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贾宝玉是<红楼梦>中一个半现实半意象化的艺术形象.女儿观是贾宝玉思想性格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女清男浊"论与"宝珠"、"死珠"说以及"爱红"、"怡红"的女儿情.联系中国古代伦理文化环境,从生命伦理视角对贾宝玉的"女儿观"进行阐释,揭示蕴含其中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威廉·莎士比亚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家中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他毕生共创作了10部悲剧,仅仅10部悲剧他为我们塑造了一系列文学史上永垂不朽的女性形象。通过对这一系列女性形象的塑造,莎翁的女性观也随之浮出了水面。在这里。本文试图通过莎士比亚对其悲剧中女性形象的塑造来探寻他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3.
"意淫"的提出和对贾宝玉的形象的塑造,在中国古代性爱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贾宝玉形象所体现的意淫有多层的含义(也就是说贾宝玉、林黛玉爱情有什么特点)。第一、热爱女性,尊重女性,体贴女性,反对男性中心、男尊女卑。"女儿两字极尊贵,比阿弥陀佛、元始天尊还尊荣"(第二回)。尊重女性,超越佛道二教的教主之上。女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崇尚"美",追求"美",可谓是一个唯美主义者。从这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身上,我们既看到了"美"被毁灭的悲剧,更看到了"美"的追求者被毁灭的悲剧。只有对贾宝玉悲剧形象的逻辑起点、运动轨迹和精神内核进行全方位的审视,才能较全面地解读贾宝玉这一"美"的追求者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5.
苏童和威廉·福克纳在各自文学创作中都细致而深刻地刻画出了女性的成长、爱情以及结局之悲剧。但在女性悲剧命运之源的理解上,福克纳着重批判美国旧南方奴隶社会的清教传统、父权制文化以及南方妇道观对女性的戕害,而苏童更关注女性自身的弱点,着重刻画潜伏于人类内心深处固有的文化结构和心理背景,不过二人对女性悲剧命运的体察、关注和同情却体现出了他们相似的人道主义立场和相同的对弱者的人性关怀。  相似文献   

6.
传统认为《红楼梦》是一本为女性立言之书,是对女性的肯定歌颂。其重要的依据之一便是贾宝玉的一句话:“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第二问)我以为,作为小说中的人物--贾宝玉的男女观,并非就等同于作的观点。事实上,真正最能代表作的直接观点的,显然莫过于作本人的叙述语言了。请看以下的作叙述语言。  相似文献   

7.
阿尼玛原型是荣格对男性身上所具有的女性特质的一种概括,作为《红搂梦》灵魂人物的贾宝玉很突出地显现了这一特质。准确地把握贾宝玉身具的女性特质对于理解整部《红搂梦》的意含将是非常重要的。贾宝玉的女性特质从神奇性地被赋予,到在现实中地投射,再到最终地无可投射,深深相关地始终是一个”情”字,他想以”情性”化解世间的暴虐,但冷酷的现实终究抹杀了他的女性温情。他的悲剧,预示着曹雪芹“以情补天“的美好愿望的破灭。  相似文献   

8.
红楼的泪水     
《红楼梦》是一曲女性的颂歌,是一幕女性的悲剧,是一杯用女儿泪水酿成的芳醇甘洌的艺术之酒。  相似文献   

9.
花娟 《文教资料》2010,(22):22-23
威廉·莎士比亚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笔下丰富的女性形象更是人们广泛研究的课题。本文主要通过比较和分析莎士比亚喜剧和悲剧中的女性形象,论证了莎士比亚女性观的一致性:她们都是男性主体意识下的女性,都是社会环境所造就的女性。  相似文献   

10.
莫言在《丰乳肥臀》中塑造了一个系列的悲剧女性群体,她们的悲剧是中国传统文化造成的悲剧。本文将从“姓名”这一最具传统文化内涵的角度分析上官家女儿们的悲剧命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传统文化语境、时代环境、女性意识的缺乏三个方面,对方方的中篇小说《奔跑的火光》中的转型期乡村女性的生存处境做了剖析和反思,探讨了女性悲剧的生成及其根源。  相似文献   

12.
漂泊岁月寂寞路,萧红坎坷曲折的经历和由此而来的感觉生活的方式,使萧红对于女性悲剧命运的表现独树一帜,写出了作为女性的自然性别给她们带来的种种不幸.萧红强烈的女性艺术开掘出了被男性文化遮蔽并且被女性自己忽略了的女性自身的体验与文化部分,在重新认识女性生命的过程中,做出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13.
美国女性作家自上个世纪初以来,开始长成特立独行的一支力量。女性在近几个世纪以来所经历的心理上的抗争和地位上的转变无不体现在这些女性小说中。本文即是试图剖析女性小说之所以打动人、鼓舞人的重要因素——女性小说中由女主人翁的人生悲剧所体现的悲剧力量。  相似文献   

14.
“悲剧,因果性,和主体意识”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文艺复兴商业戏剧的一个普遍关注的焦点.作为文艺复兴戏剧的代表,莎士比亚戏剧,尤其是莎士比亚经典悲剧试图通过男性主人公主体意识的构建来表达这一关注.在《哈姆雷特》、《奥赛罗》与《麦克白》中,这种关系的核心表现为通过削减女性力量,淡化女性存在来建立男性的主观意识.男性气概的最终获得和父权秩序的最终建立都是以女性力量的消减或者毁灭为代价的.欧菲利亚的自杀使哈姆雷特最终获得了他的复仇英雄的宿命,而奥赛罗则是通过谋杀具有反叛精神的苔丝狄蒙娜而建立了他的男性主体意识,麦克白通过他的一系列暴行,渐渐摆脱了麦克白夫人的控制,取得了一定程度上的独立.  相似文献   

15.
梅超风是《射雕英雄传》中一个以恶魔形象出现的女性。她残忍,丑陋。本文将首次运用女性主义的视角揭示梅超风这一角色命运的悲刷性,并对构成其悲剧的社会原因进行深入解读。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中国20世纪女性文学的杰出代表,萧红通过其作品描述了女性人生的自然悲剧和社会悲剧,深刻揭示了女性悲剧命运的根源为传统的男权中心主义及奴性文化所产生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左传》刻画人物形象的成就历来被人称道 ,它不仅成功地塑造了两千多年前春秋列国众多的国君及公卿大臣形象 ,同时也为我们展现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尤其是其中的女性悲剧形象。体现了作者特定的文化立场和思想倾向 ,具有不朽的艺术魅力与审美意义 ,并因此使《左传》成为一部具有悲剧性特征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严威 《海外英语》2012,(4):218-220
伊米莉亚虽然只是莎士比亚悲剧《奥赛罗》中的一名次要角色,但也颇为国内外的读者及评论家们关注。但无论在剧中,还是剧外,伊米莉亚饱受他人的指责,被认为是一个愚蠢不堪的笨女人,甚至该为最后的悲剧负责。然而,仔细考察整个剧本,这样的指责明显有失偏颇。伊米莉亚其实一点都不愚蠢。相反,她既机智又聪明。简而言之,伊米莉亚是又一位被大众偏见所冤枉的悲剧女性。  相似文献   

19.
曹禺,中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他在作品中刻画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的女性。回顾这些女性人物,我们不难发现,曹禺描写了大量的女性悲剧命运。本文从曹禺早期的"四大名剧"《雷雨》、《日出》、《原野》和《北京人》中的女性悲剧命运进行解读,来分析曹禺是如何通过对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来深度探究悲剧形成的根源,对封建社会中遗留下来的愚昧落后思想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20.
将《月牙儿》与《阳光》进行互补性阅读,借以揭示《月牙儿》和《阳光》的主题都是反映女性在男权社会中的生存团境、悲剧命运及其成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