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8 毫秒
1.
“电话交互”在远程教学中的作用——以数学教学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笔者自己对远程开放教育数学学习者数千人次的电话交互实践,阐述了电话交互在远程数学教学中的可行性和作用。其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能有效地弥补其它交互方式的不足和支持服务不够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克服对数学的畏难情绪,建立自信心、促进师生思想和学识及感情的交流,弥补远程学习者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情感缺失、对工学矛盾突出的学习者实施个别化教学、对小组学习活动进行指导、与其他交互的有机结合,可提高远程交互效能。  相似文献   

2.
良好的情感交互状态和较强的心理归属感将会有力促进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效率。通过对上海电视大学青浦分校远程学习者的实证调查发现,目前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情感交互状态比较好,但不同性别、年级、专业的学习者在体验性情感交互、网络课程学习交互、与学习促进者交互等方面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是体验性情感交互状态不佳。针对存在的问题,必须采取将情感交互确立为远程教学的目标之一;发挥学习促进者的情感支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增强情感性学习体验;加强职业规划教育和指导以及设立心理咨询服务等有效策略,以增进学习者的情感交互和增强学习者的心理归属感。  相似文献   

3.
学习风格是影响学习者个性差异的主要因素之一。然而学习风格的研究,特别是远程英语学习者的学习风格研究并未有重大突破,这在客观上制约了远程英语教学与研究的深入发展。本文在感知、认知和个性学习风格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综合远程英语学习者感知、认知和情感个性特征层面上的学习风格特征,形成了中国远程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的三维模型,以此作为测量和鉴别我国远程英语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现代远程教育条件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远程教育经历了10多的发展历程,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社会对现代远程教育质量质疑声中,开展现代远程教育试点的高校经历了重新洗牌和整合。在由量的扩张向质的提高过程中,学习者学习动力显得越来越重要。本研究在全而分析现代远程教育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已有的理论基础上,从远程学习者的内驱力、外驱力两个方面,按照远程学习内驱力、远程教育施教者、远程学习活动过程、远程学习环境四大类共二十个项目对部分开放教育本科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调查得出现代远程学习者出现了学习者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学习动力有所增强、远程教育学习者的学习动力呈现多元化趋势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激发和保持远程学习者学习动力的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远程学习者学习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远程学习者是一个不同于传统学校教育学习者的特殊群体,在认知、情感和意志行动方面体现出独特的学习特征.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特征对远程教育的学习环境、教学效果以及学习方式有一定的影响.因此,远程教学要根据远程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提供学习者学习的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远程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表现为学生基于网络平台的学习,在这个学习过程中,传统教育的教学交互已经发生了变化,从人际交互转变为冷漠的人机交互,加强远程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已变得极其紧迫,本文力图从远程教育的本质出发,对远程教育中学习者的情感缺失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C)是近年来远程开放教育领域出现的一种新兴在线学习模式。它体现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网络课程内容固定、结构化的特征,使学习者获取知识的途径从简单线性转向复杂化、网络化。学习管理系统是远程开放教育的主要媒介,当前大多数学习管理系统框架主要面向传统网络课程,仅支持学习者对课程知识的单方面访问,对以关联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具有更多交互性的MOOC课程模式支持不够充分,因而有必要对当前学习管理系统框架进行改进。面向MOOC的学习管理系统框架,在已有的LTSA模型基础上增加了交互代理和知识代理两个元件,使学习资源数据库的知识可以随课程的进展不断更新,学习者之间可以构建学习网络,通过不同途径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8.
当前对远程学习中的个体情志研究多集中于学习动机领域,而忽视了学习意志力的重要性。通过对学习意志力的阐述和其在远程学习中作用的分析,将学习意志力的评价分为自我能效、结果控制、情感控制和元认知四个方面,并通过问卷方式对远程学习者的意志力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当前远程学习者具备基本的意志能力,但在情感控制和结果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对学习过程缺乏掌控力,有碍学习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9.
完善的学习支持服务是远程教育学习者顺利完成学业、避免辍学发生的一项重要保障。在研究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支持服务的现状及相关因素的基础上,从学生入学阶段、课程学习阶段、毕业阶段和资源支持、人性化服务支持、技术支持、情感支持不同角度构建远程开放教育全程式、全方位的学习支持服务模式。  相似文献   

10.
丽水市远程学习者特征调查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6个方面对远程学习者的特征进行调查:远程学习者的来源、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远程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远程学习者的学习困难、远程学习者对考风考纪的态度、远程学习者对现代教育技术、资源的了解和运用情况。根据调查结果和数据分析,提出改进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情感与认知状态的准确识别是实现远程学习者与教学Agent有效互动的基础。只有有效识别出学习者的情感与认知状态,教学Agent在改变学习者行为态度、帮助学习者获取和理解知识、支持学习者认知发展方面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现有的教学Agent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缺乏情感交互性,容易使远程学习者产生厌倦情绪;二是认知推断功能薄弱,对学习效果的促进作用不稳定。这主要是由于Agent对学习者状态的识别不够充分造成的。已有的学习者状态识别方法虽然在学习者情绪状态的识别方面各有优势,但却无法同时检测学习者的视域、学习情绪与认知状态。学习者的眼动追踪数据是判断学习者实时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学习者与Agent进行情感交互的重要依据。结合表情识别和眼动追踪技术构建的基于智能Agent的远程学习者情感与认知识别模型,将眼动追踪与表情监控迭代识别、情感与认知识别过程相耦合,以提高远程学习者状态的识别准确率,改进Agent对学习者的情感和认知支持,为智能教学Agent与远程学习者交互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为核心的虚拟助理是当前备受各领域关注的智能化应用技术,在远程教育个性化支持服务领域存在巨大的应用潜力,其技术发展和市场需求集中体现在资源推送、教学互动、情绪调节和生活辅助四个方面。已有研究显示,虚拟助理可以智能化地判断和理解学习者的需求,改善远程学习系统中资源与知识单向传输和缺乏互动的情况,适时引导学习者进行学习并解答疑难问题;还可以监测学习者远程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变化,缓解由于时空分离而造成的负面情绪,为远程学习者提供更自然和人性化的交互方式与学习支持,以及更多的生活便利。随着虚拟现实、人工智能、传感器和模式识别技术的发展,人们已经越来越多地看到了它在适应学习者需求和喜好、提供个性化学习支持服务方面的优势,但是其进一步发展还需攻克资源推送算法、人机互动模式、情绪状态识别等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13.
为尊重学习者个体差异性,实现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泛在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和个性化学习,增强学习者与学习资源的相关性,帮助学习者提高学习效率,论述了泛在学习的内涵,阐述了泛在学习公众平台相关研究现状。基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和因材施教理论设计了包含学习者层面、教师层面、系统层面和管理员层面的泛在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微信公众平台相关功能模块,可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导致网络学习资源数量迅速增长,案例教学、理论教学等教学资源的个性化推荐受到更多关注。学习者模型是实现个性化推荐的依据。文章以CELTS-11学习者模型规范为基础,针对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在学习过程中对基本信息、学习风格、知识状态、认知能力、兴趣偏好等个性化特征展开研究,解决目前资源推荐系统的学习者模型中学习者特征描述不全面、个性化程度不高等问题,构建出了个性化的学习者模型,为学习资源的推送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应用效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网络学习中学习者在感觉通道、学习材料、学习环境和思维方式等方面偏好的分析,构建网络学习者学习风格特征结构模型。以此模型作为理论依据,提出对网络学习者学习行为进行采集、诊断和个性化引导的方法,并设计网络学习行为个性化引导系统。  相似文献   

16.
The notion of designer empathy has become a cornerstone of design philosophy in fields such as product design,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and service design. But the literature on instructional designer empathy and learner analysis suggests that distance learning designers are generally quite removed from the learners with whom they could be empathizing. We describe a qualitative study conducted with practicing distance learning designers across the United States. We selected designers in varying sectors within the workforce, and interviewed our participants via videoconferencing. Our inquiry uncovered important tensions designers live with regarding empathy in practice. Designers struggle to know how much learner analysis is sufficient, which of many stakeholders to empathize with, and navigating constraints. Future work in this area could help designers practice more empathically and, in doing so, improve the learning environments they create for learners.  相似文献   

17.
情·知教学理论指导下的网络课程之情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以某涉外型大学英语本科二年级学生作被试,于2006-07学年的第一与第二学期引入情感设计后的网络课堂活动情况与进行对比,然后利用参与性观察、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情感因素如何优化网络课程进行了实证分析,试探讨情感设计对网络课程的优化作用以及哪些情感设计对于网络课程的运作相对有效。  相似文献   

18.
知识图谱和个性化推荐技术是教育研究热点。借助学科知识图谱和学习者画像进行学习资源个性化推荐,提出基于学科知识图谱的资源关联推荐方法。在此基础上选取A、B两个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堂进行学习效果验证,实验数据表明,基于知识图谱的学习资源关联推荐模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课程学习效果。  相似文献   

19.
Swarm intelligence approaches, such as 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 are used in adaptive e-learning systems and provide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finding optimal learning paths based on self-organization.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develop an improved modeling of adaptive tutoring systems using ACO. In this model, the learning object is personalized based on learning and solving problem styles. The purposed algorithm, based on ACO, generates the adaptive optimal learning path. The algorithm describes an architecture which supports the recording, processing and presentation of collective learner behavior designed to create a feedback loop informing learners of successful paths towards the attainment of learning goals. The algorithm parameters are tuned dynamically to conform to the actual pedagogical process. The article includes the results of implementation and experiment represent this algorithm is able to provide its main purpose which is finding optimal learning paths based on learning styles and improved performance of previous adaptive tutoring systems.  相似文献   

20.
手势交互作为一种理想的虚拟现实交互技术,其在虚拟实验中的应用能够很好地满足学习者多样化的交互需求并提升交互体验。然而,当前关于手势交互虚拟实验的研究大多聚焦于提高手势识别的准确率、设计开发不同领域的虚拟实验应用等方面,而对学习者在虚拟实验中的学习体验并未进行深入地研究。为了探索手势交互虚拟实验对学习者学习体验的影响机制,利用设计开发的基于Leap Motion的"计算机组成原理"虚拟实验,采用混合研究范式对学习者的沉浸感、学习动机和态度分别进行了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在手势交互虚拟实验中,学习动机作为中间因素会影响学习者的学习体验;身临其境的感觉和自然丰富的交互体验能够有效增强学习者的物理沉浸,进而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改善学习者的情感体验并增强其使用意愿,由此来促进学习者学习体验的提升。从改进实践的层面来看,未来应合理设计交互手势,创设高度沉浸的实验环境,优化虚拟实验任务设计,注重对学习反思的引导,以不断提升学习者在心理沉浸和学习效果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