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随着循证医学的发展“,循证”的思想渗透到医学以外的各个领域,掀起了循证实践运动。为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缩短教育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差距,在循证实践和“科学化”浪潮的双重影响下,英、美等国家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对循证教学进行了探索,并取得较明显的效果。受此影响,我国也开始展开对循证教学的研究,然而由于我国起步较晚,目前尚未形成系统的研究体系,有关“循证教学”的界定,学界也尚未达成一致。因此,本文将通过对循证教学源流的梳理、对目前学界有关循证教学的几种代表性观点的分析和比较,来阐述对循证教学内涵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宋萑  徐淼 《教育科学》2022,(3):8-14
在教师教育领域中强调循证概念目的在于凸显教师教育者工作的专业性。目前教师教育实践领域存在缺乏本体研究以及未对证据合理使用的问题,因此需要推进教师教育者的循证实践。循证教师教育者因而需要在课程内容、实践形式两个层面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寻找“最佳证据”,再根据“最佳证据”做出决策,进行实践。这些证据以“教”、教“教”、学“教”为基础,并通过实验研究调适证据,通过行动研究优化证据,以形成证据的迭代,最终为高质量的教师教育实践奠定扎实的研究基础。  相似文献   

3.
循证教育理念正在逐渐深入教育各处脉络,对我国教育领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然而,循证教育理念是不完善的,这主要来源于其实证主义哲学本质所固有的理论困境。从教育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伦理观四个维度探讨循证教育的局限性可以发现:在本体论维度,循证教育是一种还原性实践,忽视教育的生成性;在认识论维度,循证教育追求“研究—实践”的确定性,忽视教育中的不确定性;在方法论维度,循证教育的“方法—目的”是一种线性关联,忽视教育中的非线性关联;在伦理观维度,循证教育遵循实践的技术命令,忽视教育中的价值维度。从以上四个维度对循证教育进行的批判和厘清,为建构其实践原则提供了理论前提。因此,循证教育完善自身要基于以下原则:引入教育判断力,实现人的主体性回归;注重证据的价值判断,以达致教育问题的本质;厘清“目的—方法”的主客位置,重视“目的—方法”的内在关联性;构建复杂性和规范性相统一的方法论体系,对教育进行整体性把握。  相似文献   

4.
循证教师教育实践肇始于循证医学,是循证医学向教师教育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大数据技术的不断渗透与教师培养的基于证据导向的需求及实践,是推动大数据时代循证教师教育实践发展的内在动因。然而,当前循证教师教育实践面临着循证意识不到位,循证机制不健全,循证库尚未建立,循证氛围淡薄等现实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在于提升循证意识,建立健全循证机制及循证库,营造“知、循、施、监”一体化循证氛围。  相似文献   

5.
20世纪7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早期,医学领域兴起循证实践运动,激发了英国学术界深入思考循证实践在教育中的应用.同时,循证实践得到了英国政府的重视,并以此推动教育等公共部门进行改革,循证教育在英国由此产生.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为推动循证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各种探索,成立推进循证教育的组织,提供高质量的研究证据,关注教育从业者循证教育能力建设,并将之列入政府发展教育的重要战略.尽管英国循证教育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在循证实践的各个环节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包括如何提升研究证据的质量与有效性,研究证据如何转化为有用的执行,学校和教师如何有效使用外部证据等.  相似文献   

6.
循证医学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医学的医学模式,在临床医疗工作中所起的参考和指导作用日益受到重视.着重探讨了在老年医学和康复医学临床教学实践中引入循证医学理念,指导临床医学生开展循证医学实践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源于循证医学的循证教育,是一种证据驱动下的教育实践与政策决策过程,已逐渐成为当前教育学科发展的主流话语之一。它一方面通过基于现实情境的问题意识,运用和发现研究证据,制定教育政策,开展教育实践;另一方面,通过转变教育知识生产的权力关系,为教师赋能与赋权,强调教师作为教育知识的生产者进行教育研究,生成研究证据。纵览全球教师教育培养实践,芬兰教师教育被认为创新性地体现出循证教育思想,其研究性与实践性并重的培养模式,突破了教育学知识与教学实践相分离的困境,从调整育人目标和课程体系、提高教师培养过程的整合性两个方面,为未来创设基于循证的高质量教师培养项目提供更为深入的政策与实践层面的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8.
校本教研是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学研究方式的创新。校本教研是紧紧围绕学校中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研究。其核心是将学校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与研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由广大一线教师直接参与的教育研究。这就是专家所说的“基于学校。在学校中。为了学校”。由此可见,校本教研并不是要求教师脱离其教育教学实际,搞那些“假、大、空”的所谓“研究”。校本教研要求教师根植于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从中发现问题。提升为自身能够解决并有一定研究价值的问题,寻找理论依据,着手研究。并将其研究成果用于改进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从广义上讲,学校中的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和现象都可以是校本教研的对象。就学校层面上讲,可以围绕学校存在的重大问题或共性问题。组织教师进行集体攻关,提高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水平。对教师个体而言,课堂教学与管理、学生教育与管理、备课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等难题、困惑都可以成为校本教研的对象。  相似文献   

9.
吴杰 《教育与职业》2022,(23):62-68
基于循证实践的社区教育,引导我国社区教育健康发展新方向,创新社区教育发展新范式。循证实践从“证据—决策“”理论—实践“”居民—社区”等维度,引领社区教育研究范式创新;从改变拿来主义传统、构建本土化理论框架、加强理论与实践融合等层面,推进社区教育理论创新;从构建社区教育大数据库、建立社区教育整体模型、准确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打造专业高效工作队伍、推动社区教育循证资源整合等方面,实现社区教育路径创新。  相似文献   

10.
教育学界关于本质主义与反本质主义的争论一直是教育理论研究中的热点问题。教育本体论问题本身具有不可消解性,即“本质主义”的思维方式内在地反映了人类本性的历史性和永恒性的统一。而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是否追求教育有无“本体”或“本质”,而在于对教育“本体”和“本质”的追问方式。基于后现代主义理论自身的贫困,教育本体论并不能有效解决教育研究中的“本质主义”倾向问题。在终极价值上,当代教育哲学就是教育本体论;在次级反思的层面上,教育哲学就是教育观;在当下中国现实中,这种教育观就是主体性教育观。  相似文献   

11.
循证教育研究对基于事实揭示教育规律、提升教育研究的科学性、基于证据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政策、促进教育改革是不可或缺的。制约循证教育研究进一步发展的限度有三重:一是研究目的上倾向于片面地以“有效性”为最大追求,难以回答教育中的价值问题;二是研究方法上易陷入纯粹的技术主义与应用的取向;三是研究结果上“证明”多于“创造”,各相关方在教条化的框架中出现惰性,反被“证据”制约。要突破循证教育研究的限度,首先应从横向上追问“证据”之于教育研究的概念原点,让价值在技术之上、“求用”的同时也“求真”;其次,应从纵向上回溯相关教育思想史渊源,不仅关注“证据”、更要关注“证据”背后真切的时代背景与具体的教育问题,化解“客观证据”与“意识形态”的矛盾;最后,应反思“教育”与“证据”的关系,促进循证教育研究与其它研究范式与方法的结合,从机械循证到自主循证,唤醒沉睡在教条主义中的循证教育研究。  相似文献   

12.
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实践是加强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支撑。然而传统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实践亟需革新,需要在循证实践理念指导之下,围绕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利用相关证据形成解决方案并干预决策,引导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实践科学化,完善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理论体系。面向循证的职业教育教师教育实践主要由追求“实践理性”的研究者、主张“交往理性”的实践者、认同“反思实践”的学习者、构建“行动网络”的管理者等主体构成,按照“依实提问”“依法获证”“依证应用”“依效反馈”等步骤开展实践。  相似文献   

13.
受循证医学的影响,教育领域出现了一种"有效即为证据"的循证取向,这一观点引起了大洋两岸学者的争论.循证教育的本质是循证实践,它以随机对照实验和因果关系为技术模式,旨在为"什么是有效的"提供安全数据.然而,教育与医学在专业性质上的差异性、教育决策依据的独特性、教育过程的生成性、教育问题的复杂性等特点,限制]了循证实践在教...  相似文献   

14.
针对“卓越教师”培养基于证据的实践欠缺,以及教师“所采用的理论”与“所倡导的理论”普遍不一致的现状,开展了教学主张提炼的循证研究.研究始终贯穿“循证实践”的理念和模式.构建的研修框架EB-PSPR是在学习理论指导下,借鉴“循证实践”理念及其研究成果,并在研修中不断完善形成的.教学主张提炼的研修目标从3个视角循证;每位研修者经历了循证提炼教学主张的完整过程,此过程整合了教育者、研修者的专业智慧与最佳可用的教育教学理论.以4位中学数学教师分别在数学概念、公式、习题及复习课教学主张提炼的“循证实践”为例,表明以EB-PSPR框架实施循证研修推动了研修者“所采用的理论”与“所倡导的理论”的融合,深化了“循证实践”的观念,教研能力和教师领导力得以进阶.  相似文献   

15.
大数据时代教育面临着“唯数据论”“数据泛化”“数据互斥”等危机,变革教育治理方式,走向循证教育治理成为推进新时代教育治理体系科学化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议题。研究认为:大数据时代循证教育治理是多元治理主体依托智能技术,利用经由数据、信息、知识转化而成的研究证据,精准管理教育公共事务的方法。从治理背景、依据、理念综合阐述了传统教育治理方式转向循证教育治理的发展逻辑。最后,从构建“领导力—有效证据”长效互动的教育治理引导机制,推动“公共价值—有效证据”双向平衡的教育治理证据传播机制,完善“领导力—公共价值”多元沟通的教育治理协商机制等层面提出了循证教育治理的实践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朱亮 《江苏高教》2015,(2):66-68
循证教育学的概念源于循证医学,主张教育者遵循严格的科学证据,充分考虑受教育者的文化及价值观,使个人智慧经验与最佳证据有效整合进行教学决策。文章阐述了循证教育学理论的内涵及其在创业教育中的价值体现,具体探讨了循证教育学的实施步骤及其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框架结构,并从创业教育理论课程、实践体系及师资力量三个方面评价循证教育学在高校创业教育中的意义及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对青海大学医学院预防医学专业开设的循证医学课程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了解目前医学生对循证医学的认知情况现状及实践循证医学遇到的困难,为开展循证医学教学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2015年12月对我院必修循证医学的173名预防医学专业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循证医学课程结束后,医学生对循证医学认知有所提高,但实践过程中主要三大问题是无法充分实践(64.7%)、严格评价文献的能力有限(59.5%)和缺乏信息资源(46.2%)。由此得出结论:循证医学教学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的联系,循证医学的实践教学必须加强,应该增加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8.
如何让教育理论走进教育实践,让我们更好地认识教育现象、解释教育问题、指导教育实践、预测教育未来呢?医学领域中,循证医学的诞生与发展,让我们看到了让教育理论走进教育实践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层面上探讨了文化在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构建过程中的作用,构建了研究性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四维度结构,从系统论的层面探讨了文化在“研究性学习”和“创新能力”相互转换过程中的“自组织”作用,提出了“研究性学习”系统和“创新能力”系统相互转化的“群”结构的数学模型。本研究指导学生开展了研究性学习,其成果先后获得了“2001年广州市中学生力学实践活动”一等奖等奖项,并获得一项国家专利(专利号:02270924X)。  相似文献   

20.
根植于破解自身发展难题,成都市从2004年以来开启的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与探索,从发展战略的角度分析,已经经历了“发展农村”阶段、“以城带乡”阶段并开始步入“城乡互动”阶段.在实践层面为全国探索出了一条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方法.分析这些阶段,可以理清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实践脉络,有助于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更加理性、科学和完善,从实践层面丰富城乡教育一体化阶段理论,为有关理论研究提供典型案例,有助于学界更加关注和助推成都市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