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总觉得三峡有一种魂,一种读不懂的魂,更觉得三峡是一本书,一本读不懂的书!  相似文献   

2.
正编前语:读筱敏的文字,就像听古典音乐,其或徐或疾的流畅,或强或弱的动感,且深厚扎实的文字功夫,读到了就觉得舒服,觉得有所享受,觉得美不胜收。对一段音乐,比如意大利歌剧中的某一首曲子,虽然你听不懂歌词,但你听了觉得心旷神怡,读筱敏的书我们也会有这种感觉。你可以读不懂书中的内容,甚至不喜欢书中讲到的某个主题,  相似文献   

3.
读残雪的小说,你往往会感觉到一种焦虑,感觉到一种压抑,甚至感觉一种极度的紧张,你还会觉得似乎读不懂,也似乎难以接受.这不仅是因为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写作手法,淡化或抛弃了情节,放弃了因果关系的描写,也不仅是因为它的意象过于繁密,使人难以理清头绪,而是因为或是它判离我们的传统审美方式太远了,它的丑的铺陈太多了,它所展示的生命的苦痛也太多了,于是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困惑、一种颤动.  相似文献   

4.
师:你觉得自己哪个词读得最棒?站起来读一读。(学生分别读词,教者特别鼓励后进生读生词。)师:对这些词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相似文献   

5.
读了《计算机教与学》2003年第4期金缨老师的《对多个单元格数据的合并》一文,觉得此函数名较长,不易记住,尤其是对初学者或不懂英语的同志来说比较难。我有时也用到多个单元  相似文献   

6.
师:你觉得自己哪个词读得最棒?站起来读一读.(学生分别读词,教者特别鼓励后进生读生词.)   师:对这些词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簇拥“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7.
师:你觉得自己哪个词读得最棒?站起来读一读.(学生分别读词,教者特别鼓励后进生读生词.)   师:对这些词你有什么不懂的吗?   生:“簇拥“是什么意思?……  相似文献   

8.
第一遍备课,我想以“读”贯穿,在指导朗读的同时,穿插文言词汇的积累,融“言”于“文”,引导学生发现郦道元对三峡美景的热爱,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但反复推演后总觉得由“猿鸣三声泪沾裳”读出的同情只是自己的一种感受,不见得是郦道元想表达的情感,于是觉得不妥,重新来过.  相似文献   

9.
指导自学.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按"读、想、问、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课本,读生字,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中心是什么?有哪些优美词句?你为什么觉得它优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等等,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读残雪的小说,你往往会感觉到一种焦虑,感觉到一种压抑,甚至感觉一种极度的紧张,你还会觉得似乎读不懂,也似乎难以接受。这不仅是因为它没有采用传统的写作手法,淡化或抛弃了情节,放弃了因果关系的描写,也不仅是因为它的意象过于繁密,使人难以理清头绪,而是因为或是它判离我们的传统审美方式太远了,它的丑的铺陈太多了,它所展示的生命的苦痛也太多了,于是我们感觉到了一种困惑、一种颤动。似乎残雪是提倡一种悖论式的审丑的“美学”抑或就是“丑学”?可是,若我们逼迫自己走进它,走进作品所表达的情绪中去,我们不得不承认这…  相似文献   

11.
在阅读教学中,常表现为两种倾向:一是读不懂,面对文本,不知所云;二是读不出,即有所启悟却茶壶里煮饺子-倒(道)不出。读不懂,是因为缺少必要的文化储备和资源支持;读不出,大多是出于个体心理障碍。激活一潭死水,投下石子就会泛起圈圈涟漪,激活学生的审美感受,同样也需要“石子”。  相似文献   

12.
中学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普遍都有这样一种感觉:现代新诗比古典诗词更难教,尤其是“朦胧诗”或一些采用了西文现代表现技巧的作品。因为教师自身“读不懂”所以也“讲不好”,学生们在学了以后更是一知半解,最终只能把诗句背下来应付考试完事。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笔者觉得最大的症结所在,是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现代诗歌的特质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3.
李林 《吉林教育》2004,(10):32-32
许多人往往觉得鲁迅的东西读不懂,是“茅坑里的臭石头应该搬掉”。但我们知道若与大师搏弈往往遭到拒绝不是因为人师的水平糟糕,而是我们还没有与大师对话的资格。同理,否定鲁迅先生不是不可以,但这还只是那些能够和鲁迅对话的人的权力。因此,读鲁迅的杂文也好,散文也好,尤其是读小说和散文诗,都应该首先具有一种学习和研究的态度。在这样的态度下,不断提升我们的欣  相似文献   

14.
"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选自郦道元的《三峡》)一句中"裳"字究竟应该读什么,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应该读"shang",有人认为应该读"cháng"。那么,究竟应该读什么呢?百度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的:读"cháng"时意指古人穿的遮蔽下体的衣裙,男女都穿,是裙的一种,不是裤子。《现代汉语词典》里"裳"字有两个读音,读  相似文献   

15.
田香 《考试周刊》2011,(76):64-64
【案例背景】语文考试之后,我发现学生现代文阅读的得分率偏低。之后我找学生谈话,了解到有的同学对文章是似懂非懂,所以尽管答案写了很多,但是都没有答到点子上。为什么学生学了那么多年的语文,读高二了,连一篇文章都读不懂?反思这个问题,我觉得一直以来语文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理性思辨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6.
指导自学。教材把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渗透在每个单元之中。教师必须充分利用教材的这一特点,有计划地、系统地指导学生学会自学方法。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比如。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按“读、想、问、练”的方式进行阅读。读课本,读生字,想“这篇课文讲了什么事?中心是什么?有哪些优美词句?你为什么觉得它优美?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里不懂?”等等,逐步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相似文献   

17.
初一学生因为刚从小学升上初中,在小学接触的文言文较少,所以觉得文言文比较难学,普遍存在读不懂字,不懂词义,不想背书的现象;而教师担心学生基础差听不懂,就逐字逐句地翻译,从头到尾都讲解,学生则机械地记录,录音机式地学习,久而久之,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干脆就不想学了。如何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习的效率呢?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应该考虑儿童的性格和年龄特征。在具体教学中,我尝试以下几种做法,收效良好。  相似文献   

18.
每次语文测试,学生都会在阅读短文上失不少分,因此,每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文分析时,我总是再三叮嘱:"请你们把短文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两遍读不懂,读三遍,直到读懂为止,题目的答案就在短文里,只要你认真读,就一定能找到问题的答案……"这不,这次测试,当学生做到短文分析时,我又不厌其烦地向学生强调:"请你们把短文多读几遍,一遍读不懂,读两遍……"正在我提高嗓门滔滔不绝时,我发现学生殷鹏露出欲言又止的神  相似文献   

19.
一写得明白易懂的诀窍是,只写自己懂的东西,不写自己不懂的东西。世上读不懂的书,作者自己也不懂的占大半。有的人非得在课堂上,有个老师,才能学习。我非得离开课堂,独自一人,才学得进去。有的人非得打草稿才能写东西,哪怕是写信。我写东西不能打草稿,那样会觉得现在写的东西不算数,因而失去了写的兴致。写作如同收获果实,有它自己的季节。太早了,果实是酸涩的。太迟了,果实会掉落和腐烂。那么,我大约总是掌握不好季节:许多果实腐烂了,摘到的果实又多是酸涩的。四收藏家和创作家是两种不同的人。你搜集一切,可是你从不创造…  相似文献   

20.
读了《雨天的粮食》,让我想起最近看到的一篇文章,是谈梁启超如何读李商隐那些难懂的无题诗的。梁启超说:“义山的《锦瑟》、《碧城》、《圣女祠》等诗,讲的什么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有一种新鲜的愉快。须知美是多方面的,美是含有神秘性的。”这就是说,阅读文学作品,有时是不能以读“懂”读“不懂”来衡量的,不能把它当成一个谜去猜,去找答案,而应该超越逻辑思维的层面,做整体的把握,方能领略其美,得到精神的享受。这篇《雨天的粮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最大的“谜”,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