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建翔 《辽宁教育》2013,(10):20-21
笔者的孩子两岁多的时候,有一天,他指着《北京晚报》里的"生活"二字,对妈妈含混不清地说:"妈妈,生活!生活!"妈妈大惑不解,谁也没有教过他,孩子怎么认得这两个字?过了几天,家长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是看电视上的《生活》栏目,主持人经常念"生活"、"生活"的,他知道了这两个字的发音,跟报纸上一对照,就辨认出来了。  相似文献   

2.
新月 《家长》2007,(10)
我六岁半的儿子,有天晚上带着满足的口吻对我说":妈,我觉得我们家很有钱。"这当然不是事实,于是我诧异地问":为什么这么说?"他撒娇地回答":因为我要的东西,你都会买给我呀!"这当然也不是事实!我听到儿子的告白,心中喜忧参半。喜的是,儿子知道妈妈爱他,因为他能够找到"证据"证明这件事;忧的是,我在儿子的心目中,竟然是个用购买来满足他的母亲!曾写过《过度消费的美国人》和《过度工作的美国  相似文献   

3.
正一天,到黑龙江画报社办事,主编张永德拽过一个人对我介绍说:"这是咱们省的著名小小说作家袁炳发。"接着又塞给我一本小小说集《弯弯的月亮》:"请你给这本书写篇评介文章。"往常我并不认识袁炳发,更没读过他的作品,永德就不由分说地将这任务派给了我。我颇有些心不甘情不愿。  相似文献   

4.
渐渐 《家长》2013,(11):43-44
儿童节,儿子的学校放假一天、儿子说过几天学校要组织他们看动画电影《魁拔2》,但是他没有看过第一部《魁拔之十万火急》(以下简称《魁拔1》),他担心两部电影情节相互关联,怕衔接不上,于是让我去网上下载,供他“恶补”一下。我照办后,儿子津津有味地看起《魁拔1》,闲来无事的我也坐在一旁看了起来。  相似文献   

5.
<正>笔者的孩子2岁多的时候,有一天,他指着《北京晚报》里的"生活"二字,对妈妈含混不清地说":妈妈!生活!生活!"妈妈大惑不解,谁也没有教过他,孩子怎么认得这两个字?过了几天,家长才恍然大悟:原来,孩子是看电视上的《生活》栏目,主持人经常念"生  相似文献   

6.
寒假一天的晚上,我和姐姐一起看了纪录片《大师——丰子恺》,这是上海纪实频道的百集纪录片《大师》中的一部。我小学时学过丰子恺的一篇文章《白鹅》,这两天姐姐又带我渎了一些他写的文章,看了一些他画的画。这次看了纪录片,我的感触更深了,我体会到了丰子恺超出一般人的广阔的胸怀。  相似文献   

7.
正一天,我教过的学生张哲来看我,闲聊间说起了十年前的一件往事。那是一节音乐课,我教第七课《小伞花》。快下课的时候,张哲和同桌耳语了一番,同桌顿时大笑,然后站起来说:"老师,张哲说书上的男生送一个女生回家,再送另一个女生回家,是爱两个女生。"全班哄堂大笑,张哲则满脸通红、不知所措,大家都等着看他的好戏。没想到我却温和地说:"同学们,这不是爱,这是绅士风度,男孩保护女孩,就是强者保护弱  相似文献   

8.
我的小孩今年两岁,他能模仿大人走路、做事,还会学鸡、狗、猫叫,可是,他不会数数。一天,我扳着指头教他数,我说,你数数看;他也说,你数数着。我说,这几个指头;他也说,这几个指头。我急得要发火,他却喜得直拍手。事后,我细想一下,不觉失声大笑。数是抽象的东西,两岁的小孩哪里会有这个抽象的概念呢?你急死了,还不是活该。我联想到平时教学,也曾发生过类似的笑话。一次,我讲《要有鲜明的爱和恨》一课中:“爱什么,恨什  相似文献   

9.
《同学少年》2012,(6):13
远航的船上,我与一位《伤心旅客》相遇。这个晴朗的夜晚,我们一起坐在甲板上,望着《海上的月亮》,那是我所见过的《最美的》景色。《后来》,我给他讲起我的《小城故事》,让原本伤心不已的他《忘了哭》。临别时,他送给我一块《雨花石》,对我说:"不要放弃《那些你很冒险的梦》,坚持就会成功,当你实现梦想的时候,你会觉得《为了这一天》,一切都值得。"我重重地点了点头:"我会的,也《愿》你不再伤心。  相似文献   

10.
讳输棋     
有自负棋名者,与人角,连负三局。他日人问之曰:"前日与某人较棋几局?"日:"三局。"又问:"胜负如何?"曰:"第一局我不曾赢,第二局他不曾输,第三局我要和,他不肯罢了。"明·冯梦龙《广笑府》【解说】有个人自诩棋艺高超,和人下棋,却一连输了三局。过两天,有人问他:"前天你跟某人下了几局?"他说:  相似文献   

11.
国内有个朋友让我帮他找一些资料。我问:"你什么时候要?"他说:"这两天吧。"因为跟他很熟,于是我接着问:"两天是多久?"他说:"一个星期。"中国人说话喜欢用虚数,这对于我周围的德国人来说,就会给弄糊涂了。对他们来说,两天就是两天,怎么可能变成一个星期呢?"我马上办。"这句话对中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一分钟、一小时,但也有可能意味着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这要说给德国人听,他们该睡不着觉了,非琢磨出个所以然来不可。为了提高效率,德国人基本上什么都要量  相似文献   

12.
开心一刻     
《河北自学考试》2014,(12):27-27
正一天只能吃两个妈妈下班回家后发现苹果少了四个,就问小明:"我不是告诉过你吗?一天只能吃两个苹果!""这个我知道了,可是爸爸也告诉过我一天只能吃两个,根据爸爸和妈妈的意思,我一天不是应该吃四个苹果吗?"换位思考小明在做数学题,实在做不出来了,他就对同桌说:"我跟你换一下座位吧!"同桌问:"为哈?""老师曾说过,遇到不会的题目要学会换位思考!"骑马考本科今年高考的时候,惊现一考生骑着一匹马来考场参加高考!于是问他什么原因。  相似文献   

13.
1980年的一天晚上,卞之琳同志给我看一篇他的旧文章,那是他的朋友从1942年2月20日香港《大公报》的《文艺》副刊上复印寄给他的。他问我:“你还记得吗?”仔细一看,原来这篇题为《读书和写诗》的文章末尾写着:“在西南联大冬青文艺社讲,杜运燮记。”他说,早已不记得发表过这篇文章,我也完全忘掉了曾做过那次演讲的记录。读完这篇文章,又逐渐记起有关冬青文艺社那一段往事。但时间太久了,许多事情都很难记得真切。  相似文献   

14.
<正>很小的时候读过《悲惨世界》,或许是简版吧。但总之,那时的我,丝毫不明白为什么这么一本无趣的书会是世界名著。唯一能记起的情节便是刚出狱的冉阿让借住在神父家里,夜里他心生歹念,想要杀了神父,却在看到神父睡梦中安详的面容时,不忍下手,只偷走了两只银烛台。第二天,警察抓住了他,把他带到神父面前,而神父却说:"这两只银烛台,是我送给他的,不是他偷的。"并对冉阿让说:"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拿了这些银子是为了做一个诚实的人用的。"  相似文献   

15.
作家声音     
正余秋雨自称新书《泥步修行》是"最后一本"余秋雨日前在河北廊坊举办的第27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上再推新书《泥步修行》,70岁的他尽管未显老态,但他表示,"这是我最后一本书了。"他好像在自问自答,"别写了,再写下去谁看?虽然我的书很好卖。"谈及写这本书的起因,余秋雨说,现在网上几乎每半个月就有大量"他的诗文"发表,他还记得其中很著名的一个句子"你的过去我没法陪伴,你的将来我将奉陪到底"。"有人说,余秋雨先生一生写过  相似文献   

16.
少年故事     
正一15岁的时候,我曾经和单晓偷偷交换过彼此的秘密。单晓是我的同桌,我们是那种老师放任不管、同学基本熟视无睹的类型。我们因为各自遭遇的冷落而成了朋友。那年冬天特别冷,单晓请我吃牛肉串。他找遍所有口袋,只掏出来五块钱。卖牛肉串的胖老板面无表情地递给我们两串,单晓说:"宝儿你吃,我这两天有点牙疼。"我觉得牛肉串有点辣,单晓想了想,就走进一家小商店,几分钟后他出来了,手里拿着一瓶矿泉水。我说:"你明明没钱了……"他说:  相似文献   

17.
2006年10月的一天,在我的音乐课上,我教唱完歌曲《鳟鱼》后,想请同学演唱。正当别的同学面露羞涩、有些难为情时,一个身材矮小、很不起眼的男孩举起了手。我看到了他,就说"下面请崔健同学为大家演唱《鳟鱼》"。许多同学立即向他投来不屑的目光,这时他有些犹豫,于是我对大家说:"请同  相似文献   

18.
据文化中国网消息,中国诗经学会名誉会长、著名学者夏传才最近接受记者专访时称,"湖北房县有关方面称该县是《诗经》的发源地之一或者是《诗经》的故乡,这些说法不正确"。夏传才说,房县我去过两次。我认为该地和《诗经》的关系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房县是《诗经》作者之一尹吉甫的家乡。尹吉甫在周宣王时代可能参与过当时的《诗》编纂,并是两首诗的署名作者。房县位于《诗经》中"二南"的传播地。房县是"周南"和"召南"的分界线。有人认为,尹吉甫是房县人,在编纂《诗经》时便将房县民歌编了进去。对此夏传才并不认同这个说法。他说,因为《诗经》中  相似文献   

19.
万老师:前几天,我们班的同学向我借了10元钱,我爽快地借给了他。他说好第二天便还,可是连续过了七八天,他好像把这件事忘了似的,并没还我钱,我就提醒了他一下。他说:"不就是10元钱吗,着什么急呀?你不会那么抠门,把钱看得那么重吧!"他这么一说,倒使我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相似文献   

20.
朱光潜在《谈美书简》中讲过这样两则故事:孔子有一天在讲课的时候,突然对他的学生说:"予欲无言。"子贡着急地问:"子如不言,则小子何述焉?"孔子答:"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幼儿园创始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