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师的课程意识是存在教师观念层面中或明确或隐含的“课程哲学”,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部分.应随着其专业发展而发展。文章把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纳入到教师专业发展中,在厘清概念的基础上.明确教师课程意识形成的指导思想.即课程知识加课程实践形成课程意识,走理论联系实际的道路.然后从职前专业知识学习、职中教育实践、职后教育培训和日常教学反思四个方面来论述教师课程意识的形成,为培养教师的课程意识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
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使教师得到专业能力的锻炼与成长。“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是人的变革。”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3.
陈丹萍 《文教资料》2006,(18):77-78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给我们带来教育思想、观念、内容变化的同时,也已经引发了教师教育科研范式的变革。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教育叙事作为一线英语教师教育专业发展的方式,已经走进中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领地,成为许多教师展示研究过程,反思教育实践,洞悉个人实践知识,提高反思探究能力,提升课程意识,乃至实现专业发展和追求教育理想等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加强师范生反思能力培养已成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职前教师教育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培养途径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专业化缺陷”,不利于师范生反思性发展。为此,师范院校应积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师范生“完全人”发展的培养目标,调整课程设置,强化反思性实践,培养师范生的反思意识,提升其反思能力和反思品质。  相似文献   

5.
“课程创生”、发展性教师评价以及“学习共同体”等新课程理念为教师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在新课程改革中,应当倡导实战、反思、合作等教师专业发展理念,以课堂教学为本、重视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建立教师专业群体意识和合作文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教师发展同“课程改革”一样,不同的学者基于不同的理解,对教师发展的界定也是不同的,存在着“教师专业发展”、“教师专业成长”、“教师发展”等术语。有关教师发展概念的界定,已有学者对此进行了研究。伊劳特(John·Elliott)把教师发展理论分成四类:“补短”取向,成长取向,变革取向,问题解决取向。这种理解关注的主要是教师发展的目的,即“教师发展为了什么”。哈格沃斯(A ndy·H argreves)和富兰(Fullan)认为教师发展即知识和技能的发展、教师发展即自我理解,教师发展即生态变革。〔1〕这种解释关注的主要是教师发展的内容,即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7.
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程改革就是教师专业发展,没有教师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发展”。教师专业发展是课程改革的重要支撑,而课程改革也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机会并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笔者认为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只有开展学习培训、多维评课、教学反思、课题研究、课程开发、合作交流等有效的教学研究活动,不断增强教师自身的教学创新实践能力,才能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8.
在新时代教育变革的背景下,教师群体普遍面临理论与实践相互脱节、传统教学与变革要求相互冲突、课程改革与自身理念及实践相互矛盾等问题,因此亟须培养教师的理论自觉。理论自觉倡导独立思想和批判反思精神,对教育变革之下的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主要包括教师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自觉、对教育理论价值的再认知、对日常教学实践的反思、对自身专业发展的理性谋划等。面向未来,要通过加强教师教育理论学习、培养教师问题意识、推动教师参与教育研究、营造良好学校氛围等途径提升教师的理论自觉。  相似文献   

9.
课程改革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任何一项课程改革都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领域上的理解、信念和行为发生转变,课程变革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不同层次的途径,并涉及知识因素、课程意识以及不同形式的反思。  相似文献   

10.
课程改革能够促进教师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也是课程改革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任何一项课程改革都需要教师在课程、教学领域上的理解、信念和行为发生转变,课程变革的过程也就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过程.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教师的专业发展有不同层次的途径,并涉及知识因素、课程意识以及不同形式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
英国著名课程专家斯滕豪斯认为:“课程改革是人的改革”,“课程发展是人的发展”,“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课程的发展”,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课程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教师是课程的最终实施者,他们的思想、行为、观念等等对课程改革过程以及对将课程改革转化为课程实践的方式都有着强有力的影响,没有教师方面的相应变革,就不可能实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12.
教师要适应教育的发展和变革,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素质的有效途径。教师应该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学习,强化反思意识,注重课后反思,注重实践,不断改进,实现自己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3.
教师专业成长做为教师个体的专业化过程是教师教育研究的核心问题。目前,关于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都还停留在对教师专业发展一些基本的表层问题的研究,没有把教师和教师专业作为单独的研究主体剥离抽取出来进行深入精细的研究,特别是对环境、文化等外部因素对教师专业成长影响的研究还比较薄弱。教师专业发展的生态学取向,在教师专业发展的促进方式的问题上不仅是对理智取向和实践反思取向的一种存疑和发展,同时也是一种完善化的补充。即在强调教师成长和环境之间关联与关系的生态学内涵和意蕴下,超越非此即彼的思维习惯和二元对立思维模式的影响,在反思取向倡导的同伴互助交流,群体协商,以及重视反思过程、体验和发展反思技术、方法等的基础上,强调教师“群体”、学校“文化”的营建,重视通过“环境”、“氛围”对教师个人的影响来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论学校中教师的反思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骞 《教育科学》2006,22(2):65-68
随着学校管理理念的变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成为教师管理的重要方面之一。教师的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种主要方式。教师的反思,从内容上看主要有:教育观念反思、课堂教学反思、学生问题反思、教育现象反思、人际关系反思、专业水平反思、自我意识反思、个人成长反思等;从时间顺序上可以分为:活动前反思、活动中反思、活动后反思;为保障教师形成自主反思的意识和能力并获得专业自主发展,学校需规定相关的制度,并形成反思文化。  相似文献   

15.
课程意识是教师专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主体意识、目标意识、生成意识和反思意识构成,其发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教师课程意识在新课程改革进程中获得了很大发展,但也存在一些问题.调查和分析中学教师课程意识发展状况及其制约因素,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和课程改革深化.  相似文献   

16.
陈利 《文教资料》2006,(17):74-75
继续教育是教师教育专业化和一体化理念的必然要求,针对当前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理论脱离实践,注重理论灌输的“规定式”模式的不足,我们必须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反思式”继续教育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强化专业知识,掌握先进教学技术,培养反思意识,促进科研发展,适应教育的变革及其新要求。  相似文献   

17.
国内学术界对国际课程研究主题目前没有引起高度关注。通过分析国际SSCI收录的权威学术期刊《课程探究》发表的学术研究性论文可以发现,国际课程研究的主题聚焦于:教学实践转化研究、思想理论探析、课程改革的批判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主体研究五个层面。未来我国课程研究需要注意三点:第一,重视课程研究领域中的教学品质,将教与学的学术研究实践化;第二,课程研究视域有待于完善提升;第三,继续重视课程理论原创新、本土课程实践转化、课程变革批判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相关主题深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8.
国内学术界对国际课程研究主题目前没有引起高度关注。通过分析国际SSCI收录的权威学术期刊《课程探究》发表的学术研究性论文可以发现,国际课程研究的主题聚焦于:教学实践转化研究、思想理论探析、课程改革的批判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学生主体研究五个层面。未来我国课程研究需要注意三点:第一,重视课程研究领域中的教学品质,将教与学的学术研究实践化;第二,课程研究视域有待于完善提升;第三,继续重视课程理论原创新、本土课程实践转化、课程变革批判反思、教师专业发展、学生相关主题深入拓展研究。  相似文献   

19.
李俊丽 《教育探索》2005,(10):39-40
目前,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正在从试点转向全面推广的新阶段“课程改革理念和试点地区的实践都证明,学生学习方式变革,其前提是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从“教书匠”发展为“研究”,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校本研究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校本研究是随着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应运而生的新概念。校本研究是以学校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学校发展的实际需要为选题范围的,并以学校教帅作为研究的主要力量,通过一定的研究程序取得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将使教师得到专业能力的锻炼与成长。没有教师的专业发展,就没有课程改革的发展。课程的变革实际是人的变革。①在课程改革实施的过程中,迫切需要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