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国际产能合作日益深化,对职业技术人才的迫切需求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国门创造了机遇。鲁班工坊为校际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平台。“英国鲁班工坊”项目以中餐烹饪技艺培训为载体,通过创建中餐烹饪国际教学标准,构建了中餐烹饪国际化学历认证体系,并以此推动中国职业教育中餐烹饪专业的国际化发展,助力国际化中餐烹饪技能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2.
鲁班工坊是一种创新型职业教育国际化服务项目,其本质是校企合作的国际化,让中国技术技能、标准、装备、资源“走出去”并“走进去”,服务“一带一路”和国际产能合作。本文依托埃及鲁班工坊,从服务“走出去”产业、形成校企合作共同体、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推进人才培养培训四个方面,梳理埃及鲁班工坊校企合作国际化的实践探索,归纳校企合作国际化持续稳定的机制建设、校企合作国际化纵横发展的深度合作、构建可持续发展体系等问题,提出细化职业学校校企合作办法或细则、建立运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加快教学资源建设等对策,推进鲁班工坊校企合作国际化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刘聪  赵红 《教育与职业》2023,(12):101-105
鲁班工坊是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知名品牌,承担着实施海外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培养合作国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责任。当前鲁班工坊建设存在政策更新相对滞后、企业办学地位凸显不够和职教影响力不足等问题,对此,建议政府加强顶层设计、完善优质公共产品与服务,企业明确主体地位、深度参与海外办学,院校立足职教内涵建设、强化全球教育治理能力,以推动我国海外鲁班工坊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的国际品牌。建于东非国家的四所鲁班工坊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东非国家工业化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鲁班工坊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知识流动与技术溢出、调整劳动力结构、培养工匠精神促进东非国家的工业化发展。以鲁班工坊核心要义为理论基础分析实践路径,根据“平等合作”原则,双方对彼此的认同为促进东非国家工业化提供保障;根据“优质优先”原则,中国与东非国家分享高质量职业教育成果和技术;根据“强能重技”原则,人才培养推动东非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根据“产教融合”原则,中资企业助力东非国家产业链升级;根据“因地制宜”原则,专业布局对接东非国家工业化战略,完善东非国家职业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5.
从肯尼亚鲁班工坊建设背景入手,回顾了肯尼亚鲁班工坊项目建设过程,阐述了在专业建设、师资培养、完善教育体系等方面进行的探索与实践以及取得的成效。然后,从专业合作、共享文化成果、多元协同等方面对鲁班工坊云计算与信息安全专业合作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鲁班工坊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一块品牌、两类职能、三条理路、四个内涵、五项创举”,不仅实现了对职业教育国际话语体系的培育、嵌入和提升,搭建起中国职教与世界交流合作的平台,也对未来其他职业教育跨境项目培育乃至引领国际职教话语风潮具有深刻启示:品牌质量优先,培育话语体系;传导理路衔接,嵌入话语体系;内涵建设充实,提升话语体系;首创举措频出,引领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7.
天津市已在亚非欧三大洲19个国家建成20个鲁班工坊,可开设世界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项目30项,可与19个国家城市形成国际友城。以交流合作为主要抓手,与友城共享先进的发展理念,讲好“中国故事”“天津故事”,为提升天津对外影响力和知名度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王岚 《职教论坛》2023,(12):103-111
全球已经进入后疫情时代,全球职业教育治理需要探索转“危”为“机”的新路径。“鲁班工坊”是我国最具影响力的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模式,是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企业“走出去”,进一步探索创建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新窗口。在后疫情背景下,以全球“鲁班工坊”为例,分析中国参与全球职业教育治理的新角色,揭示已建和备建“鲁班工坊”的现实挑战,并从构建“全球职教命运共同体”、建立并提升全球职业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重塑全球职业教育生态系统等方面提出创新“鲁班工坊”建设与发展的路径,以期实现职业教育国际合作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9.
“鲁班工坊”的建设已经从发展初期阶段向快速发展阶段迈进,它推动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国际化进程。文章旨在探讨符合会计专业的国际化专业教学标准的制定,培养具有高水平、高标准的国际留学生。依托VBSE的“鲁班工坊”,对天津高等职业教育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研发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对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大数据与会计专业国际化教学标准的相关研究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柬埔寨鲁班工坊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教育成果,承载着为澜湄国家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四年的建设期,创新性地形成了“六化协同”的职业教育援教新模式,具体体现为“制度建设系统化、教学资源一体化、师资培训递进化、人才培养国际化、科学研究应用化和人文交流常态化”六个方面。建设过程中,不断改革创新,首创了以“理事会”为基础的三层级管理架构,打通了以“高本硕”为层级的留学生培养通道,创新了以“三融合”为核心的多类别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1.
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海外办学实践为例,研究教育部关于国际化建设的相关文件精神,梳理了高等职业教育海外办学的推进历程及海外办学的实践,分析了当前海外办学的现状,着力剖析了海外办学过程中存在的困境,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职业院校海外办学的策略,也为职业院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海外办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高职院校招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来华留学生,需要配套的国际化师资队伍,以顺利开展培养“既有专业技能,又有汉语语言文化交际能力的友华、亲华的复合型技能型人才”的任务。通过采用OBE模式与胜任力模型,反向推导,形成两个职系、六个序列的高职国际化师资队伍结构,得出六个序列岗位的能力模块,细分各个模块,详细阐述各个要素,为高职院校国际化师资队伍的构建提供了一个合理可行的完整框架。  相似文献   

13.
全面推进“一带一路”教育行动,要求加强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我国在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方面既无可以因循的现成经验,又面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社会制度多样、教育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教育体制和利益诉求差异大等诸多困难和挑战。我国应该加强“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的顶层设计和总体布局,建立和完善“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的框架体系,循序有效推进“一带一路”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建设,充分利用现有机制搭建新的双边、多边跨区域教育合作机制,并在国家框架基础上构建“一带一路”教育共同体,打造“一带一路”高等教育区。  相似文献   

14.
共建“一带一路”是顺应全球互联互通趋势的时代要求。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要充分把握历史机遇,在产教融合方面积极探索,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参与“一带一路”教育行动。  相似文献   

15.
"一带一路"倡议得到沿线国家的积极响应和支持。这不仅为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提升带来机遇,也为我国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科技人才提出新的方向、要求与挑战。为把握新方向、响应新要求、应对新挑战,我国应构建以新工科教育为核心的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生态系统,进而弥补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短板,即以四维复合能力培养模型为范式,以协同共演的生态系统观为框架,搭建与外界互通的开放式培养体系。我国应以此为依托,培养具有扎实工程科学基础、掌握工程设计技能、具备跨文化交流人文素养、拥有家国情怀与使命意识的高素质工程科技人才,助力"一带一路"建设。  相似文献   

16.
虽然社会各界对我国经管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的需求较大,但是我国高校经管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程度普遍较低。因此,在"一带一路"背景下,我们应该努力抓住机遇,充分认识到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并结合我国国情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而推进我国经管学科研究生教育国际化进程。  相似文献   

17.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给高等学校留学生事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近年来随着我国留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给高校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安徽理工大学留学生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出发点,提出相应的留学生教育应对政策,为今后“一带一路”倡议下高校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来华留学生规模逐渐扩大。探索构建国际留学生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意义,分析来华留学生培养现状,提出构建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措施,以期促进我国留学生教育的改革及发展,为“一带一路”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发展,语言能力在中国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英语作为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是“一带一路”项目中应用最广的语言。在当前的“一带一路”建设中,英语能力的提升不可或缺。高职院校作为培育社会专业人才的场所之一,应当培养一支良好的英语教师团队。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英语教师队伍现状,提出了提升高职英语教师专业能力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一带一路"是我国重要的国家发展倡议,而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的创新驱动是实施"一带一路"倡议的重要途径。本文针对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结合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的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从改进创新创业教育模式、优化创新创业师资队伍、加强学校引导机制与建立公正的评价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完善飞行器质量与可靠性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