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眼动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的现状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动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在我国,眼动技术在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如阅读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病理心理学等方面已有了广泛的发展,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介绍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眼动方法在心理学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34名大学生为被试,采用2(150%,50%)×2(场独立,场依存)被试间实验设计探讨了不同认知风格大学生艾宾浩斯错觉的眼动特点。结果表明:(1)不同的认知风格对艾宾浩斯错觉判断正确量有影响,并且在眼动指标上存在差异;(2)测验成分和诱导成分之间的大小比例对艾宾浩斯错觉正确量有影响,并且在眼动指标上存在差异;(3)诱导成分和测验成分之间距离不同时对艾宾浩斯错觉正确量无显著影响,并且在眼动指标上也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3.
视网膜与阅读:眼动控制的理想观察者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该论文主要阐述了近来出现的一个关于阅读活动中眼动控制理论的模型。“Mr,Chips:理想观察者模型“,该模型特别重视视觉的、语义的和眼球运动的信息的整合过程,模型以字母为认知加工基本单元,强调视觉广度的概念(单个注视中所能识别的字母数目)。模型为人类阅读过程中的眼动行为提供了一个量化体系,同时还为一些应急行为(如回跳和最佳注视位置)等提供了新的诠释。模型还是第一个就各种盲区对人类阅读的影响做出解释和预测的量化模型。该文还深入讨论了模型的特点,并展望了其在文阅读眼动研究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眼动实验法的历史回顾入手,对心理学实验方法的进展及其争论进行了概括总结,进而对《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一书的特点及其对心理学的贡献作了全面谰价。这部著作填补了我国心理学界眼动研究的空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用价值,并且证明了实验方法的旺盛生命力。  相似文献   

5.
语言理解眼动研究的争论与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眼动记录法是当代心理学界进行语言理解研究的一种重要技术。通过对大量文献的回顾和分析,可以看到,目前这一领域研究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眼动控制的本质、串行抑或并行加工两个问题上。而在未来,对语言理解的眼动研究将会集中于口语理解的眼动研究、眼动与ERP的结合、宏观层面语言理解、语言理解的个别差异、不同语言间的眼动比较研究等方面,未来语言理解研究的新成果将会更多地建立在眼动研究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眼动跟踪技术以其可以直接跟踪学习者的视觉认知过程的特点为越来越多的多媒体学习的相关研究所选用。在分析了传统认知行为实验方法的特点和眼动跟踪技术的优势的基础之上,详细论述了多媒体学习研究中眼动跟踪实验设计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具体包括眼动跟踪实验与传统认知行为实验相结合、将眼动跟踪实验置于完整的教学系统中、仪器设备选用、眼动指标选取和数据分析方法,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以“化学平衡”主题为研究载体,借助眼动追踪技术客观分析了化学师范生概念理解现状并对比了二者的眼动差异。结果表明:(1)化学师范生对平衡相关概念的理解程度处于中上等水平;(2)高理解组能从抽象的数字与符号中进行信息加工,而低理解组则倾向于依赖文字信息进行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不同概念理解水平的师范生对部分化学概念依然存在严重的相异构想,因此在师范生的培养阶段中,有必要加强化学概念的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8.
眼动可以反映视觉信息的选择模式.在我国,眼动技术在其主要的应用领域如阅读心理学、广告心理学、运动心理学和病理心理学等方面已有了广泛的发展,并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在介绍这些成果的基础上,针对眼动方法在心理学应用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表明,眼动研究可以通过对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的眼动轨迹进行记录以及对注视时间、注视次数等眼动指标的分析,进而了解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大脑的内部加工机制。数学学科能力主要体现为数学问题的解决能力,通过数学学科教育中的眼动研究文献分析发现,眼动研究有助于探寻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注意分配及加工策略选择过程。在数学学科教育中针对这些认知加工的特点进行策略教学旨在:培养高效的注意能力、提取关键的表征信息、激发多知识体系的想象力,更好地提高学科教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人们注意到 ,眼动是在阅读过程中的外显活动 ,眼动模式与所阅读的具体内容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因此 ,采用眼动分析法对探索阅读过程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有鉴于此 ,我国著名心理学家、天津师范大学沈德立教授主持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九五”规划研究项目“中小学生阅读过程的眼动实验研究” ,并在对他们研究结果进行总结的基础上 ,由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了沈先生主编的《学生汉语阅读过程的眼动研究》一书。本书系统介绍了国外有关阅读中眼动研究的历史、现状、方法及有关阅读的眼动理论 ,沈先生也对他们借用当代世界用于阅读研究的最为先…  相似文献   

11.
眼动分析法兴起于心理学领域,其客观记录受众视线和认知分析的能力迅速得到众多学科推崇,与视觉信息加工相关的心理机制研究已取得显著成果。教育技术学领域迫切需要利用眼动分析法从受众的视角出发,遵循人的视觉认知规律去探索人机交互过程中如何优化信息的获取和加工过程。目前教育技术领域中引入眼动分析法开展的研究数量较少且尚不全面。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相信眼动分析法能够使得教育技术学科的研究更加严谨、科学。  相似文献   

12.
阅读中的眼动能反映出阅读中的认知加工。该综述在对阅读眼动研究的历史、阅读时眼动的几种形式、当前流行的几种眼动研究方法以及阅读心理眼动研究的几个模型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眼动研究在阅读心理学中介入的贡献与局限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阅读中的眼动能反应出阅读中的认知加工。本对近期西方关于阅读的眼动研究进行了全面的回顾。章主要讨论了阅读中的眼动特征、阅读的信息加工与眼动的关系、跳读中的信息整合的特点、影响阅读中眼动的因素以及两种重要的眼动控制模型。笔对这些方面的眼动研究进行了评价和总结。  相似文献   

14.
学习困难儿童阅读拼音过程的眼动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拼音诗和拼音短文为实验材料,利用眼动方法,采集65名儿童阅读拼音材料时的眼动参数,分析学习困难儿童阅读拼音的眼动特征。结果发现:(1)学习困难儿童阅读拼音更为困难,每次注视范围小;(2)学习困难儿童阅读拼音的注视点持续时间长,眼跳距离小,丢失时间多。结果显示:学习困难儿童阅读拼音眼动模式差,眼动模式与理解拼音成绩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5.
词切分是指在阅读过程中把连续的语言信息切分成有意义的单元,以促进文本的阅读与加工。拼音文字中的词间空格起到了词切分的作用;而中文属于表意文字,书写方式与拼音文字不同,没有词间空格。拼音文字阅读词切分的研究发现,词间空格标示了词切分的位置,是词切分的依据,而且,空格有效地引导读者的眼动行为;而中文的文本没有类似空格的词边界的标记,人为标记词边界不能促进阅读,但是人为添加的词间空格能够促进单词的早期识别。关于中文的词切分已有大量研究,但仍存在如下需要解决的问题:(1)对中文词切分的切分依据的研究还没有一致的结论;(2)中文阅读眼动控制模型的构建还不成熟;(3)词切分与初学者学习之间的关系有待研究;(4)对外汉语教学的教材如何有效处理词切分;等等。未来研究应在以上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利用眼动记录技术,探讨学习困难儿童(学困儿童)视觉搜索过程的眼动特性。要求被试搜索结束后报告搜索结果。结果发现,与学习优秀儿童、学习一般儿童相比,学困儿童视觉搜索的效率低。在视觉搜索的眼动模式上,学困儿童注视次数多,与其他两组儿童差异显著。结果提示我们,学困儿童的眼动效率低与视觉搜索效率低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恐惧症作为以恐惧症状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经症,分为不同的亚型,不同恐惧症个体对特定事物的注意偏向存在特异性。眼动技术作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逐渐进入恐惧症研究领域,为恐惧症个体注意偏向的探讨提供了有利支持。本文聚焦近年来关注较多的社交恐惧症和蜘蛛恐惧症,梳理恐惧症个体注意偏向的成分和时程性等方面的眼动研究,并在最后提出未来研究展望,以期为该领域的后续研究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