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安是国际影坛上著名的华人导演,其影片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也深受观众喜爱。他成功地运用了高超娴熟的电影叙事策略:如紧凑简洁的故事结构、含蓄客观的叙事手法,丰富饱满的诗意内涵,完成了一个好的作家导演对人物深度和故事进度的把握。  相似文献   

2.
李安是一位在当今国际上享有很高声誉的台湾导演。中西结合的人物塑造,独特的叙事方式及出色的电影技巧形成其影片的艺术风格。他的电影创作体现了商业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统一,对李安电影的分析有助于我们为当下市场不詈气的中国电影找到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李安导演对于电影美学的理解程度十分深厚,其电影的美学风格深深地根植于东方美学之上,中国传统文化更成为了他电影创作的基础和个人特色的来源。李安的电影包含着温柔敦厚、内敛含蓄的东方美学特色,也包含着西方美学对真理的再现及多元文化的展现。在电影的视听语言、人物特点以及留白与幽默性三个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美学风格。  相似文献   

4.
李安的影音世界大多着眼于家庭题材,注重日常生活叙事,表现饮食男女的悲喜人生况味。从平凡人的情感困境中探讨人性的真谛。李安在精神境界中李安追求静观调和、虚无清净的修养品格,而他在现实的处世原则上追求的是谋求进取,随机应变,进而有所成就的入世态度。这种典型的从中国文化精神背景里观照人生的方式在他的电影中表现为深沉而含蓄的入世情怀。  相似文献   

5.
全球化语境给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也创造了难得的机遇。李安电影作品在全球范围内取得的成功,显示出其在跨文化传播方面的造诣。本文通过对李安电影作品的跨文化特质进行解读,总结李安电影作品在全球化背景下跨文化传播的经验,以期对中国电影的跨文化传播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6.
李安电影中的东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殖民理论的全球影响主要包含西方与非西方两方面,在西方,就是如何真实地去认识非西方世界,即如何在知识与权力这一矛盾统一的动态系统中去认识非西方。导演李安的东方主义情结不仅表现在东方题材电影中,他所拍摄其它所谓主流化片《冰风暴》等影片也体现了东方主义。本倡导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化之间应打破各自的中心状态,最大限度地向异族化汲取可利用因素,扩大不同化之间的共同性实现跨化的交流,以达到世界范围内的一种化整合。  相似文献   

7.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针对新时期存在的多元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实践,。在全球化趋势下,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摆脱“边缘化”,获得自己的独立话语权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李安电影作为一种中西意识形态矛盾中的产物,既不可避免地流露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东方主义的色彩,但同时也呈现了东方文化对西方主流的渗入。本文力图在后殖民话语中从东方主义角度阐释李安电影,从而找到解读他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8.
长征电影的真正叙事者是官方政治,尽管如此,由于历史变迁,官方政治要用电影影响民众,就得“把接受者缝合在故事当中”,而接受者被影响的程度,还得靠官方政治的“叙事技巧”。因此,研究长互电影的叙事策略,考察政治、电影、民众之间的影响关系,对于繁荣长征电影、培育先进文化都不无裨益。“政治诗意化”等叙事是常见的叙事策略。非平面化的、立体、垂直的“深度模式”叙事则是追求的理想范式。  相似文献   

9.
后殖民主义理论是针对新时期存在的多元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话语实践,。在全球化趋势下,第三世界国家如何摆脱“边缘化”,获得自己的独立话语权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李安电影作为一种中西意识形态矛盾中的产物,既不可避免地流露了后殖民主义理论中东方主义的色彩,但同时也呈现了东方文化对西方主流的渗入。本文力图在后殖民话语中从东方主义角度阐释李安电影,从而找到解读他的另一途径。  相似文献   

10.
李安导演的电影,既有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思考,也有对西方价值体系的感受。其早期作品"父亲三部曲"的三部影片从不同角度逐级深入地表现和阐述了中西方两种不同文化观念的冲突与融合,以及在这种冲突中中国传统文化的归属。在此后的作品中,李安继续着他对于中西方文化和艺术的思考,极力将中西方文化的内涵及其美学表达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出色地运用到电影拍摄中,形成了其独特的创作风格,获得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可。  相似文献   

11.
《断臂山》讲述了一个关于"深爱"的故事。尽管取自美国的同志题材,但它的思路、手法、意境、色调却都弥漫着中国的味道。李安穿过文化的隔阂,以西方人可理解的方式表现东方的伦理,又以中国人的独特理解重现了西方的文化,而更多地,则是穿越中西差异的表层,去探索人性深处普遍的困境与憧憬。这正是李安的价值和魅力所在。  相似文献   

12.
笔者用“从以‘初’字领起到以‘当是时’领起”,“从雅爱趣味到对故事性、戏剧性的追求”,“从单一的叙事体式到多种笔仗并用”三个小标题 ,着重论述《史记》在叙事上对《左传》继承和发展的演进轨迹。  相似文献   

13.
叙事活动是人们把自己的各种历史经验组织成为一个具有现实意义事件的基本方式.作为当代社会中的重要叙事形态,以电视新闻传播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叙事,虽然在其外在形式上显得极其简洁和直观,但在其内在机制上却更为巧妙、隐蔽和复杂.电视新闻的内在结构由材料、视点和空白三个层次组成.电视新闻叙述视角的转换和主题建构的原则包括相关性、真实性和自然化三方面.  相似文献   

14.
李安在2007年底上映的《色戒》一片,引起社会各界人士强烈而持久的回响,之所以一石激起千层浪,最根本的怕是要归结为身体与历史因素,而在这两者之中,身体则是折射历史的代言人,如李安所言:“我们从来没有对爱国主义的这种群体意识,尤其是用女人的这种性心理学来反映它”。其编剧王惠玲也说:“李安试图从人体美学让人们看见这些关系(男性情绪扭曲与女性身心变化)”。围绕身体的论述,并不是为了求证身体背后到底藏匿了什么样的历史真相,而是透过此冰山一角,从精神分析、文化研究等层面,试图总结李安身体美学观念及考察促其形成的时代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15.
小说《色·戒》被争安改编成为电影引起了轰动效应。张爱玲的原作带有明显的女性叙事的特点,这是由作家的性别决定的,表现出女性对传统男权主义的解构。李安的电影,却不自觉地将小说诠释成为一个男权主义文本,并且带有浓厚的后殖民想象。  相似文献   

16.
留守与弃置--论李安电影影像构成的二律背反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安电影文本的“跨文化”传播性、平等对话性以及自身文化体验的复杂性 ,决定了其电影影像构成表意深层的“狂欢”属性 ,然而 ,对传统文化精神的深层体察和熟稔 ,又使李安能够自觉放弃狂欢表达的形式 ,使其电影文本的影像构成呈现留守与弃置的二律背反特质  相似文献   

17.
We give below information based on the final report (February 1976) of the Symposium organized by the Council of Europe's Committee for Hig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on “The student in distant study systems” (Tübingen, 6‐10 October 1975). The Symposium dealt with such problems as:
  • definition of distant studies

  • the social image of the distant student (society's appreciation, acceptance etc.)

  • the reasons behind the introduction of distant study

  • students’ situation in this form of study

  • planning and organization, of distant study courses

  • functions of distant study courses

  • interaction between tutors and students;

  • construction of study materials for distant study;

  • methods and media;

  • research on and development of distant study.

  • the future programme of the Committe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