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魏俊燕 《文教资料》2009,(26):216-217
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显,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遭到社会排斥已经是不争的事实,本文从社会网络排斥、社会制度排斥和社会歧视排斥三个方面阐述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的现状,并指出,要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尽力消除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排斥现象,不但需要政府给予干预,政策给予适当倾斜,而且需要高校根据市场和国家经济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更需要大学生提高自身素质,主动去适应市场变化,从而从多维度、多方面,以多手段解决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现今大学生越来越多,所以大学生的就业状况变得越来越不理想,就业单位为了自身利益对于大学生就业存在排斥的现象,使得大学生不能够较好的就业。本文将详述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排斥的影响因素以及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矫正策略。  相似文献   

3.
作为发展中国家,我国面临着社会转型发展期的社会结构性风险,由此造成的社会阶层固化引起的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增加了大学生就业难度。针对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风险,应该采取由多主体参与的综合性治理举措,发挥政府的公共管理职能,营造市场公平竞争氛围,调动大学生的主体积极性,使就业促进政策和就业能力提升相互配合,克服社会结构性风险对大学生就业的社会排斥,提高大学生抵御就业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吴立保  乐青 《江苏高教》2012,(3):110-112
文章从不均等就业机会制度化的角度,分析了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性别排斥、资历排斥、个体特征排斥、社会资本排斥和政策排斥等。从制度设计的视角,提出了矫正大学生就业社会排斥的制度设计应基于人力资本竞争,消除隐性社会排斥,以就业政策促进公平就业,关注大学生的就业保障等对策。  相似文献   

5.
残疾人就业作为残疾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紧密相连。残疾人大学生作为残疾人中具有竞争优势的群体,却往往在就业过程中遭遇困难甚至遭到歧视。这种社会的排斥随着就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残疾人的就业形势越加严峻。文章从社会排斥理论的角度深入分析残疾人大学生就业困境——就业歧视问题,通过就业歧视的表现阐述社会排斥残疾人大学生的原因,以期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为解决残疾人大学生就业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现象的表现及危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歧视是指用人单位从他们自身利益出发,对某些大学生就业采取偏见和排斥的态度,以及由此带来的这些大学生就业机会的被损害和被剥夺的社会现象,主要表现为性别歧视、生理歧视、身份歧视和地域歧视等,这些歧视的存在严重影响了大学生自身及其家庭的生存和发展,冲击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7.
对一个三本院校农村女大学生的就业过程中的心路历程分析发现,一方面农村女大学生有着与生俱来的精英情结;另一方面,社会排斥在具有阶层和性别“先赋型”双重劣势的女大学生身上明显存在.这使得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认知的冲突,抉择的困难.为此,需要理性看待农村女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精英情结,合理设计反社会排斥的就业制度,以实现女大学生自身的性别突围,达到就业机会公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张田 《文教资料》2009,(24):187-188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其中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尤其令人堪忧.女大学生在就业中所遭受的社会排斥与多方面的因素有关,文章分析了相关的理论和因素,并对解决的办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为了考察大学生社会排斥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被妒忌感的调节作用,研究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628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研究2采用实验法操纵社会排斥(VS控制组)对135名大学生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社会排斥与亲社会行为负相关;(2)被妒忌感的调节作用显著.结论:大学生社会排斥显著负向预测其亲社会行为,被妒忌感在二者之间的调节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10.
随着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问题已成为我国各级政府、教育部门、高校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就业公平失衡并非单一性的简单问题,一旦出现不测,就会引发连环问题出现,甚至引发社会骚动,最终对社会稳定和政府执政能力构成重大威胁。从家庭社会资本差异归因、制度惯性归因、用人单位选择偏好归因、政府治理责任归因等方面入手,诊断和把握现有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的现象及表现,进而从个体人力资本效率损失、家庭利益损失、社会排斥等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公平失衡的社会效应和社会危机演化路径。从法治与风险防控体系建设的视角为政府化解就业公平失衡问题提供政策建议,希冀就业公平失衡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现象进行理性分析,以及对社会人才需求和大学生就业市场的剖析,提出以就业为导向进行教学改革的策略,并强调加强综合职业能力培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社会排斥指的是在社会互动过程中,个体被他人或团体拒绝或排斥,导致他的归属需要与关系需求难以实现的现象,社会排斥极有可能会导致个体产生强烈的消极情绪,增加攻击倾向.大学生群体是社会排斥的高危人群,社会排斥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个体认知、行为与情绪,所以大学生社会排斥现象已经是高校管理的突出问题.本文主要就大学生社会排斥及矫正对策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就业中的社会歧视现象已普遍存在,且愈演愈烈,引发了种种个人冲突和家庭矛盾,影响着社会的和谐稳定,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从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学科视角分析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现象的危害将有助于我们对大学生就业中社会歧视问题的深入理解。  相似文献   

14.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较大,就业难的现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切实利益,也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调查分析发现,通过社会实践能有效地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增强其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并对毕业生求职择业予以指导,使大学生成功步入社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因为社会资本不同而出现"层化"现象,并严重地制约其发展路径选择和就业质量。大学应该针对大学生分层现象,健全分类培养机制,帮助大学生积累社会资本,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和理想就业。  相似文献   

16.
骄阳6月,又是一年毕业时.毕业生就业问题再次引起社会关注.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招生就业服务中心总结了该校学生就业情况,对社会需求与大学生就业出现的错位现象进行了再思考,并对高校人才培养及职业指导模式提出建议.他们认为,建立一种基于市场需求的人才培养体系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初次就业中的市场排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就业模式经历了从计划性就业到双轨制就业再到市场性就业的转变后,市场失灵使初次就业的大学生遭受雇主的经验排斥,而政府并未起到弥补市场失灵的作用,制度安排的路径依赖反而使大学生被排斥出失业保障制度.本文对大学生初次就业中的市场排斥概念、表现及成因进行界定、归纳及分析,并提出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日益复杂的内外环境使中国的"三农"问题更加突出,同时也使农村女性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利用2010年4月在河北省X村进行的农村调查资料对农业女性就业问题进行了分析.同时立足于社会资本视角,从功能性排斥、结构性排斥和社会排斥的再生产等方面对农村女性存在就业问题的原因做出分析.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就业是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蚁族"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为它牵涉到了教育公平、户籍改革、社会流动等一系列极具争议的社会议题。"蚁族"的出现,给社会、家庭、个人都带来极大的影响。通过观察"蚁族"就业遭遇的社会排斥的表现形式,研究其产生的社会影响,基于社会排斥理论,可以从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企业树立正确的用人观念、高校改革教育制度和"蚁族"自身转变就业观念四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社会实践有利于提高大学生专业素质,增强实践能力,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的硬实力,同时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综合能力,增强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软实力.本文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主观因素以及社会实践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并以就业为导向,分析了强化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