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死之问     
在上海旅行的时候,朋友带我到外滩欣赏黄浦江汀岸的美景。外滩很美,灯火辉煌,处处闪着色泽,可惜人实在太多了,上海的本地人已经够挤了,还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观光客,看着美丽的黄浦江,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心事。  相似文献   

2.
流沙  小南 《教师博览》2008,(7):27-27
不久前,作为上海外滩标志性建筑之一的外白渡桥整体拆移,运到船厂进行维修,上海人称之为"疗养"。明年,这座桥又将以原貌出现在黄浦江上。  相似文献   

3.
小草  邵柯 《少年科学》2011,(6):40-41
上海人一直都喝黄浦江水的,为什么要改喝长江水? 别看地处江南水乡.上海可是很缺水呢!它是中国36个水质型缺水城市之一,也是联合国预测21世纪饮用水缺乏的世界六大城市之一。怎么办?  相似文献   

4.
另一种上海     
已忘了是谁说的了,上海这个大都市,是一座找不到路的钢筋水泥森林。仿佛的确是如此,因为外公在上海的关系,这座都市,每年我都来,却始终觉得与它格格不入。东方明珠塔尖锥形的站立姿态中满是一股都市人的自得与傲气,像极了一个分隔的符号;黄浦江边彻夜的灯火琉璃,又宣泄着一种志得意满,  相似文献   

5.
杨雯 《文教资料》2010,(18):87-89
本文通过对关锦鹏导演"上海怀旧"题材相关作品的解读,论述关式上海所呈现的人物谱系和城市版图,并非还原,而是一种重构,以某种阶层的丰富性取代了城市生活本有的多样性,是一种建立在日常生活审美化层面上的幻象。  相似文献   

6.
外滩金融集聚带建设作为上海金融中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丰富和完善交易市场,壮大金融机构数量,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国际知名度等方面都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外滩具有悠久的金融历史和文化。在当前国家战略的推动下,外滩区域的金融业集聚,有助于提升上海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1984年在香港举办“上海书展”,主办方邀请著名版画家杨可扬先生刻作藏书票,于是有了这枚著名的“鱼读月”书票。杨可扬先生以曾见过的一副对联“水清鱼读月,山静鸟谈天”为意境刻制,觉得此情此景吻合书展场景.“读月”二字的构思,寓意为“大家来读书”,可谓极富心思。  相似文献   

8.
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是经济全球化发轫阶段。与西欧先进国家经济差距并不大的中国,由于观念和体制的落后,错失了一个了解世界、接触世界、参与世界的历史性机遇,使中国输了几个世纪!在这个过程中,香港、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口岸引起西方的重视,但最后在炮口下被迫开放。  相似文献   

9.
16世纪上半叶至19世纪上半叶是经济全球化发轫阶段。与西欧先进国家经济差距并不大的中国,由于观念和体制的落后,错失了一个了解世界、接触世界、参与世界的历史性机遇,使中国输了几个世纪!在这个过程中,香港、上海以其得天独厚的口岸引起西方的重视。但最后在炮口下被迫开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上海外滩事件为素材,利用话语分析方法,对不同报道中的转述话语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转述话语是政府借助新闻媒体传达其政治主张的有力工具。利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可以使读者透过表层的语言现象看本质,从而揭示语言背后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1.
五四运动后,在各马路商联会基础上形成的商总联会,以日益高涨的民族意识作为动员和集结中下层商人的工具理性,以“不出代议士不纳租税”为手段,在抵制公共租界的增捐斗争和争取市民权运动中,集中展现了租界内中下层华商的整体力量.但是,在变幻莫测的国内政局中,中小商人政治上的幼稚性、复杂的政治派系与地域性商帮的争夺,导致组织分裂.新、老两总会的分立,造成华商整体力量的分散与弱化,各路商联会要求商总联会远离政治,回归“在商言商”的本位,经过三轮自下而上的努力,分裂两年之久的商总联会再次走向统一.上海商总联会的形成与分合,反映了中下层商人政治上的激进性与不成熟性.尽管如此,商总联会在维护市场秩序、反对工部局增捐和北京政府开征印花税的斗争中,仍然发挥了积极作用,维护了商人的整体利益,是一个政治色彩浓厚的非法人中下层商人团体.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东部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密度过高,人口疏解工作势在必行.但人口空间布局的快速调整又带来了大都市内部的冲突与摩擦,中心城区与郊区之间的区位矛盾也由此产生.城市发展中存在的浮躁情绪、受阻的政府间横向与纵向的沟通机制以及低水平的公众参与度共同促成了这一矛盾的产生.先进的城市发展指导理念、一系列具体制度与体制的改革以及市民参与权利的实现,是有效解决这一区位矛盾的办法.  相似文献   

13.
水,在我们生活的这座城市几乎无所不在。即使你漫不经心走上街头,也总会看到一些被称为桥的东西。于是,水便自然而然地在你身边悄然地流淌,垂顾我们这座城市,聆听我们这座城市的心率。  相似文献   

14.
上海的早晨     
李想 《新读写》2012,(6):23-23
除却—般大城市给人们留下的“忙碌”、“快节奏”等印象,小作者还通过“买菜的黄金时间”、“锈人的早点”等突显了上海有别于其他大城市所独有的“早晨文化”,通过“小誊”、“弄堂”和“高楼”等展现了最原始、最温暖人心的海派文化,视角细微又特别。  相似文献   

15.
从社会文化史的角度去检视,1950年代的上海研究必须克服"碎片化"的倾向,并防止跌入"集权主义论"的误区,在知识与方法的转换上有所作为。在"何谓近世中国新上海"的命题下,催生了一系列关于1950年代上海的新问题。对潜藏于社会基层的大量灰色记忆材料的发掘和重读,或许是探寻1950年代上海社会文化的有效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王温 《中国培训》2002,(7):43-44
通过考察学习上海市与香港、澳门的企业培训,笔者对其培训模式产生了一些感想,现比较而言,谈点看法。 上海市企业培训模式:上海市经委设人事教育培训处,其职能有:上海市经委机关及所属单位的人事教育培养、公务员业务知识培训、企业管理  相似文献   

17.
三年前。上海。这是一个繁华得令人无法驻足的城市,无数大楼高耸着,使人不得不仰视它们的容貌。阳光照耀下的高大落地玻璃反射着不属于它们的光华,也回荡着黄浦江边一声声悠扬的汽笛。而我却无心观赏这醉人的风景。我迷了路。也忘记了旅馆的联系方式。但没有人愿意回  相似文献   

18.
上海是我国工业发展历史最悠久,工业门类最齐全的老工业城市。从1842年上海开埠以来到现在,历经160多年的上海工业,其布局形态与空间结构在不断演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在土地市场化改革、城市发展战略调整和级差地租作用等影响下,上海市工业空间结构呈现出内环线以内以都市型工业为主,外环线以外远郊地区以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为主等的空间演变格局。上海城市工业布局演变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是中国大城市尤其是沿海大城市社会经济变迁的历史。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城市化进程加速、生活观念与生活方式改变,老年人流动行为愈发流行并成为超大城市的新现象,然而老年人不断集聚于超大城市,也对超大城市的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养老服务与公共管理等带来巨大挑战。主要根据2018年上海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数理统计法和空间分析法,以上海为例,深入挖掘新时期中国超大城市老年流动人口的多维特征,可以揭示流动老人集聚引发的新问题,提出老年流动人口治理与调控的应对策略,可以为其他超大城市乃至全国老年流动人口管理及应对老龄化策略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发现,从2010年起,上海常住人口与流动人口总体规模开始同步放缓增长,而老年流动人口的数量却呈上升趋势;流动老人呈“四低一高一近”特征,即低龄、低学历、性别比偏低、社保就地报销率低,且以非农户口为主、女性丧偶率较高、长三角就近流动为主,受教育水平以初中为主且男性普遍高于女性,非农老人学历远高于农业老人。针对上海老年流动人口的新特征与新问题,应依据“流动的公共性”治理理念,建立长三角一体化战略背景下上海老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的多项公共管理与服务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个歧视非本地语言的地方,原因只有两个:自大和井底之蛙。一个歧视非本地语言的地方,原因只有两个:自大和井底之蛙。四年前移民到香港,说广东话是形势所逼,一是对于歧视的眼光没有足够的心理承受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