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些新闻传播媒介中,常出现“发赃”这个词儿,报道某公安机关召开“发赃大会”,向“受害者发还赃物”等等。据说,“发赃”这个词已经在社会上沿用了好多年。查阅词典,“赃物”这个词的注脚是“贪污、受贿或盗窃得来的财物”。我认为,使用“赃物”这个词时总离不开它所依附的对象,即违法犯罪分子。严格地说,“赃物”仅仅是对犯罪分子而言的。例如,某骑车人被窃一辆自行车后报告公  相似文献   

2.
警方从爆炸现场缴获自制爆炸装置9枚、自制枪1支。这些装置均隐藏在一辆自卸式货车内,两名犯罪嫌疑人利用这辆汽车发动了对武警战士的袭击。这些装置与2007年1月新疆警方捣毁一处“东突”恐怖组织训练营时缴获的装置相似。同时.现场还发现了2把刀具.以及部分宣扬“圣战”内容的印刷品  相似文献   

3.
“稍纵即逝”意思是稍微一放松就消失了.语本宋·苏轼《文与可画篑筜谷偃竹记》:“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以追其所见,如兔起鹘落,少纵则逝矣.”最后两句是说,兔子刚蹿起来,鹘(隼类猛禽)就猛扑下去,稍有一点放松就错过去了.比喻文与可下笔十分迅速准确,善于捕捉形象.后以“稍纵即逝”四字成文,形容时间、机会等不抓紧就很容易失掉.例如清·丁日昌《高邮州详盗犯……加函》:“捕盗贵神速,尤贵重赏线人,迟延则盗皆远扬,无踪可访,赃皆消散,无据可凭,稍纵即逝,何从求真盗于冥漠之天?”姚雪垠《李自成》五卷十三章:“如蒙钦准,臣愿星夜前去,愈快愈好.大好时机,稍纵即逝.倘若待河南全部失去再收拾,将更费周折.”刘白羽《第二个太阳》四章:“他在捕捉那一刹那时机,他唯恐那时机稍纵即逝,悄然而去.”徐贵祥《历史的天空》二十六章:“陈墨涵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闪电——一个稍纵即逝的思想的火花照亮了他思维世界的某个角落:难道,他是想摸我的底,摸摸我对那件事掌握的情况,摸摸我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青年记者》:2008年,记者被抓事件频频发生。1月4日,西丰县公安局以“涉嫌诽谤罪”进京抓捕《法人》杂志记者朱文娜;5月9日,《民主与法制时报》记者景建峰因“窝藏、妨碍执行公务和受贿”被山西临县警方抓捕;12月1日,《网络报》记者关键涉嫌“受贿”被张家口警方抓捕;12月5日,山西太原杏花岭区检察院以“涉嫌受贿犯罪”刑事拘留央视记者李敏。由于事关记者这个特殊的职业,这些事件引发了舆论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黑龙江出版的《老年日报》2004年3月18日“红叶”专栏刊《抒怀》诗:“人生七十古来稀,我把古稀当孩啼。不断奉献不畏苦,珍惜今天好时机。”作者是在抒发胸怀,虽然年届七十,但不言老、不服老,还要不断奉献。遗憾的是第二句中的“孩啼”错了,应该是“孩提”。  相似文献   

6.
书界驱鬼,刻不容缓 只要观察一下遍布都市街头小巷的书摊,就不难见到这样一些颇具煽动性和诱惑力的宣传广告:“卦术奇观,易通真传,预测财物诸事,点婚姻、事业,论生死,求财、求名、求官、求物”“破译命运,注释命运,操作命运”……而与这些广告相配套的则不外乎诸如《卦术命谱》、《卜筮命谱》、《卜筮正宗》、《实用风水学》……一类的奇书、“鬼”书。  相似文献   

7.
张辉冠 《传媒》2000,(7):14-16
江苏《警方》杂志曾获得“江苏省双十佳期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全国青年文明号”称号,公安部为杂志记集体一等功,江苏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其“文明单位”称号。这是一份在金色盾丛中折射着品牌之光的荣誉清单,也是一个凝聚着探索和创新智慧的奋进历程。笔者缘此走近警方、走进《警方》。 面对挑战的品牌意识 1996年,创刊仅两年多的《警方》杂志因其质量、特色、品位而在中国期刊界脱颖成名。是  相似文献   

8.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者的立意是好的,强调文章题目不要用错字、错词;  相似文献   

9.
百元新钞响起红色警报11月19日,广州市公安局当场抓获进行新版百元伪钞交易的不法分子,检获伪钞达数百张之多。无独有偶,11月9日,广东惠州铁路警方在一个形迹可疑的男子身上发现大量伪造的人民币。干警在查验这些假钞的时候,意外发现一沓粉红色纸币:新版人民币伪钞!而上月底,深圳警方已根据线报,缴获了更多的新版人民币伪钞,总额达数十万元。这些伪钞由一名潮汕男子携带,被缴获时还散发着油墨的芳香。  相似文献   

10.
《新闻战线》第2期《读者论坛》登有一篇《“杀”出来的思索》,批评去年11月经济日报上一篇来信的题目《为奶奶买上衣苦杀我也》,说“杀”字用错了,应该用“煞”。查阅现代汉语词典和新华字典,“杀”和“煞”字通用。现代汉语词典举例说:“杀”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例:气杀、恨杀、笑杀人。因此,经济日报这则题目中的“杀”字没用错。该文作  相似文献   

11.
“六赃”之罪:唐代反腐败法律的历史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朝在我国漫长的封建历史中,延续几近三个世纪,与汉代并称为中华帝国的两个黄金时代。《贞观政要》记载,唐初贞观年间,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百姓乐业,威服四方,政治上“官吏多自清谨。制驭王公妃主之家,大姓豪猾之伍,皆畏屏迹,无敢侵欺细民。”这种为人称道的盛世气象“、法治”局面的开创与形成,与统治者明正赏罚,力戒奢靡“,一断以律”,尤以“置六赃”之罪,整饬吏治,严惩贪赃枉法密不可分。“六赃”是我国古代概括盗窃、强盗、贪污等诸罪,集有损于国计民生的严重犯罪于一体的重要概念。西晋张斐注《泰始律》时解“说赃”:就“是货财之利…  相似文献   

12.
相传旧社会有一乡民,由于将“南坑的地卖掉”错写成“把南炕的她卖掉”,曾经引出一个“卖嫂打官司”的笑话。新闻报道中因一字之差而造成麻烦的事也是不少的。1990年第8期《新闻通讯》有篇文章揭露,《扬子晚报》在“扬子快语”栏内刊出一篇《“纳言”与“敏行”》的文章,因为把“讷言”(意为讲话应该谨慎)错为“纳言”,引起了30多位读  相似文献   

13.
“买毒品”     
(一)今年3月的一天,贵州省L县发来传呼:“贵州警方发现一个贩毒窝点,明天务必赶到。”这是一个拍摄打击毒品犯罪的绝好时机,第二天我带了一台“针眼”摄像机连夜赶到了贵州省的L县。L县地处321国道,近些年大宗贩毒有所抬头,原因是广西和云南边境堵查的紧,一些不法之徒只好选择“绕道”贩毒。这样L县的个别地方就成了吸食毒品和贩毒的窝点。仅去年夏天,L县警方就打掉一个联系四省一市的贩毒团伙,缴获海洛因33.5公斤。这次L县警方发现的吸贩毒窝点在城里的东北角。从几天录下的侦察画面上看,这是一个十分普通的四合…  相似文献   

14.
钟喜生 《声屏世界》2007,(12):12-12
电视剧《福星临门》中有一片段,田村建立了有线电视站,并播放“田村新闻”反映该村村民梅甘石抓获外村盗窃犯在该村偷盗的过程,这显然是该村自办的有线电视节目,编剧的意图是反映好人好事。孰不知,编剧的做法已经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228号令《广播电视管理条例》的第37条第2款之规定:“乡、镇设立的广播电视站不得自办节目”。更何况还是村级有线电视的自办新闻节目。  相似文献   

15.
1981年8月3日,《北京日报》一版发表了通讯《一幕发人深省的悲剧》,报道北京外国语学院法语系学生冯大兴,从“业务学习尖子”堕落成为“抢劫盗窃犯”的思想蜕变过程。我参加了这次采访,至今仍留有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6.
胜昔 《新闻实践》2005,(6):62-63
“像《亚妮专访》、《纪录》这些原创的、优秀的节目播一次就存档太可惜,应该多重播几次”;“浙江卫视应该放宽眼界,征求更多的线索,这样,做出来的节目不仅是浙江的,也是全国的”……在5月13日上午浙江卫视举办的观众见面会上,来自全国17个省份的24名观众,对浙江卫视的新闻报道和栏目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诚恳的建议,并从卫视领导的手中,接过了“荣誉审看员”证书。这也标志着浙江卫视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支观众联络队伍。  相似文献   

17.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院长卡莱教授在《新闻教育错在哪里》一文中曾用“鱼的故事”和“鱼本身”来比喻新闻同“媒体”和“传播”的关系。他认为新闻应当是“鱼的故事”,而媒体和传播则是“鱼本身”。把新闻比喻为“鱼的故事”,旨在表明一个观点:新闻应当成为一种有血有肉有本源的鲜活的东西,应当用自己的灵魂和思维去讲述人间故事。  相似文献   

18.
无论是哪个国家的媒体,其新闻都无法回避这样一个最基本的功能:在向受众大量传递新闻信息或者娱乐受众的同时,它还承载着“教化”作用。《新安晚报》作为安徽省第一大都市平面媒体,她在“普法”宣传的“新闻引导”方面显得尤为突出:2000年1月,新安晚报社与省检察院、省公安厅合作,并分别创办了《检察之光》和《安徽警方》两个专刊,  相似文献   

19.
就在“中戏学生张默打人、表演系主任黄定宇被拘留”事件发生前不久,娱乐圈还有一件事被炒得沸沸扬扬.即“黄健中录音带性丑闻”:据张钰说,黄健中利用手中权力与急于上戏的年轻女演员发生性关系,她有手中的录音带为证;而黄健中则反驳说,他是清白的.是张钰由于上不了戏进行要挟——此事在舆论界引起一场关于娱乐圈“潜规则”的讨论。事件中对立双方的主角:本在娱乐圈默默无闻的女演员张钰和著名导演黄健中,分别接受本刊和《家庭周末报》记者采访.表达了自己对所谓“潜规则”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包公家训     
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以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吴曾《能改斋漫录》【译文】 包公立家训说:“后代子孙做官,犯有贪污财物罪行的人,不能回到家族生活;死后,不能葬在祖坟中。不听从我训诫的,不是我的子孙。”共三十七个字。在家训签名的后面又立言说:“切望包珙勒石刻碑,并竖在堂屋东墙壁上,以昭示后世。”又是十四个字。“珙”,是包拯的儿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