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龚琳娜所唱《忐忑》一夜爆红,由于其演唱"风格奇特、变化多端",致使她作及其演唱被人们称为"神曲、神人、神表情"。作为中国新艺术音乐的创始者和奠基人,其活跃在当代世界音乐舞台,被誉为"灵魂的歌者"和"真正的歌唱家"。文章从龚琳娜音乐风格的形成、演唱的特点、演唱的内驱力等方面进行论述。从而得出结论:"只有抓住中国传统声乐演唱的精髓,与世界音乐多元文化接轨的新音乐道路才是中国民族声乐演唱的可行之路,才是屹立于世界演唱之林的法宝"。  相似文献   

2.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教学是音乐艺术的实践过程。因此,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强调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演唱、演奏、聆听、综合性艺术表演和即兴编创等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3.
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苗族"飞歌"承载着苗族人民的喜怒哀乐,生动地记录了不同时期苗族人民的生活点滴,是研究苗族历史的活化石。历史的车轮滚滚而过,对苗族"飞歌"的传承与发展是音乐工作者不可推卸的责任,从苗族"飞歌"的发展和演唱特点入手,挖掘其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4.
声乐是声音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是出于人类本能最直接的音乐表现形式,"声"与"情"是声乐艺术表演中的两个重要音乐元素,"以声带情"、"声情并茂"是我们对歌曲演唱最完美的要求,也是人们对歌唱的审美要求,想达到此境界,并非只是演唱技巧的问题,歌曲情感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歌曲的创作、演唱、欣赏是歌曲艺术活动的不同环节。歌曲的演唱是音乐艺术活动的中间环节,它可以把无声的音乐符号变成有声有色的音乐形象,使原创作品获得鲜活的生命。本文从歌曲二度创作的字、情、形、声不模仿与不走弯路,提高"二度创作"效率二方面对二度创作进行阐述,强调了歌曲的二度创作是歌唱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当今音乐文化的总体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声乐艺术作为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状况也是如此。传统的美声、民族两种唱法已不在是我国声乐领域里的主流唱法,民、美声式的"中国唱法"已成为了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喜欢的一种声乐表演形式。笔者认为,女高音歌唱家吴碧霞则代表着当今"中国唱法"的成功典范。本文通过研究吴碧霞特有的民族、美声演唱方法特点,从而为声乐教学与表演提供更多详实的理论和实践的可靠依据,对于促进声乐教学与表演更加科学的向前发展,使美声、民族两种唱法之优势相互合理的借鉴融合,更好地推进我国声乐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歌曲演唱是一门艺术,具有一种特殊的魅力。在音乐艺术的表演技巧方面,歌曲演唱和器乐演奏有很大的不同。歌曲演唱是靠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制作乐器",器乐演奏则是依靠人工他造。所以,如何利用科学的演唱方法深刻诠释作品含义以塑造艺术作品的音乐形象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8.
《滁州学院学报》2021,(1):54-57
声乐艺术的"跨界"现象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引起中国声乐界学者的关注,然而"跨界"现象的理论成果并不多。近年来兴起的音乐歌唱节目中"跨界"演唱现象增多,通过研究几档有代表性的声乐性歌唱节目,对"跨界"演唱现象的起因、本质、类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期对今后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唱法的贯通融合、高等师范院校中声乐教学理念和模式的改革提供了多元化思考。  相似文献   

9.
合唱是一种通过集体的形式进行演唱的多声部声乐艺术,它音域宽广,音色丰富,声音的力度变化大,音响层次多,"均衡"与"统一"是合唱艺术的灵魂和实质,树立正确的合唱音乐艺术表现观念对合唱音乐作品的诠释尤为重要。文章对合唱作品演绎状态中的"均衡"与"统一"进行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土家人自称"pi35tsi55kha21",有民族母语而无文字。土家语摆手歌——"嘎墨请"是土家人在大摆手活动当中由土家梯玛或掌坛师采用土家语演唱的祭祀类歌曲,有土家族原生态音乐艺术的"活化石"之美誉。它在音调结构、旋律调式、句式结构和演唱的形式上都与土家语言的语法结构、语音语调和表达方式有着深厚的关联,从而形成了自身独特、稀有的艺术特色,成为土家族原生态音乐文化的集中观照之处。  相似文献   

11.
声乐艺术是音乐范畴中 ,唯一直接运用语言和音乐结合起来、表达思想感情、塑造艺术形象的艺术形式 ,而在演唱中 ,是否“字正腔圆”,因为衡量演唱者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2.
王莹 《学周刊C版》2010,(5):192-193
合唱艺术是一门多声部演唱的艺术。它的目的,是用美好的歌声表达作品的思想内容和情感风格。在音乐表演和音乐教学活动中,合唱以丰富多彩、优美动人的歌声感动、激励、鼓舞和吸引听众,共同获得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3.
东北二人转艺术是一种二人搭档载歌载舞、"转进转出"、以东北方言声韵演唱短篇故事的表演艺术。二人转的表演类型以二人转(双玩艺儿)、单出头和拉场戏为主,无论何种类型的表演方式,"千军万马就咱俩"的表演特色始终是该项曲艺的精髓。本文解析了东北二人转的表演特色,包括演员如何"跳进跳出"的完成角色身份转换,并且通过唱说扮舞四项二人转基本功的锤炼,展现出这项东北民间文化类型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音乐艺术得到良好发展,声乐艺术的发展更加多元化。从实际情况可知,"跨界唱法"在歌坛上的出现,得到广大群众的青睐。跨界演唱的成功案例给高校声乐教学带来一些启示,改革传统的现代声乐教学十分有必要。本文首先分析了跨界演唱的概念,之后分析了跨界演唱的重要性,最后探讨了跨界演唱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5.
流行音乐从诞生至今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发展,日趋成熟。当今对流行音乐的演唱已经不仅仅停留在对演唱技巧上的要求,而是更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歌手的综合表现上,也就是真正的将"演"与"唱"结合起来。流行音乐直接面对的是人民大众,这种音乐体裁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契合了某种具有代表性的社会心理,因此能成为大众普遍接受的一种艺术形式,同时它也是一种思想载体,是一种表达手段,是一种表现形式,它直接面对大众,它表达了社会各阶层人民的思想,它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它影响并传播于社会各个阶层,具有强大的煽动力与指向性。  相似文献   

16.
一、合唱的魅力合唱是音乐表演的一种常见形式。主要以多声部的人声演唱为特征。合唱艺术一直是人类音乐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 ,到处可见它留下的印迹。据传古希腊荷马的诗篇伊利亚特中就描绘过许多种集体演唱和舞蹈的形式。中世纪以后 ,器乐音乐还没有成熟 ,但人们已经用合唱来演唱多声部的复调音乐。在西方音乐文化的发展史中 ,合唱这种表演形式 ,无论在教堂里作为宗教的工具 ,还是在宫廷里作为贵族音乐的形式 ,以及后来在歌剧、交响乐中作为表情、表意的重要手段 ,都放射出它独有的奇光异彩 !古往今来的作曲…  相似文献   

17.
《音乐新课标》指出模仿是学习音乐的必经之路,通过模仿可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创造学习。总结媒体与社会的发展,发现从模仿开始最终成为名家的事例不胜枚举。如赵本山的徒弟小沈阳就是最好的见证,以前他曾模仿阿杜、刀郎、阿宝等名歌手的演唱音色和风格,使人们渐渐地了解和喜欢上他而成了红人。现在著名人士反而模仿他了,如名主持朱军模仿他的口头禅,老毕模范他的装束及腔调、动作等。他的事例给我的启示是:在音乐教学中我们也可用有效的"模仿"手段,使师生达到先得"规摹变化之诀",然后有"化腐为新之功"。  相似文献   

18.
声乐是人类音乐世界里最早诞生的艺术形式,同其他音乐艺术形式一样,表现"美"——"音乐美"是它最终的表现目的和本质特征。正是这种本质的特征和目的,决定了每位从事歌唱的人具备音乐美的素质、展现音乐美的能力的重要性。声乐教学是承担培养音乐美任务的初级载体,忽视音乐美的培养,则无法赋予歌唱以更高层面的艺术魅力。只有在训练科学的演唱技巧上贯穿良好的音乐美感培养,才是使作品及演唱拥有不息艺术生命力的强大源泉。  相似文献   

19.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欣赏、分析人民群众的集体创作——民族民间音乐,以及专业作曲家创作的科目。在对古今中外数目众多的、具有一定思想性和美学价值的音乐名著的审美实践的同时,既使学生获得艺术的美感享受,又促使学生在音乐上有进一步的发展——使他们对音乐作品和内容形式的积极自觉地感受,培养他们分析音乐语言及其要素——音乐的表现手段的能力,以帮助其形成音乐鉴赏能力并且开阔艺术视野,为达此目的,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最重要的是如何启发学生进入"感情"和"理智"的欣赏意境。  相似文献   

20.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新的音乐课程标准内容包括感受、鉴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其中的表现就包括演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