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州人民广播电台主任编辑杨世聪的学术专著《新闻发现方法论》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该书提出了新闻发现学的框架 :发现新闻是报道新闻的前提。批判地继承传播价值 ,使之发展、上升为新的新闻发现理论———新闻发现的四条规律。根据新闻发现规律提出14种发现新闻的基本方法 ,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阐明这些方法 ,可操作性强 ,为发现新闻提供了捷径。(欲购者请直接与作者联系 ,电话0851———5981144)《新闻发现方法论》出版  相似文献   

2.
孔祥武 《新闻界》2006,(2):136-136,99
新闻学是一门以实践为旨归的学科。南方日报出版社日前出版了方延明教授的专著《新闻实务方法论》,通读该书,笔者感到这是从方法论意义上探讨新闻实务的一部力作,系统阐述了新闻业务流程中的选题策划、采访、写作和编辑等同题。  相似文献   

3.
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新闻发现与表达》一书。该书是中国海洋大学副教授欧阳霞多年从事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的结晶。该书有以下特点:  相似文献   

4.
3月10日消息,社区软件及服务提供商Comsenz推出面向互联网站长群体的web杂志《站长》,填补了市面上全面关注站长群体杂志的空白。  相似文献   

5.
令华 《传媒观察》2006,(2):62-62
相对于日益增多的传播学方法论研究,新闻学方法论的研究是寂寥的,甚至是部分缺失的。可喜的是,南京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方延明教授的《新闻实务方法论》一书近日由南方日报出版社出版了。方延明教授把该书定位在对新闻综合实务进行方法论探讨上,具有十分重要的选题意义。  相似文献   

6.
<图书馆建设>2000年第1期登有"<永乐大典>中发现<西游记>"一文,读后想起曾在书中见郑振铎先生谈起过这一发现,而时间应该是在解放以前,不知这两个发现是否属一回事,遂查到郑振铎先生<西游记的演化>一文.郑振铎先生在此文中阐明了他本人对于这一发现及<西游记>作者身份的看法,这里不妨摘录几条,也许会有读者对此感兴趣.  相似文献   

7.
有人把艾丰的《新闻采访方法论》誉为“新闻哲学”,的确,书中充满了科学的哲学思辨;更可贵的是书中还提出一些重要创见。这对于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例如,对于第一手材料的论证就很具有独创的见解,读后令人耳目一新,受益匪浅。历来,新闻界在谈到新闻采访时,都非常强调获取第一手材料的重要意义。毫无疑问,只有这样,记者才能真正地深入下去,采写出形式活泼、内容深邃的新闻来。然而,到底什么是第一手材料,从来还没有一个周密而科学的定义。正因为如此,长期以来,人们对第一手材料的理解是极为模糊的。例如有人说,我经过深入现场,亲自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因而,我对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而实际上,这里所说的第一手材料,往往只是一些第二手、第三、第四手材料,极少能称得起第一手的。看来,这不只是一个名词上的争论问题,由于对材料第几手认定上的含混不清,就往往会给新间采访造成事实上不同程度的失真。可见,弄清采访中摘到的材料到底算第几手,这不但具有学术上、理论上的意义,而且有着积极的实践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总书记的语言之所以引人入胜,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善于运用古代典籍和经典名句。比如,以"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要求领导干部敬民爱民,落实民生小事;以"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警示领导干部要做到喜不忘忧,未雨绸缪;以"为官避事平生耻"勉励领导干部勤勉任事,敢作敢当……凡此种种,不胜枚举。据人民日报出版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人民日报》的广大读者普遍反映,总书记所用典故生动传神、极具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9.
国内第一部研究暗访实战技术的学术专著——《暗访论》,即将由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出版。该书由重庆晚报少科工作室主任张少科创作,被列入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新闻记者视点丛书》,这套丛书是该出版社今年重点推出的丛书,是供高校新闻专业选用的推荐教材。  相似文献   

10.
《出版视野》2008,(3):26
经新闻出版总署批准,重庆市《新女性》杂志变更为《家人》,并于5月正式创刊,闪亮面世。 变更后的《家人》杂志由重庆市妇女联合会主管.重庆市妇女联合会和商界杂志社共同主办。该刊旨在坚持社会主义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  相似文献   

11.
《军事记者》2006年第6期发表陈玉祥、章顺湖的文章《新闻发表与发现新闻》。文章说,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摇身一变而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世界上哪些客观事实能够得以传播,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文章认为,新闻发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贯穿于新闻产生的全过程,体现在采写实践的多个  相似文献   

12.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新闻界有句“口头禅”:“没有事实便没有新闻。”因为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摇身一变而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如果没有人去发现,无论具有多大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也永远成不了新闻。世界上的哪些客观事实什么时候能够得以传播,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由此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发现是客观事实转化为新闻报道的关键。新闻发现是一个有机的系统,贯穿于新闻产生的全过程,体现在采写实践的多个环节,有报道思路、主题、事实、角度、线索、“文眼”和表现方式等等大小不一、层次不同的多种表现形式。思路发现:是指对某个新闻事实的主题…  相似文献   

13.
《新闻传播》2006,(10):42-42
《军事记者》2006年第6期发表陈玉祥、章顺湖的文章《新闻发表与发现新闻》。 文章说,客观事实并不能自己摇身一变而成为传播媒体的报道,世界上哪些客观事实能够得以传播,取决于新闻工作者的发现。  相似文献   

14.
宋颖 《新闻前哨》2002,(11):9-10
根据新闻批评的定义,凡通过新闻媒介用新闻和评论两种形式进行批评的都叫新闻批评。故本文不谈对批评性新闻的采访(主要为隐性和体验式采访),因为光采访而未报道的事实不属新闻批评的严格意义范围,新闻批评的最大属性便是公开性,没公开便构不成新闻批评。行使新闻批评的责任。好比穿钉鞋,拄拐棍,要小心谨慎,要做到:第一:“用事实说话”新闻批评的权威性来源于用事实说话,不但关注时间、地点等细节的真实,更关注事实的整体真实,即“二度客观”。二十多年来成功的舆论监督或批评报道,几乎无一例外地是在“叙述事实”,有时其“…  相似文献   

15.
周泽新 《青年记者》2009,(19):90-90
也许是孤陋寡闻,"新闻发现学"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从《怎样发现新闻》这本书里看到。这本书冠名《新闻发现学》未尝不可,也许这样就可能多了一些中国式教科书的气息,但不太通俗的学术概念包装起来的书让人难读。这本书的作者潘堂林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他从一个新角度为传统应用新闻学的研究工作提供了新的视野,  相似文献   

16.
“没有发现就没有新闻”,这一命题已逐渐成为新闻工作者的共识,也许还会成为评价新闻的诸多尺度中的一方面。众多新闻工作者从他们自身的新闻实践和理论探索中发觉,对于新闻发现——这一新闻学教科书中缺乏相应地位而新闻实践中又是时常碰到、急需解决的课题,应当至少是在应用新闻学中提升它的地位,在新闻成果评价体系中占有它应得的一席之地,才能够促使新闻竞争在更深层次上达到新的高度。 长江日报社副总编辑潘堂林同志新著《怎样发现新闻》在研究新闻发现方面,提出了“新闻工作者第一素质是发现”等诸多颇有新意的创见,并从大量的新闻实践中归纳和阐述了新闻发现的多种渠道,以及如何提高新闻发现力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17.
也许是孤陋寡闻,"新闻发现学"这个词,我还是第一次从《怎样发现新闻》这本书里看到。这本书冠名《新闻发现学》未尝不可,也许这样就可能多了一些中国式教科书的气息,但不太通俗的学术概念包装起来的书让人难读。这本书的作者潘堂林是长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社长,他从一个新角度为传统应用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首部中国新闻史学史———徐培汀著的《新闻史学史卷》近日由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为新闻出版总署“十五”国家重点规划图书 ,由上海市马克思主义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赞助出版。本书也是童兵教授等主编的《20世纪中国新闻学与传播学》分卷本 ,全书约近五十万字。《新闻史学史卷》分滥觞期(713~1815)中国古代新闻史学研究 ;初创期(1815~1919)中国近代新闻史学研究 ;成长期(1919~1949)中国现代新闻史学研究和曲折期(1949~1978年)中国当代新闻史学研究及繁荣期(1979~1999年)…  相似文献   

19.
本刊讯由中国互联网协会和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联合组织编写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已由人民邮电出版社正式出版,并于8月8日在北京梅地亚中心举行首发仪式。吴基传、冯长根、奚国华、郭华东等来自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和100多位在京的专家、学者及各界专门人士出席了首发式,并就我国互联网的发展进行了研讨。该《报告》分为50多个专题,共110多万字,其中有许多重要资料在我国是第一次公开发布。它是互联网1994年进入中国以来第一部比较全面地反映我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的综合性大型文献资料,也是我国互联网8年发展情况最真实的记录。该《报告》…  相似文献   

20.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金评奖结果最近揭晓,人大新闻系教授方汉奇所著的《中国近代报刊史》和人民日报记者艾丰所著《新闻采访方法论》,分别获得新闻学科的一等奖和优秀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