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多年的幼教经验告诉我:只有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园教育中来,成为教师的合作伙伴,家园携手,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与幼儿园主动携手共同以家长教育与成长为基础,积极为家长提供一些获取教育信息的方法或家庭教育的方法,幼儿园也应积极组织一些亲子活动,为家园共育提供机会和渠道,对幼儿进行同步教育,这才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正>《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精神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师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这些新理念的提出,要求我们将幼儿园家长工作的重心从以往的"教育家长"转变为"家园平等合作",要善于引导家长,拓宽家园携手新模式,使家长切实参与到幼儿园  相似文献   

4.
家+园=成功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可见,幼儿园教育不光光是自身的教育,更应重视家庭教育。通过十几年的教学实践我更加认识到:家园互动是课程框架中的内容,是课程改革的保证。因此,加强家园合作、促进家园互动才是成功的教育。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不断地给家长提供机会,邀请家长来园参与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并协助老师的工作,丰富幼儿的学习经验,以至达到幼儿园与家庭的相互配合一致,通过一系列的活动,颇具成效。一、沟通交流,促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一、以家长俱乐部为载体丰富幼儿园课程资源的意义 1.有利于幼儿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倡导“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主动学习”的今天,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幼儿园需要跟进的问题。从本园对家长志愿者的调查统计来看,家长资源丰富多样,家长参与幼儿教育的热情也有增无减。从“课程是教师、儿童、家长全体卷入者共同创造的教育生活”这一理念出发,  相似文献   

6.
在以往的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模式是幼儿园提出要求,家长被动的接受,家长往往关注的是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幼儿园整体教育无关。自我园开展主题网络活动后,发现家长不仅能对幼儿园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还能参与构建主题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来,使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更丰富、更生活化,形式更贴近儿童,利于提高主题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7.
戈柔 《幼儿教育》2003,(3):11-11
家长参与幼儿园的教育管理是其应有的权利。幼儿园管理者以及教师在认识家长参与教育管理积极意义的同时,更重要的是真正赋予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管理的权利。一、幼儿园教育知情权。幼儿园有义务发布该园有关信息,及时向幼儿家长通报其子女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发展状况,使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幼儿园情况和子女受教育情况。拥有幼儿园教育知情权,是家长有效行使其他权利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8.
通过学习课程教育理论,实践和体验生活,使我们对课程的教育资源有了全新的理解。教育资源不再限制于幼儿园、教师、幼儿,家长也成为幼儿园一项重要而特殊的资源。通过正确引导,激发家长的参与意识;紧密联系,搭建家长交流的参与平台;抓住契机,创设家长的参与环境。相信幼儿园丝绸文化课程将带给幼儿一个健康、快乐、完整的童年。  相似文献   

9.
每年4、5月, "幼小衔接"的话题是家长和教师们讨论的热点.大家知道,在幼儿园的大班阶段,幼儿教师都会对孩子进行入学教育和引导,但是否只要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教育就够了呢?许多家长对此认识不足,对家庭中的"幼小衔接"亦重视不够,特别是家庭中的幼小衔接环境的创设.笔者认为, "幼小衔接"仅在幼儿园教育中受到重视是不够的,更需要家庭教育的参与.对于孩子来说,家庭是他们的第一所"学校",也是终身"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也是终身"教师".  相似文献   

10.
在以往的幼儿园家长工作中,普遍存在的模式是幼儿园提出要求、家长被动接受,家长关注的往往是自己孩子的教育问题,与幼儿园整体教育无关。自我园开展主题网络活动后,发现家长不仅能对幼儿园提供物质材料上的支持.还能参与构建主题活动,走到孩子们中间来,使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更丰富.更生活化,形式更贴近幼儿,有利于提高主题教育质量.优化家园合力: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家长是基本的教育者,也是幼儿园课程的重要参与者。本文讨论了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的层次,认为家长是幼儿信息的提供者、幼儿活动的督促者、幼儿园课程材料的提供者、幼儿园活动的参与者、幼儿经验的提供者、幼儿园课程的审议者、幼儿园课程的评价者,并提出了家长在幼儿园课程实施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可能性和途径。同时,对家长参与课程的现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汤智英 《早期教育》2020,(4):F0003-F0003
常州市邹区中心幼儿园是邹区镇人民政府投资的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共有46个教学班,近1600名幼儿,2007年被确定为江苏省优质幼儿园。幼儿园始终坚持"教育就是为了生活的传承和创造"的办园理念,积淀校园文化,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为基础,结合幼儿园周围环境及本地特色,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建立了"乐生活教育"特色园本课程。幼儿园携手家长,让幼儿在游戏中浸润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快乐生活。幼儿园在开展"乐生活教育"特色园本课程中,凸显教育源于生活的办学特色,让幼儿园赢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
随着课程改革的发展,现代教育理念的引领,幼儿园越来越意识到家长参与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性。本文阐述了课程观察量表这一有效载体在家长开放日活动中的具体操作与实践方法,在精心设计中力求做到"操作简单、理念渗透、方法整合",在精细操作中做到"活动前解读、活动中观察、活动后互动",从而帮助家长了解幼儿园课程,了解课程需要,了解孩子发展,了解自己的主体地位,并从参与课程活动过程逐渐走向参与课程建设。  相似文献   

14.
正《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幼儿教育不等于幼儿园教育,它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全方位的参与。"为此,"家长助教"这种形式在幼儿园里越来越普及,并且以"家长义工""妈妈老师"等不同的方式存在。家长参与幼儿园教育,首先,对幼儿园的各项工作起了一个监督作用;其次,尤其是  相似文献   

15.
公共性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也是当代幼儿因课程的基本属性.幼儿园课程在课程价值观、课程开发以及课程实施等向度上表现出公益性、公平性和公开性等特征.由于市场元素的渗透、幼儿园课程开发的相对封闭性以及幼儿教师、家长等私人领域发育不成熟,幼儿园课程在公共性上面临挑战.保障幼儿园课程的公共性.需要强化政府部门的"公共责任",扩展幼儿园课程的"公共空间"并培育幼儿教师、家长参与课程的"公共意识".  相似文献   

16.
罗丽明 《成才之路》2012,(16):20-21
正家里有孩子正上幼儿园的,难免在茶余饭后说说幼儿园的"是"与"非"、"好"与"坏"。有的家长抱怨幼儿园硬件设施过于陈旧简陋,不入流;有的家长指责幼儿园软件管理跟不上,不入眼。这些议论直接影响幼儿园的社会声誉,好口碑的幼儿园招生情况是"人满为患";而口碑不怎么样的幼儿园则面临"招生渐难"的严峻形势。不可否认,幼儿园硬件建设是影响招生的因素之一,但家长更  相似文献   

17.
幼儿园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是需要家长参与和支持的,幼儿园的教学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对幼儿的教育,同时也应该推动家长的发展。在教育幼儿的同时推动家长去扮演一个良好的社会角色。讨论一下在幼儿园的教学课程中如何推动家长共同发展,希望能对各位幼儿教师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幼儿园作为学前教育机构,担负着教育幼儿和服务家长的双重任务,为了提高幼儿教育的整体效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幼儿园在完成日常保教任务的基础上,也要重视并做好家长工作。因此,从"真挚语言营造和谐氛围""温暖语言缩短家园距离""激励语言促进家园共赢"三个方面阐述家园沟通中教师的语言智慧,在幼儿园和家庭建立一种合作、互补、一致的关系,真正携手完成育儿的使命。  相似文献   

19.
家长是幼儿园重要的课程资源,幼儿园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应努力激发家长参与的兴趣,使家长在思想上认识到参与幼儿园课程活动是自己一份应尽的责任,在行动上体验到参与幼儿园课程是一种共享的乐趣,同时幼儿园应在制度上形成一定的常规以保持家长持久参与的兴趣。  相似文献   

20.
《考试周刊》2017,(77):151-152
幼儿园课程提倡园本化、班本化,其目的是使课程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满足他们的兴趣和发展需要,推动其主动学习、探究和表达,逐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终身学习、发展奠定基础。本文将结合大班的"揭秘山药"班本化课程,从发现孩子兴趣,探寻课程之"芽";了解孩子的经验和问题,寻找课程之"生长点";追随孩子的学习需要,搭建课程之"架";发挥家长资源,施课程之"肥";回顾与反思,助推课程再生长,谈谈生成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