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初中阶段是学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礼乐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对于培养初中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培育初中生良好的道德观念,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重要作用.文章分析了礼乐文化对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四条基本策略,探索出一条以礼乐文化涵养初中生行为规范的新路子,为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增添新的色彩.  相似文献   

3.
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是从行为训练入手,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方法,使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最终全面提高学生个体素质的一种教育模式。本文首先阐述了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意义,研究和探讨了榜样的示范、训练、环境熏陶、家校合作等方法与途径对初中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积极作用.最后向学校和家长提出了建议。本文希望通过对养成教育的意义、方法和途径进行研究,目的在于为初中生健康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和教育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4.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语言习惯以及行为习惯的一种教育方式。着重对教育实践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探讨初中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方法,并总结在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过程中,班主任可采用的一些方法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行为习惯一方面可以决定初中生的学习成绩,另一方面也可以决定初中生的人生高度,所以养成行为习惯非常重要。本文分析了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策略,以期为之后的初中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良好的行为习惯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初中阶段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学生的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都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本文对目前初中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探究初中生行为习惯的养成策略。  相似文献   

7.
印度有句谚语:播种行为,收获习惯;播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我国著名现代文学家巴金也曾有名言:孩子成功教育从好习惯培养开始。好的习惯受益终生,不良习惯即使不毁掉人生,也会成为人生的巨大绊脚石。班主任最大的教育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许多农村中学中,教师对于学生的行为习惯不太重视,过多地重视学生成绩的优劣,影响了学生良好人生观的形成和学习态度的端正,进而影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学习效率。笔者认为,班主任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担任着重要角色,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班主任的重要任务。下面,笔者分别从仪容仪表、文明礼貌与卫生、作息时间三方面人手,谈谈如何帮助农村初中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相似文献   

9.
吴秀红 《云南教育》2007,(8Z):34-35
目前,初中生多数在小学里已经学过英语,但由于学校、家长以及学生个人对小学英语的重视程度不同,导致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小学英语侧重听说,注重兴趣的培养,对书写不作太多的要求。久而久之,学生习惯了这种英语学习的方法,到了中学就常出现“会说不会写”的现象,这种“动口多动笔少”的上课习惯根深蒂固,很不利于机中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科学》2020,(Z1):163-164
"生命重于泰山",对中学生进行生命安全教育是关乎学生健康成长,健全人格的重大工作,对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弥补家庭教育中安全教育缺失,帮助学生学会尊重生命,规范行为习惯养成有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具有安全意识,养成安全行为习惯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这不但要从小抓起,从小事抓起,而且还需要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形成教育合力,共同完成。本文就中学生生命安全教育中行为习惯的养成做简要的分析,一个是学校要高度重视学生的安全工作,要通过多种渠道提高学生安全意识、规范行为习惯,改变传统的安全教育方式和方法。二是要学校与家庭安全教育相结合,学校与社会安全教育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吴秀红 《教学月刊》2006,(12):26-27
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较长的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的一时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教育心理学一般认为。学习的形成有四个条件:一是模仿,二是重复.三是有意练习,四是矫正不良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从内心出发.不走弯路而达到最高境界;不良的学习习惯.会给学习的成功带来困难。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已成为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养成教育,是培养孩子养成良好习惯的教育。习惯是养成教育的产物,它往往起源于看似不经意的小事,却蕴含了足以改变人类命运的巨大能量。好习惯常常让人受益终生,坏习惯往往使人深陷泥潭。要抓好养成教育,应当从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人手。小学阶段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尤为重要。我校采取多种形式促进养成教育,其中诵读经典国学《弟子规》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3.
《弟子规》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其对于中小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价值。为此,很多学校都逐渐开始组织开展《弟子规》学习活动,以此启迪心智,陶冶情操,促进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因此,对《弟子规》与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整合展开研究是十分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15.
1 问题的提出 我们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的方法,大多是灌输式的说教,即使是体验式养成教育也因创设的情景与现实生活差距大而有说教的影子,高中生已有自己的思想而且他们最期望有自己独立的思想,许多学生即使认同你的观点但你以说教的形式出现他们就会不以为然、我行我素。甚至反其道而行之。因此,高中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必须变换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6.
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今后的学习与成长有着积极的作用。小学主题班队活动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认知、情感以及行为三个方面逐一的渗透,循序渐进地进行小学生的养成教育。文章围绕小学主体班队活动的开展,以养成教育作为主题,以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目标,提升养成教育的有效性,使学生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  相似文献   

17.
安全重于泰山,安全问题是需要人类永远正视与终生关注的现实。现代社会的发展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并没有真正增强生活与生产的安全系数,甚至与此相反的是各类安全事故时有发生,安全威胁与安全隐患防不胜防。因此,加强对初中生的安全意识和行为习惯教育与培养刻不容缓,要做到变被动为主动,防患于未然,这不仅是保障初中生安全的需要,更是素质教育得以普及与深层次推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习惯决定人的品质,而品质决定人的命运,由此可以看出习惯的重要性。习惯就像一个指南针,它指引着我们的行动。中学阶段是人的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中学生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学生、教师、家长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良好习惯的养成,能让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良好的习惯往往能让学生的学习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将着重对中学生习惯养成的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我接手教八年级(上)两个教学班的数学课,发现多数学生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会预习,听课不动脑筋,老师“启而不发”,出现老师“自问自答”的尴尬局面。我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别谈心,了解到学生确实没有可行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约有75%的学生平时没有预习习惯,约有20%的学生预习也只是把要学习内容看一遍,只有约5%的同学稍懂得预习的方法。我决心扭转这种局面。试着通过从如下几个方面的引导,尝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正处在获取大量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期阶段,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为其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初中生朗读、预习、上课、复习、课外阅读和背诵等6个方面的习惯。不仅为今后英语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也对学好其它功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