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情感是随着认识过程有所发展而不断变化的。由于主客观因素影响,在认识过程中会形成不良情感和高尚情感,而高尚情感的培养需要正确的引导和教育。语文教学就是这种高尚情感培养的一条重要途径。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呢?一、夯实基础,培养学生良好品格学生良好品格的培养,要家庭、社会、学校共同来完成,而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培养则主要在学校。夯实语文基础有助于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写一手好字,练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能养成学生认真细致、富有情趣的品格,甚至还能造就正直坦荡,积极向上的完美人格…  相似文献   

2.
健康高尚的情感是需要教育和培养的,小学语文教师逐步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优良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是语文教学的宗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获得优秀的品质和健康高尚的情感,作者结合多年教学实践对此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应以语文智能教育为主干,而将情感教育的开发培养渗透于语文知识传授和语文能力有效的提高之中,从而使学生思想上受教育,感情上受熏陶,个性获得发展,人格得到完善。大量的教学实践也证明,语文教学过程中认识的发展始终有情感发展相伴随。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深感情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现谈谈本人在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中实施情感教育的做法。  相似文献   

4.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中学生应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丰富的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和探究能力,增强民族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而诗歌教学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培养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学在赋予学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时,还应培养他们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感。这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关键所在。[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高中学生应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丰富的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和探究能力,增强民族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7.
一、教师在情感教学中起主导作用 情感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中如果离开了情感,认知活动就无法进行。在情感渗透、融合、内化的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包忠文先生说:“语文教师应当成为培养学生具有健康审美感情和高尚情感的教育工作者。”要感动学生,首先要感动自己。  相似文献   

8.
从事语文教学的人都知道,语文教学并不是枯燥乏味的代名词,而恰恰相反,情感是语文的生命,因此,情感教育的融入便成为了一大重心。当今的教育模式,改革势在必行。通过情感教学的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和情操。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可忽视,这对培养学生健康纯洁的感情、坚贞高尚的情操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情感教育是合力、是凝聚力、是向心力,可以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实施情感教育,让情感成为教与学的催化剂,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应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1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电就是说,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让学生学好扎实的基础知识,掌握基本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奋学习、助人为乐等良好的思想品德,语文教学过程不仪是认知过程,也交织着情感的活动。  相似文献   

11.
"文章不是无情物,"纵观语文教材中的作品,无不深蕴着作者深厚的情感。语文教学过程实质上是教师、学生与作者之间对话的过程。为了引导学生体验出作品所包含的丰富的情感色彩,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语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千万不可忽视情感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董晓秋 《考试周刊》2010,(19):45-46
长期以来,初中语文教学只强调了语文知识的传授、语文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和思想品德的教育,而很少提到情感陶冶的目标。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课程的重要内容,而不是一种外在的辅加任务.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认为语文教学中要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应加强语文教学的情感功能。  相似文献   

13.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上。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  相似文献   

15.
侯学平 《中国教师》2011,(22):49-50
<正>教学过程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知过程,思维的发展、创新过程,也是情感的再塑、升华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动机、兴趣得以激发,意志、品质得以培养,性情、人格得以陶冶,思想变得高尚而成熟。同时由于语文学科集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于一体,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学有着比其他学科更丰富而深邃的内涵,展现着语文学科的独特魅力。语文是感性的,没有丰富的情感成不了文人,文人的每篇作品都渗  相似文献   

16.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就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更重要的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我们应该重视情感教育在语文课堂中的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7.
薛炜 《考试周刊》2010,(57):40-41
情感与认识是统一的,认识融于情感之中。认识过程的每一环节都浸透着情感因素,认识的每一发展过程都离不开情感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在语文教学中,要通过情感培养,创设情境,激励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邹弢 《中学文科》2005,(6):11-11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的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它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教学过程之中。”由此可见,在语文教学课堂中渗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指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由此可见,语文课的意义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形成独立而健康的情感世界。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情感思维的培养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有着更重要的意义。本文拟从农村学校实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和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情感思维培养的方法两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它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培养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