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职院校坚持"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宗旨,构建"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不仅可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而且可以提高企业用人的满意度。"订单式校企合作"办学的实施过程可分为明确合作关系签订合作协议、组建校企合作共育组织、校企双方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同选拔学生组建"订单培养班"、校企双方共同实施人才培养以及优选毕业生安置就业等六个部分。"订单式校企合作"既是高职院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举措,又是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企业人才需求"能力对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杨建慧 《成人教育》2012,32(10):94-96
校企合作是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具有十分广阔的前景。由于政策体制、合作目标、合作组织等方面的问题,目前这种校企合作的情况并不乐观,如何探索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新模式,是双方的共同课题。  相似文献   

3.
"校企共同体"的实践探索——以友嘉机电学院为例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存在政府的推动缺乏力度,校企双方在合作动机和合作利益的认知上存在差距,找不到共同的利益契合点,导致合作难以深入等现实问题.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开展"校企共同体"建设的实践探索,与友嘉实业集团共同建设"友嘉机电学院",双方共同规划友嘉机电学院发展蓝图,共同构建学院组织机构,共同参与学院建设,共同承担合作风险,解决了校企合作普遍存在的"两张皮"现象,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4.
"企业学院"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共同投入人财物和管理、技术等办学资源,合作办学,实现校企双方共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在"企业学院"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尤其是与上市通鼎互联股份有限公司的积极合作,使"企业学院"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逐渐成熟,促进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发展。  相似文献   

5.
校企合作"双向参与、深度融合"育人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合作的结合点是双方共同确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课程体系,共同参与教学及培训,共同研发课题,并实现校企文化共融.学校只有坚持让企业参与教学全过程,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才能有效推进校企全方位、多形式的深层合作与融合,才能为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6.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企合作作为推进职业教育的基本模式和发展方向,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校企合作需要发挥政府、行业、学校、企业等多方的作用,积极参与,大力配合;首先分析校企合作的现状,接着分析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机制,是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切实开展良好的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有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本文主要构建了参观或口头协议,短期实习,顶岗实践等三种低水平的校企合作模式创新;专业共建,"订单"培养等两种中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以及"前校后厂",校企"联盟"等两种高层次的校企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8.
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既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规律,又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有效手段,也是校企共赢发展的必然选择.针对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现实问题,校企双方应着力校企合作内涵,实现学生、企业、学校三方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校企合作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机制,是学校和企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教育体制。切实开展良好的校企合作,建立校企间有效的合作机制,有助于实现校企双方共赢的局面。目前国内外校企合作的形式多种多样,合作方法五花八门,但多数合作只是停留在一张薄薄的合作协议上,合作缺乏可行性和有效性,如何在种类繁多的校企合作中找到符合我国国情、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的合作模式,为高技能人才培养服务是文章研讨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
对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互补性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是校企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动共赢的互补性合作。学校和企业应该在人才培养、职工塑造、文化构建、科技创新、战略发展等方面.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寻求最佳结合点,建立起长期、稳定、双赢的合作关系.促进双方事业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英国教育人类学的缘起与发展主要是由文化人类学家所推动的。英国文化人类学家对于学校教育、社会结构、社会文化与文化功能,尤其是教育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等问题的关注,促进了英国教育人类学的奠基与发展。本文论述了20世纪以来英国文化人类学与教育的结合,着重讨论了马林诺夫斯基与拉德克利夫-布朗的结构功能论对教育问题的启示,以期对中国教育人类学的发展有所借鉴。此外,英国文化人类学研究视域下的"人种志",即"教育人种志",是本文所突出的基本研究方法,也是对我国现代教育具备启示意义的方法论原则。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九大报告对社会主要矛盾作出新论断,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是当前的新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社会实践内容,面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新挑战,要坚持新思想的指导地位,引导人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3.
科技成果转化是推动科技进步的重要手段,其关键在于企业与研究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研究人员能够快速便捷地给企业推荐到切合的成果和服务。本文主要研究一种基于智能推荐的科技成果转化系统,系统根据审核的内容,对关键字进行智能匹配,选择合适的需求方,推动触发器发生响应,实现消息提醒,同时,数据库的更新实现智能选择。系统的使用有利于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的信息化水平,也有助于减少企业搜索成本。  相似文献   

14.
《天津艺文志》是著录历代天津名人著作的。它反映了一个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同时亦反映了该地区历史上有那些文化名人。在纪念天津建城六百年的时候,认真总结前人成果,向世人宣传天津历史上的文化成就;继往开来,对促进地方史、地方文献研究,促进现代化精神文明建设,促进改革开放,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为顺应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改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提出了以岗位标准引导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紧密围绕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式开展专业设置,大力开展重点、特色专业建设;寻求各方利益契合,构建校企合作机制;引进校企合作项目,开展重要加工技术技能的消化与转化,持续完善教学内容;搭建产教办专职沟通与管理的平台,具体负责开展校企合作实践;充分调动师徒积极性和兴趣,构建新型师徒关系;以职业技能竞赛为检验,实现教学内容再优化;建立评价约束,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e-learning平台与问题导向等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的视角出发,以应用化学学科的专业课程——《电极过程动力学》为例,对教学模式、e-learning平台构建及考核评价进行探索与实践,尝试提出提高应用化学学科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方法与策略,为研究生课程的建设和改革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在融媒体新时代,大学生成为"触媒"的主力军。与此同时,融媒体中充斥着消费主义思想对当今中国社会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也影响着当今的大学生。消费主义对大学生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消费的符号化特征和物欲的恣意放任化特征。本文建议从加强思想教育、倡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传播消费环保思想、推崇绿色消费文化,发挥思政课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加强校园全方位思政引导,利用高校学科优势、普及金融常识树立理财意识,培育大学生法治意识和契约精神等方面引导大学生培育健康、积极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18.
区域内校企合作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推动力量,对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京津冀区域内校企合作存在高校参与力度不够、企业合作意识不强、合作流于形式等现实问题,需要从对接企业需求,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双方资源整合、增强校企合作方式的多样性和实践性以及建立和健全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强化和改善。  相似文献   

19.
吕晨  杨堃  高洪利 《科教导刊》2019,(10):14-16
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追根究底都是因为缺乏正确的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本文在分析了大学教学的特点后认为,多元智能理论可以成为指导大学教育的有效理论。本文认为,多元智能理论不仅适合大学教育,而且通过对比中小学的"通识教育"与大学的"学科教育",创新性的将多元智能理论与大学教育进行了匹配研究,并且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核方式、师生角色等五个方面进行了定性讨论。  相似文献   

20.
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何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融入CDIO教育理念,提高工程制图课程教学质量,是一个值得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工程制图课程改革,有利于提高工程教育质量,奠定学生的工程制图基础,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使学生对产品的形成过程有较全面的了解,增强对产品的宏观掌控意识。本文结合工程教育认证,融合CDIO理念,从培养具有现代化意识和创新素质的工程师出发,论述了工程制图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结构、教学方式和实验等方面的改革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