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援疑质理     
援疑质理,就是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古人说:“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教学,总是双边活动,总是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学问,就是既学又问。援疑质理,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惟,发展学生智力,并使教学更有针对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引导学生援疑质理,我们注意设疑立障,因势利导;考是问非,求理所安;沿波讨源,以显其幽;徐行却立,处静观动诸方面。  相似文献   

2.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去别人家,应先问声:“有人在家吗?”进入客厅前,应该大声跟主人打招呼。别人问你是谁的时候,应该回答名字,而不是“是我!”让人不清楚你是谁。  相似文献   

3.
为文之道     
韩愈 《阅读与鉴赏》2005,(10):68-68
有来问者,不敢不以诚答。或问:“为文宜何师?”必谨时曰:“宜师古圣贤人。”,曰:“古圣贤人所为书俱存,辞皆不同,宜何师?”必谨对曰:“师其意,不师其辞。”又问曰:“文宜易宜难?”必谨对曰:“无难易,唯其是尔。”如是而已?非固开其为此,而禁其为彼也。  相似文献   

4.
我国传统学术研究向来重视引证献。梁启超在《清代学术概论》中将清儒治学风格总结为十个特点,其中涉及引证献的有三条:“凡立一义,必凭证据;无证据而臆度,在所比摈”,“隐匿证据或曲解证据,皆认为不德”,“采用旧说,必明引之,抄说认为大不德”。可见,清儒将献引证视为治学应遵循的学术道德。引证献有三项功能:一是权属功能。完整而准确地标注引证献,  相似文献   

5.
<正>叶圣陶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问,是智慧的火花,是学习的动力;问,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而课堂提问则是优化课堂教学和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之一,一个适时、准确的提问可以为学生指明正确的思考方向,启发思维,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善教者,必善问;善问者,必善思.  相似文献   

6.
不答语,权且这么说,顾名思义,就是问而不答、说而不应、思而不言、做而不谈的一种语文现象。仅以高中语文课本的一些篇章为例,此种语文现象也是举不胜举的。如张良向沛公禀报项王要来攻打自己的军营,并且批评沛公“距关”的笨拙做法时,“沛公默然”。默然者,沉默无言的样子也。无独有偶,司马迁又精采地描写:“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块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在紧紧相连的段落里,  相似文献   

7.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9,25(5):F0004-F0004
1.参考文献的真实性约定:参考文献是学术论文的必有项目,是学术论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期刊及论文进行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一;是为反映论文的科学依据而提供的、作者本人直接阅读过且在论文内引用或参考的文字、资料、数据、观点等源文献信息的出处;是出版社、公开报刊、注册网络所出版、发表的可检索信息。参考文献的引用须符合学术规范,不得出现错引、漏引、不当引用等违反科研原则、学术道德的不真实现象。  相似文献   

8.
最近读《论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日:“夫水者,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者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者流行,深者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人,鲜洁以出,似善伦;至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  相似文献   

9.
问责是高等继续教育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问真责、真问责应成为高等继续教育治理的新常态。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问责机制随高等继续教育政策变迁而不断变迁。目前我国高等继续教育问责机制存在问责政策模糊、问责主体单一、问责标准不一、有责不问、问责不严不深等现实困境。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问责机制的改革方向是加强问责立法保障,构建多元问责体系,细化问责标准,强化有责必问、有问必实。  相似文献   

10.
孔子论水     
《阅读与鉴赏》2002,(2):63-63
子贡问曰:“君子见大水必观焉,何也?”孔子曰:“夫水,启子比德焉。遍予而无私,似德;所及生,似仁;其流卑下,句倨皆循其理,似义;浅流行,深不测,似智;其赴百仞之谷不疑,似勇;绵弱而微达,似察;受恶不让,似包:蒙不清以入,鲜洁以出,似善化;以量必平,似正;盈不求概,似度;其万折必东,似意。是以君子见大水必观焉尔也。”  相似文献   

11.
从《教师之友》(2002年第11期)的目录上看到孙启民先生《“教”是为了“不教”?——我的“新课程”感悟》一题颇感新奇——问号,“新课程”下之问,问中必有新论;不过,问号何意呢?揣着求知欲,我急急拜读了孙先生的大作。几番咀嚼,得知大意乃为以新课程理念对“教是为了不教”这一名言之重新审视。虽然没有明言其为“谬误”或“过时”(也许是出于对“名言”的客气  相似文献   

12.
课堂提问的到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问”,但问要问得到位.而一些提问是“徒劳的提问”,主要表现在:①目的不明确;②零碎不系统;③忽视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承受能力;④不给学生思考余地,没有间隔、停顿或自问自答;⑤随口而  相似文献   

13.
整理古籍一定要忠实于文字原貌,重视各种异文,即令那些认为并无价值的异文,一般说都应在校记中予以客观而真实的说明。而不应按校者认为无价值就轻易抛弃而不在校记中交代。因为一种异文的正误,或有元提供线索的价值,是不易判断的,既取决于校者的水平,有时也受宏观的制约,如学术发展尚未涉及或者相关的资料尚未发现。由于校者水平提高或新资料的揭示,许多学术  相似文献   

14.
刘开于《孟涂文集》中云:"君子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意思是君子学习一定喜爱问,"问"和"学"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就不能提出疑难,不"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可见,"问"对"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现在的中学语文存在教学效果不显著,语文课堂一片沉闷,教师语重心长,苦口婆心,学生...  相似文献   

15.
综观我国学术发展的当下视域:一是坚定国有化统一管理思想和信念,整合、优化学术管理,提高学术管理能力;二是对某些实际上并不利于学术发展的措施和办法限时纠正或紧急叫停;三是发扬学术民主精神,对有关学术发展的问题开展讨论与研究;四是应迅速避开一些不利于学术发展的误区,诸如学术与政治关系的纠缠、学术分类的凝固、缓慢和模糊、学术管理就是让研究学术的人来管理、学术要“裁军”、学术必言市场等。  相似文献   

16.
熟悉张舜徽先生学术观点的人都知道,先生继承了中国学术史上轻视或鄙薄文人的学者传统,完全认同扬雄视诗赋为"雕虫小技,壮夫不为"的看法,赞同颜之推"但成学士,自足为人;必乏天才,无强操笔"的意见,并以刘知几"耻以文士而得名,期以述者以自命"的名言来自励.  相似文献   

17.
◎原文展示楚顷襄王疾病。黄歇①言于应侯②曰:“今楚王疾恐不起,秦不如归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国无穷,是亲与③国而得储④万乘也。不归,则咸阳布衣耳。楚更⑤立君,必不事秦,是失与国而绝万乘之和,非计也。”应侯以告王。王曰:“令太子之傅先往问疾,反⑥而后图之。”黄歇与太子谋曰:“秦之留太子,欲以求利也。今太子力未能有以利秦也,而阳文君子二人在中。王若卒大命,太子不在,阳文君子必立为后,太子不得奉宗庙矣。不如亡秦,与使者俱出。臣请止,以死当之!”太子因变服为楚使者御⑦以出关;而黄歇守舍,常为太子谢病⑧。度太子已…  相似文献   

18.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语言交流,是有效教学的重要保证.而提问,又是课堂交流的必要组成部分,不容忽视.有效提问的方法有:导入新课时,问必简单有效;引领探究时,问求开放有度;巩固深化时,问需促思有方;总结延伸时,问要全面有序.  相似文献   

19.
反问句是一种特殊的用问句表达确定意义的句式——寓答于问、有问无答、明知故问;设问句也是一种特殊的用问答形式表达确定意义的句式——自问自答、前问后答、有问必有答。二者的特点和功用泾渭分明。但在实际语言环境中还有一种同时身兼二者属性的句式:寓答于问、自问自答、有问且有答、不需答而答。现有语法修辞著作均予以回避——没有确定其归属,给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读者留下了一个不应有的空白。试看下列例句:  相似文献   

20.
学术英语写作及国际发表是教师参与研究的关键环节,亦是其科研能力考评的重要依据。它不仅是教师提升专业能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参与学术交流并进入学科话语共同体的必由路径。基于社会文化理论视角,通过叙事的方式呈现一位高职院校教师在致力于学术英语写作及国际发表过程中的内心体验和成长经历,探究中介调节对发展该教师学术英语写作能力的积极作用并分析其与环境的互动过程。研究发现,该教师学术英语写作及国际发表能力的提升是个体与其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积极互动并协调推进的结果,认为高职院校教师国际学术论文的撰写与发表不应被单纯视作写作者的个人能力,而忽略了其实质为网络化协作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