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8 毫秒
1.
岁末,鄂豫皖苏等地遭遇暴雪,某省一档晚间新闻栏目一直关注着灾情。近期的一次节目中多是这样的镜头:被大雪压塌的花卉大棚旁,一脸愁容的农民哭诉着:“本来指望这些花春节能卖个好价钱,现在全压死了……”;积雪封闭的高速公路上,汽车堵成长龙,交警挨个车发送热姜水和食品;寒风凛冽中,电工们吃力地拉着钢丝绳抢修高压电塔……这些报道及时反映了各地的灾情和抗灾措施,使观众的心与灾区拧在了一起。  相似文献   

2.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国内多家知名报纸采用的反映这次骇人灾情的照片,是一位中年男人,从一幢歪斜跨塌的楼房中跑出来的情景:尘烟弥漫,他浑身满布灰土,懵懂、茫然、不知所措的眼神宣泄着对突然而至的大地震的惊恐和无奈,身后废墟一片,地震的伤害清晰可见……当天新华社发布了数十张反映灾情的照片,这幅表现手法平实,注重人物在事件环境中的情感交待、没有渲染哀号、血腥、死亡,渗透着以人为主体反映灾情、让读者知情的图片,被各家媒体采用得最多.  相似文献   

3.
今年入汛以来,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肆虐着湘赣鄂大地,长江告急,洞庭湖告急,鄱阳湖告急……在这场规模空前的抗洪抢险斗争中,全国上下,广大军民风雨同舟,团结奋战,用最朴素的言行甚至生命给和平年代的“保家卫国”以新的诠释。“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我们广播电视记者忙碌的身影。在一切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灾情的现场,我们的广播电视记者用他们手中的录音机、摄像机诉说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场景……浊浪排空的日子已成为过去,这场世纪末的洪…  相似文献   

4.
《新闻实践》2008,(3):I0001-I0001
50年一遇的暴雪,带来突如其来的灾情。雪灾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在灾害面前,我省干部群众齐心协力,日夜奋战在抗击雪灾第一线。解放军武警官兵和公安干警,更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雪灾中更多默默无闻的普通人承担着各自的职责,抢修电力,帮严寒中的群众迎  相似文献   

5.
对于灾情报道,我在1987年第3期《新闻战线》上发表过:《灾情报道的另一面》。主要是阐述如何处理好灾情、原因、责任,善后各个环节上的各方面的关系。一年多来,报刊上的灾情报道已经有了比那时大得多的透明度。像大兴安岭森林火灾那样成功的报道,及以后对于重大火车、飞机事故和旱涝灾情的报道,都丰富了灾情报道的经验。这些报道都在报道正面的抗灾救灾事迹的同时,揭露和批评了那些在灾害面前失职的干部和单位,以及趁火打劫、发灾难财的坏人坏事。就以宁波市去年7月洪涝成灾之后又遭强台风袭击的报道来说,由于及时报道了灾情,并突出  相似文献   

6.
开年遭遇雪灾,5月突发地震,百年不遇的大雪灾,30年重现的大地震,2008年,中国人民注定和悲壮连在一起。从政府到媒体,伴随着自然灾害的频频突袭,我们愿意或不愿意地一次又一次接受着千变万化的灾情考验,从雪灾到地震,主流媒体在残酷的灾情报道中迅速成长,走向成熟。  相似文献   

7.
《记者摇篮》2007,(4):18-19
2007年3月4日,是农历正月十五,在人们还沉浸在新春节日喜庆的气氛时,省城沈阳遭受了一场百年不遇暴风雪的袭击。大雪伴随着狂风,肆虐乱舞,铺天盖地,致使街路被厚厚的积雪覆盖,城区交通几乎限于瘫痪,车辆陷入积雪中无法运行,个别地段断电停水,棚架坍塌……风雪在召唤,灾情是命令。在特大暴风雪考验的关键时  相似文献   

8.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了8.0级特大地震,给当地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损失。道路、桥梁、电力、通讯中断,无数的生命在废墟下的砖石瓦砾中呻吟着、挣扎着,生命危在旦夕…… 灾情发生后,党和国家领导高度重视,迅速部署抢险救援工作。此时,媒体的作用更加凸显,及时将受灾救援的最新情况公之于众,做到信息沟通,传递真情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新闻失实并非不可避免,而防止失实,核实是关键。 做好核实工作,牵涉到采编人员的思想作风、工作作风,这些不在本文阐述之列。本文只意在总结他人经验及个人的采编实践,从方法和技巧方面谈如何做好核实工作。 核实,包括采、编两方面的内容。 采访是新闻报道的第一环节。有经验的记者在采访的全过程中不断地进行着去伪存真也即是核实的工作。 采访中有几点是要注意的: 一、官方的、文件上的、载之于印刷品上的材料并非都绝对真实可靠。 1989年《人民日报》刊登的“天降一吨重冰雹”的失实报道便是作者根据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民政局的“灾情报告”写出的。而“灾情报告”中的“一吨重冰雹”并没有人亲眼目睹,只是写报告人听了传闻后的估算。作者未予以核实,完全相信报告,结果闹了笑话。  相似文献   

10.
张国 《青年记者》2011,(4):31-33
做记者以来,常听人问起:"你的工作很危险吧?"我曾对此不以为然.但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将记者视为"高危职业",同行中流传着"2010中国记者被打不完全档案",身边朋友也有了在采访中被无端扣押的遭遇……身为从业者的一员,面对这些令人不安的信息,我无法不感到"如履薄冰".  相似文献   

11.
向3G进军     
IBM在两年前的一个电视宣传片中描述了未来加州大地震的应急场景:通过语音识别技术、视频技术和GPS定位技术,利用可视电话、掌上电脑等产品,把灾情信息、人员救助、援助需求等各种信息迅速传播,从而搭建立体化的赈灾构架.不能不佩服IBM的远见卓识--实现这一切并不遥远,因为承载这一切的3G网络已经触手可及.……  相似文献   

12.
7月15日安徽、江苏遭受水灾,灾情一天比一天加重,不仅牵动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牵动了全国人民,也牵动了新闻界,人们都在以十分关切的心情,注视着灾情的发展、变化。但没有料到,人民日报要组成两个采访组,总编辑邵华泽、副总编辑李仁臣会直接布置采访任务。我们从13日上午接到通知开会,紧接着请行政部门办理机票,到今天下午2时10分飞抵合肥,前后总共只有两天半时间。如同救灾一样,成行速度之快,是以往任何一次去外地采访所没有的。我们一行3人和赴江苏采访组几乎是同时出发的。灾情就是命令,一种无形的力量,驱使着我们每一个人:要以最快的速度到灾区去。到第一线去:蒋亚平同志的父母亲刚从湖北老家来京,要是在平常,至少应当请几天假,陪老人出去走一走、看一看。而这次,  相似文献   

13.
当人们对广播在2008年冰冻雨雪灾害、汶川大地震等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赞不绝口之时,也必须冷静看到,广播在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传播中暴露出信号覆盖不足、基础建设薄弱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的中央电台及时、客观、准确地报道灾情、救灾和遇到的困难,影响国家电台把党和政府的声音传达给公众,增强灾区群众战胜重大灾情的勇气与信心等职能的发挥。这一问题也关系到国家应急体系的建设,关系到民生大计乃至和谐社会的构建。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在于:构建比较完善的国家广播应急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一、目前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才队伍的缺陷   新世纪的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事业正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面临着传统干部人事管理方法和手段向现代化管理模式的转变.干部人事档案管理队伍建设这些年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绝大多数干部人事档案管理人员仍处于单一操作型状态,他们缺乏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专业知识,接受网络信息等新知识、新技术的应变能力偏低,群体性变革干部人事档案管理的意识淡薄,现代化管理水平滞后.……  相似文献   

15.
2008年5月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级特大地震,举世震惊. 地震后的这些天来,国内的媒体以最快的速度对四川地震的灾情与抗震救灾作了大量详尽的报道:党和政府心系灾区的百姓,温家宝总理与胡锦涛总书记先后飞赴灾区看望受灾群众,指导抗震救灾;各省市的党政机关迅速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项奔赴灾区的救援行动;解放军子弟兵、武警战士和消防官兵在艰苦卓绝的条件下奋不顾身地奔赴各个灾区抢救被困的群众;来自各地的医疗人员在简陋的帐篷里,夜以继日地对大量受伤群众进行治疗;社会各界纷纷募捐赈灾,伸出无私的援助之手……  相似文献   

16.
时下,不少的党报尤其是地市级党报都办起了教育专刊,这对丰富报纸内容、活跃报纸版面起到了很大作用,推动了教育教学改革和素质教育.但综观这些新近出版的教育类报纸,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报纸定位不准确,把教育专刊所对应的基础教育无限外延,扩大为对所有人的教育,一张报纸谁都能看变成了谁都不看,失去了应有的教育市场.……  相似文献   

17.
Internet时代信息安全要有新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份调查报告说:截至2001年底,有88%的网站承认在最近一年内受到了病毒感染和入侵,而在它们中间有90%却已安了防火墙和入侵监测等安全设备.针对这些情况,世界上若干有识之士提出:现在迫切需要安全的“范式转换“.……  相似文献   

18.
<正>8月16日,抚顺市经历了一场百年不遇的洪灾,超强降雨在短时间内形成巨大洪流。座落于该市群山深处的辽宁省档案局(馆)电子档案备份中心,顿时陷入汪洋之中,情况危急……险情就是命令。备份中心的险情无时无刻不牵动着省档案局党组和全局(馆)干部职工的心。16日下午5时,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报告会一结束,局党组立即指示备份中心主任张跃山和干部梁翰超设法摸清灾情,并于当晚召开党组扩大会,  相似文献   

19.
整理者言:1912年1月14日,凌晨时分,地白风寒,位于法租界的广慈医院灯影暗淡,一片沉寂.砰……从病房中传出的一声枪响,划破了夜空的寂静,一位住院的病人随枪声的响起凄然倒地,在血泊中挣扎着停止了呼吸.这位死者就是大名  相似文献   

20.
汶川大地震。在中国新闻传播史上注定打下深刻的烙印—— 这是一次政府空前开放的应急处理,第一时间发布灾情,媒体24小时直播.不断召开新闻发布会……地震救灾信息的公开透明,堪称有史以来最快、最全面的一次.充分保证和尊重了公众的知情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