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在苏州市联合举办的“中国非...  相似文献   

12.
数学星空,群星璀灿,其中有一颗十分耀眼夺目.这颗星就是中国湖南籍的数学家杨向群.他对国际上概率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而又困难的问题——马尔可夫过程进行了系统地、深入地研究,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国际和国内重要学术刊物上,他发表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4本,先后获得全国和湖南省科技大会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奖、湖南省重大科技成果奖、全国优秀科技图书奖等4个二等奖和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并被授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全国高等学校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光荣称号.先后被推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七、八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数学学科评审组成员、湖南数学学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3.
浅谈李玉刚《新贵妃醉酒》的演唱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观周刊》2013,(1):27-27
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是他的代表作之一,这首歌将李玉刚的特点向众人展示。李玉刚在中国歌坛上有着独有的特色,他将民歌、舞蹈、京剧、流行等元素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其表演也将中国的民族艺术、传统戏曲披上了时尚的“外衣”, 他的唱法不仅仅是局限在一种唱法上,而是将许多种唱法融合在了一起,例如:民族、通俗、京腔等,但让人听起来并不觉得很奇怪而是感觉到了一种新型的时尚唱法,可以说李玉刚跨越了传统与流行、歌曲与戏曲的界限。他男扮女装的形象更是为他的成功奠定了基础,也为发扬中国的传统作曲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浦晗 《文化遗产》2017,(4):26-32
二十世纪上半叶,南戏研究迅速兴起,众多戏曲学人相继进入这一研究领域,结束了南戏研究长时期的断层与空白,将南戏引入了近代学科的范畴。在南戏研究近代转型的过程中,民俗学科的知识体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民俗学在建立与衍化历程中对民间文艺学科价值的探索,作为一种内在驱动力,推动了南戏文献的发现与辑佚,铺设了近代学人进入南戏研究的路径,生成了早期南戏的学科生态。民俗学视野中生发出的民间文艺研究语境,成为了近代南戏学理价值发现与学术研究的重要视角,学人以此为切入点,整理并汇聚了南戏学科的基础文献,架构与设立了学科的理论框架,初步构建了近代南戏学科的范式。  相似文献   

15.
戏曲广播作为广播文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发展历史悠久,节目形式完备。但从戏曲广播的现状来看,进入21世纪以后,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广播节目开始萎缩或日益陷入困境。导致戏曲广播节目萎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一、新兴媒体的崛起和新的娱乐方式的出现使原来戏曲广播的听众分流。如今,科技的发展已经使传播媒介呈现越来越多的样态。电视的出现就极大地震撼了报纸和广播等传统媒体,之后在被称为"第四媒体"的互联网正如日中天之际,公交车上的移动电视、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短信等又粉  相似文献   

16.
正主持人语:古戏台研究属于跨学科研究,本来是冷门。现今研究古戏台的学者,绝大多数出身于中文系,原本对于古建筑学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但只要用心去学,天下的知识便没有学不会的。山西师大戏曲文物研究团队为我们做出了榜样。这个团队的开创者之一黄竹三教授是中山大学王季思教授的高足,也是中文系出身。但他牢记导师的教诲,得晋南近水楼台之便,硬是在古戏台、戏曲文物研究领域闯出了一片天地,并建立了一个老中青三结合的研究团队,为海内外戏曲研究同行所瞩目。在本期发表论文的王潞伟副教授,便是这个团队中青年学者的代表人物。如今介入古戏台、戏曲文物研究的学者越来越多,成果也越做越好,渐呈蔚为大观之势,这是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2020年春,疫情中谨记。  相似文献   

17.
在古典戏曲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高则诚的《琵琶记》。我国戏曲的发展经受了很多的波折和磨难,但是我国戏曲在历练中成长,成为中国艺术中的璀璨明珠,我们对高则诚和他的《琵琶记》进行研究和学习,看中国戏曲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本篇是奚如谷教授论戏曲翻译的代表之作。奚如谷教授主张戏曲翻译不应一味贴合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而遮蔽戏曲文本产生的知识与文化语境。他提出了文化与文学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前者因考量原作在知识与文化语境中的位置,译文深化,更为可取。在他看来,支配任何严肃文学研究形式的规律也同样支配着翻译,而翻译首先遇到的一个难以逾越的问题是底本的选择,他以《西厢记》与《窦娥冤》为例,分析了不同版本所关涉的叙事与主题表现间的关系,论证了翻译不同版本的译文实际传达给西方读者的是截然不同的中国文化价值观。另一个与版本因素紧密相关的是戏曲语言的层次和语域问题,奚如谷教授指出,台词的风格,所含的俗语方言、市语、詈词与禁忌语等有很强的人物形象塑造功能,对于翻译构成了语境与语言结构上的挑战。总体借由此文,我们可以洞视海外汉学家研究戏曲的视野与翻译戏曲的思考轨迹,对未来中国戏曲对外传播,讲好中国戏曲故事亦有所借鉴与裨益。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文献具有丰富的戏曲史价值、文献学价值和文化史价值.中国古代戏曲目录文献的发现、整理、使用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古代戏曲研究在20世纪的长足进步.本文回溯了20世纪至本世纪初100多年时间里数部重要的古代戏曲专科目录文献的整理研究历程;回顾了与戏曲著录关系密切的中国古代私人藏书目录的整理研究状况;客观分析了这一时期中国古代戏曲目录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与缺陷,为今后相关研究工作的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李渔虽以戏曲、小说名家,但其诗文也自有特色,诚如其《一家言释义》(自序)中所言:"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止。"清代文人中,诗文集流传于后世且迄今分布广泛者,李渔无疑是一个。从康熙间翼圣堂刻本到上海会文堂书局石印本,《笠翁一家言》异本众出,李渔及身编定的《一家言初集》与《二集》的面貌究竟如何?20世纪30年代,孙楷第先生在其《李笠翁与〈十二楼〉》一文中首先予以简略的推测。笔者曾以孙先生的推测为基础,作了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