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的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强调“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己、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 一、重视日常写作训练,增加学生的情感积淀 新课标不断强调:“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引导学生写日记或周记,随时记录身边的事或心中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大纲》强调,“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要求学生逐步做到“有具体内容”,克服当前小学生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的通病。如何指导学生把文章写具体? 一、积累素材,为学生“写具体”提供丰富的表象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  相似文献   

3.
对初中生而言,“写什么”远比“怎么写”重要。要解决学生作文“写什么”的问题,就必须解决学生的生活积累和表达的问题。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生活,抓住“生活”这个作文基点,多角度指导学生进行生活积累、体验和作文训练活动,帮助学生有意识地组建自己的素材库,让生活成为学生作文的不竭之源。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它十分强调学生的“自主”和教师的“提供”。作为教师,“提供”就是要让学生有厚实的材料积累和强烈的表达需求。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认为应开放视野,拓展时空,引导学生把读书与生活、自我与社会、玩乐和学习联系起来,做到处处有感受,时时想表达。为此,近年来,我努力结合作文教学进行生活作文之探索。  相似文献   

5.
龙梅 《江西教育》2003,(23):26-26
古人写文章,就强调“有物有序”。所谓“有物”,就是说要有可写的内容,作文是反映生活的,认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是“有物”的保证。首先,要培养他们对生活的新鲜感。要使作文写得有声有色,就要对凡人常事,对一切司空见惯的事物都充满新鲜的感觉,注入了新鲜的体验和感受,作文才会常写常新。我鼓励学生写生活札记,关注生活中的长幼之情,邻里关系,国事家事,校园风景,师生之谊,集会娱乐,演讲论辩,赛场拼搏,亲友纠纷等等都可诉诸笔端。在生活中多留心、多思考,有意识地捕捉,随手记下一些短小见闻,偶感随想,让学生意识到,平时积累多了,写作时就…  相似文献   

6.
小学的习作教学要坚持面向学生的生活,面向学生的活动,写学生的学习、写学生的活动、写自然、写社会,丰富学生的实践,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生活积累、思想积累和语言积累,并且与各类活动、各科教学紧密结合,要实行课堂习作和在生活中习作“多轨运行”,在生活、活动、学习中积累语言和表达方法,做到“厚积薄发”。  相似文献   

7.
史亚美 《考试周刊》2014,(94):49-49
<正>"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真情是文章的生命。《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作文只有从写真话开始,才能在真情实感中写出新意。由此可见,最好的作文素材来源莫过于学生的真实生活。《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学生要"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所以,我们要做的首要工作是尽可能地帮助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的写作素材。但针对生活阅历较薄弱的学生现状,如果单从学生的直接生活中挖掘并积累写作素材似乎远远不够。因此,我们要发散思维努力挖掘写作的第二甚至第三源泉以获取多  相似文献   

8.
学生作文要做到有真情为感,有事可写,就必须以实际生活为素材,有相当多的学生感到作文没啥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是因为平时生活素材积累太少,一到写作文就是“编”和“抄”。为了让学生作文时“有米下锅”,写自己想写的真人真事,说自己想说的真心话,抒自己想抒的真情实感,在作文课上,我改变了当堂命题的习惯做法,作文的题目、体裁、内容、中心都  相似文献   

9.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地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那么,高中作文如何才能成为有感而发、有个性、有创意的优秀作文呢?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将日常生活引入作文,使作文的内容更充实,帮助学生积累作文材料。一、以作文来写课堂写作应当着眼于现实生活,从最熟悉的生活写起,从一些看似“鸡毛蒜皮”的小事写起,从写“小内容”、“小意蕴”到写人生与社会等大题材、大意蕴。教师要把课堂当成作文的训练基地,以课堂提供的素材为核心,引导学生适时适当地写课堂,把课堂当成作文训练的起点。1.课堂成为作文的起点。多半学生的作文是从  相似文献   

11.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离开了生活实践,作文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要想让学生写好作文,作文内容必须与生活紧密相连,要做到“让生活进入作文,让作文体现生活”,帮助学生架起作文与生活之间的桥。  相似文献   

12.
“大纲”指出:“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这就要求教师要把精力放在帮助学生作好积累材料的准备上,只有这样,作文时才可做到有话可写。如何帮助学生积累材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一、引导学生投入生活,开拓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生活体验。 学生要顺利写好作文,必须仔细观察生活、熟悉生活。学生对事物观察的程序、仔细程度,直接影响着学生作文的质量。学生自觉地参与到实践中去认识周围事物,体验生活,才有可能真正“表达”出来。因而,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引导学生参与生活,自主创新;…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作文过程中“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方面的积累素材.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这里所说的“创意”其中就包含创新的成分。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并非人人都畏惧作文.只是我们的作文教学往往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要求太高,过分强调“一视同仁”、“一刀切”.扼杀了一部分孩子的写作兴趣。农村学生见识少也不曾读过多少读物。未曾有写作素材的积累.要写好一篇习作也真是一件让人头痛的事。针对农村学生的情况.我总结出了一套作文教学方法.愿与同仁共享。  相似文献   

15.
学生要写好作文,必须有材料可写。据调查,有的学生“感到没有材料写”,有的“感到有话写不出来”,这说明“言之无物”、“有物不会言”是造成学生害怕作文的主要障碍。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抓好生活积累、阅读积累、小练笔积累这三方面的积累工作。  相似文献   

16.
耿洪波 《现代语文》2013,(12):146-147
有道是“语文的外延等于生活的外延”。故此,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就是学生写作的基础。也就是说,假如学生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和生活体验,就不可能写出丰富多彩的作文。所以,我们要拓展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生活的空间,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让学生不仅学会作文——想写、乐写,会写,还写得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其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17.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为高中作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理念。其中“表达与交流”部分:“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多方面地积累和运用写作素材”;“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自主写作,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表达。在生活和学习中多想多写,做到有感而发。提倡自主拟题。多写自由作文”;“养成多写多改、相互交流的习惯。对自己的文章进行审读、反思。主动吸纳、辩证分析他人的意见。乐于展示和评价各自的写作成果”。  相似文献   

18.
写“段”是写好“篇”的基础 ,对学生进行片断训练 ,实际是为学生以后的“写篇”搭桥铺路。因此 ,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 ,我注意以语段训练为重点 ,以段促篇 ,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具体做法如下 :一、积累素材———使学生言之有物无论是写好一段话 ,还是一篇文章 ,都要做到言之有物 ,言之有序 ,言之有理。这“三有”之首便是“言之有物” ,三年级的学生刚从低年级过渡来 ,他们的阅读面、词汇积累量都有限 ,要真正做到“言之有物”还必须靠老师为学生找米下锅 ,使学生从“有话可说”到“有话要说”。1 以学生的生活为中心 ,进行写段…  相似文献   

19.
中学作文教学始终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难题。而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规定了每学期的作文训练任务以及每次作文训练的定向目标、范围和要求。这种被动的作文教学,既不能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也不能有效地提高作文能力。况且,单靠一个学期为数不多的几篇课堂作文的训练是远远不够的,而靠老师强制性地逼着学生去写更是没有效果,也是没有意义的。本人认为,写作教学要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密切作文与生活的关系。诗人何其芳说过:“生活是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可见,生活是写作题材和素材的源泉。有了丰富的生活经历,有了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自然就有了思想和体验,这就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即做到了“有话可说”。但是,我们的写作不仅要做到“有话可说”,更要做到“有话想说”“有话必说”,让写作成为一种冲动、一种欲望,成为一种像吃饭、睡觉一样生命中必不可少的日常行为。让学生主动去发现素材,主动去写,达到不写不舒服,“一吐而后快”的思想境地。这种欲望和冲动需要教师去引导、去培养、去发掘。下面从三个方面来谈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0.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由表达,真诚写作”的作文教学理念,认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情感的重要方式”。而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发现一些学生作文要么“借米为炊”,把作文选上的文章拿出来改头换面变成自己的作文;要么“画饼充饥”,自己没东西写,坐在那里胡编乱造,从而形成了不属于自己的假而空的文章。那么,在作文教学中如何紧跟形势,指导学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呢?我以为当务之急要做到如下几点:一、观察现实生活,积累丰富情感新课标中的写作教学明确指出,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热点,激发学生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