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孔子劝顽童     
有一天,孔子和众弟子乘坐马车到一个地方去讲学,见有两个小孩在路中间玩耍。子贡赶紧停住车,大声嚷道:“你们两个顽童快让开,这是孔夫子的车!”孔子连忙喝住子贡,下车对顽童客客气气地说:“我们有事在身,借光,让我们过去吧。”“你们有什么事呀?”顽童甲问。孔子捋须笑答:“周游列国,讲学传道。”顽童乙接着说:“那你这位先生一定很有本事和才学吧?”“岂敢,岂敢。”孔子谦虚道。顽童甲随后便大声道:“我问你四个字!一点一点分一点,一点一点合一点,一点一点留一点,一点一点少一点。”孔子很快就想出答案,说四句诗谜各为一个字:汾、洽、溜、…  相似文献   

2.
《孟子·梁惠王上》记载了梁惠王与孟子的一次对话。梁惠王白以为关心百姓,然邻国之民不见少,本国之民不加多,梁惠王请教孟子这是为什么。孟子以打仗败走为喻,问梁惠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王曰:“不可。”孟子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郭锡良、李玲瑾主编的自学考试教材《古代汉语》,把这句话译成“王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要希望自己的百姓比邻国多了。”杨伯峻的  相似文献   

3.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这篇课文记叙了孟子和梁惠王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的一次对话。梁惠王认为自己为国尽心,并以“移民移粟”为例申说自己治国胜于“邻国之政”,提出了“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以战争中“五十步笑百步”为喻,诱使梁惠王中了圈套,说梁惠王的“移民移粟”是小恩小惠,与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际上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的不同而已。梁惠王实不该中了孟子大师的圈套。说梁惠王中了圈套理由有二:先说数据。数量“五十”与“百”相差之大,不是小小的区别。“五十”与“百”是只…  相似文献   

4.
《中文自修》2022,(6):33-34
<正>梁惠王对孟子说:“我对国家可算是尽心的了。黄河以南发生灾情,我就把灾民迁移到黄河以东,把赈灾的粮食发到黄河以南;如果黄河以东有灾情发生,我也是这样做。看看邻国,没像我这样用心的。可是邻国的百姓没少下来,我这里的人口也没多起来,这是什么道理呢?”孟子回答说:“您不是喜欢打仗吗?  相似文献   

5.
所谓判断句,王力先生在《古代汉语》中解释为:判断句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的词组为谓语,表示判断的。郭锡良认为:判断句表示某种事物是什么东西或不是什么东西,某种事物属于某一类或不属于某一类。《孟子》中的判断句数量较多,而且判断句的句式也多样。本文以《孟子》中的《梁惠王上》和《梁惠王下》两章作为探讨对象,以此来说明判断句在《孟子》中的运用情况,并由此推测判断句在先秦时的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救救儿子     
上世纪初,鲁迅先生曾大声呼吁:“救救孩子!”而今十岁顽童,大胆效颦,仿鲁迅爷爷,为我小字辈疾呼:“救救儿子”。为什么呢?不妨听我慢慢道来儿子小胖的酸、甜、苦、辣。小胖,男,12岁,1992年出生,得了一种怪病:一见爸妈便发怵。据医生说,这叫“家庭恐惧症”。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7.
翻开《孟子》书,一上来就是一段脍炙人口的文章: 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相似文献   

8.
“始作俑者,其无后乎”一句中的“后”字,后人一直理解为“子嗣”;“无后”二字通俗地讲,就是“断子绝孙”。孟子在与梁惠王的对话中引用孔子的这句话,便取此意。(《孟子·梁惠王上》) 如此理解,这句话便成了市井上的诅咒之语;而人们又无一例外地肯定了孔子是一个高度理性化的智者。如此人格如是之言,便有几分矛盾。——孔子不是说过“非礼勿言”吗?(《论语·颜渊》)情急之下,人们便将这句话认为是孔子在过度激愤时的反常之言。杨书案在其长篇传记小  相似文献   

9.
一、亚圣孟轲 《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见梁惠王。”这里的“孟子”指战国时邹国(今山东邹县)人孟轲,他是儒家大师,被称为“亚圣”。  相似文献   

10.
潘宏 《学语文》2007,(2):48-48
人教版高中语文(实验修订本·必修)第五册《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句中有“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句。其中“乐乐”的读音值得探讨。朱熹《四书章句集解》为其注音:“乐乐下字音洛。孰乐亦音洛”。清·焦循《孟子正义》注曰:“独乐乐,上音岳,下音洛。”王力先生主编的《古代  相似文献   

11.
熏蚊子     
爸爸点燃了艾叶熏蚊子,呛得儿子咳嗽了一阵。儿子问爸爸这是干什么,爸爸笑着回答:“小傻瓜,这是熏蚊子呀!”儿子抬头看看。“爸爸,那您肚子里一定也有很多蚊子吧?”爸爸吓了一跳“:胡说什么,我肚子哪来的蚊子?“”那么,您每天吸那么多烟,不是熏蚊子又是干什么?”熏蚊子  相似文献   

12.
《庄暴见孟子》选自《孟子·梁惠王下》,课本对“梁惠王”未作任何解释;而选自《庄子·养生主》的《庖丁解牛》一文中,“庖丁为文惠君解牛”一句下面,又注曰:[文惠君]梁惠王。我在所教的历届学生中,多次这样提问:“‘梁惠王’是战国时哪国的国君?”很多学生回答...  相似文献   

13.
<正>现行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之《孟子》选读部分,选入《孟子·梁惠王下》一段文字: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  相似文献   

14.
问题引领层层设疑 从容不迫卒章显志 1.你认为梁惠王为什么会对孟子提出“民不加多”这个问题?这一问题在全文的结构上有什么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孟子·梁惠王下》中有“内无怨女,外无旷夫”一句。对于“怨女”之“怨”的意思很多选本上并未注释,但实际上对其理解却存在争议。章太炎先生认为是“蕴积、蓄积”之义,郭在贻先生认为“怨与旷形成对文,旷有幽独义,则怨字也应该是幽独义”。那么,哪种解释更为妥帖呢?  相似文献   

16.
幽默     
打灯笼的蚊子两个刚抵达纽约的苏格兰移民在旅馆里过夜,他们整个晚上被蚊子搅得十分恼火,最后一人说:“仙蒂,用被子蒙住头,蚊子就咬不到我们了。”过了一会儿,仙蒂伸出头来呼吸新鲜空气,这时她看见了以前从未见过的萤火虫,于是她叫道:“上帝,蒙住头也没有用,蚊子打着灯笼找我们呢!”我是毛驴街上一大堆人在买“福利奖券”,当场开奖,凡是里面印有动物图案的即可中奖。图案上动物体形越大,奖品越大,越贵重。某人小心拆开一张奖券,见中了一等奖,喜不自禁,大声叫道:“我是毛驴!我是毛驴!”旁边有一人屡摸不中,气急败坏地说:“喊什么?只要是牲口,…  相似文献   

17.
许博渊 《教育》2011,(7):60-61
孟子理论的核心是利义对立,以义废利。 《孟子》第一篇开宗明义:“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他劝梁惠王不必谈什么利益不利益的,你只要讲仁义就行了。他还说过,小人一早起来就孜孜以求利益,把追求利益说成是小人之举,卑鄙的事情。  相似文献   

18.
孟子是战国时期有名的雄辩家,文章笔锋犀利,善于诱敌深入,让对手在二元之中做选择,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这在《齐桓晋文之事》中可窥一斑。试看第一道选择题:齐宣王欲称霸天下,想向孟子请教些强国之道。孟子说:“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无以,则王乎?”孟子所出的选择题是:我不知道齐桓公、晋文公称霸之事,我只明白用王道治国的道理,您看,我可以替您讲点什么呢?对于想强国称霸的齐宣王,很想得到孟子这样的智者的辅助,他自然只能选择后者。如何行王道呢?首先要有基础,那就是一颗仁爱之心。孟子出了第二题:“臣闻之…  相似文献   

19.
一、课文悟读《孟子》全书立论的根本点是“性善论”,核心是“仁政”思想。《寡人之于国也》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是《孟子》体现“仁政”思想最重要的篇章。孟子针对诸侯纷争、民不聊生的社会现实,从维护统治阶级的根本利益出发,高瞻远瞩,独倡王道,论述了行“仁政”和“王天下”的关系,使之成为《孟子》全书的总纲。北宋哲学家程颐曾评论说:“孟子之论王道,不过如此,可谓实矣。”孟子的民本、“仁政”思想是对我国上古社会的民本传统和孔子的仁爱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尚书·五子之歌》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泰誓…  相似文献   

20.
“纪律严明,秋毫无犯”这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可是,这句话里的“秋毫”,究竟指的是什么东西?197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新版《辞海》(修订本)《语词分册》1869页,对“秋毫”的解释是:“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孟子·梁惠王上》里面“明足以察秋毫之末”,朱熹注:“毛至秋而末锐,小而难见也。”新版《辞海》把“秋毫”这个词解释成“鸟兽在秋天新长出来的细毛”,它所依据的只是朱熹的注,并没有别的依据。而朱熹的注中,说的只是“毛”,并没有说明是什么毛,新版《辞海》依据什么把朱熹所说的“毛”解释为“鸟兽毛”呢?似乎没有可靠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