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者的梦想更进一步?  相似文献   

2.
成克杰、胡长清被绳之以法,从严格执行和遵守党的纪律方面来看,有两点给我们以警示:一是从严治党的今天,一个党员干部,即使官居高位,如果目无法纪,必将得到应有的惩处;二是“千里之堤,毁于蚁穴”,成克杰、胡长清的蜕变,都是以无视党的纪律开始。胡长清在狱中有一段忏悔发人深省,他说“我现在才真正认识到认真执行党的纪律和规定是多么的重要 !它对于规范一个人的言行是须臾不可缺少的”,这就从反面给我们上了一课。   党的纪律本义是每一名党员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规范着我们的言行,在党章里,在《准则》里,在党的文件里…  相似文献   

3.
据说德国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八九岁的时候,曾经伫立门前长久地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如果说谎对一个人有好处.为什么他还应该说真话?”大约半年前,我也曾站在北京街头掂量过类似的一个问题:“如果买盗版书不会被工商抓住,为什幺还应该去买正版书?”思考的结果是,少年维特根斯坦隐瞒了身为犹太人的事实,而我则花10元钱买下了盔版的《魔鬼经济学》这本书。[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被打入地狱的和坤,一天听说阳间的某刊物刊登一篇题为《贪官之最》的文章(《泾渭》今年第3期),便以为是写他的罪行,诚惶诚恐地借来一看,立刻喜上眉梢。因为文章中大贪官的名字虽然出现了11次,皆为“和坤”,与他名字中的“坤”有别,于是眉头一皱,计上心来,去找包拯。见了包拯说:“包大人刚直不阿,办案公道,家喻户晓。世人都说我是大贪官,弄得我臭名远扬,使我蒙受了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5.
佚名 《新闻世界》2008,(3):23-23
一个在街头巷尾守着书报亭讨生活的报贩子,却能赚得月薪8000元以上。上海的一个报摊主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MBA课程。我经常到楼下买报纸和杂志,逐渐地便和摊主混熟了。前些天,这位摊主问我,你每个月要买多少杂志?我算了算,《中国企业家》、《财经》、《名牌》、《三联生活周刊》、《南都周刊》等,再加上一些影碟和旅游杂志.一个月总在三四百元。他又问:“这些杂志你都保存吗?”我说:“保存它干啥呀,全是看完就扔。”他就说:“那好,以后你不用买了,你每个月给我30元,随便你借。”  相似文献   

6.
钱财狂     
我妈拨个电话和我闲聊,说起大学时代的一个男同学,出差路经我家,还礼数周到地去看了她。我妈一直在啧啧赞叹,你那些同学,不栖读书的时候在我家吃了那么多顿饭。我这却却一个劲地追问我妈,他带什么了?把你乐成这样?我妈不疑有他,一五一十地和我背清单。我在心里飞快地把它们一一折现,然后暗地里出一口大气:这下才好,终于赚回来了。这个同学临毕业  相似文献   

7.
这两年以来,贪官走马灯似地一个个落马,我们用刊时政组的选题也被贪官们牵着鼻子走。一开始,记者听闻哪个贪官可能即将落网的消息,两眼会烁烁放光,恨不得马上冲上新闻前线,查他个祖宗十八代。到了后来,也就是“噢”一声。终于,在做完《山西贪官录》这个封面报道后,我也体会到了那种腻味感。几周来,记者在前方奔忙采访,我主要在后方搜集整理此次落马的山西官员的有关信息,包括他们之间盘根错节的关系、他们的仕途经历等。  相似文献   

8.
吴定新写这一组习作的动因是什么?他对自己的习作是怎样看的?我们的读后感又是什么?吴定新专门为这一组习作附了一封信。我们还是先读读这封信。教务处:我先从写作方法上与老师们一起探讨这篇《选票能否定乾坤入这篇稿子报道的事实,是我亲历亲闻的,有具体的新闻要素,怕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文中没能进一步明确。此类稿子在《纸上谈兵初中《新闻怎样出新卜节已有较详细的点评在我还存在疑问:-\我的这篇《选票能否定乾坤》算不算是消息报道,能否冠以“本报讯”?在写作程序上好像与以前采写的稿件不一样,自己都搞不清耍的是什么花样…  相似文献   

9.
电话物语     
关于电话的故事,时时闪现在我的记忆中的有两则。 一是“五四”时期,深居故宫之中已逊位的宣统皇帝溥仪给反封建的斗士胡适打电话。皇帝大约是出于闲极无聊,出于对电话机这个刚刚出现的洋玩意儿的好奇,斗士接了电话却仍然不免诚惶诚恐。这个电话,打得颇有些荒诞,后来还被鲁迅拿去做了嘲讽胡适博士的笑话。 另一则,是我的朋友张一弓在他的成名作《犯人李铜钟的故事》中描述的一个细节:河南某地发生了大饥荒,饿死了许多人,群众呼告无门,党中央毛主席却得不到音讯。为什么?小说里写是因为“大风吹断了电话线”,由此产生的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0.
冰心走了,她走过了漫漫的百年之旅,苦苦地寻觅她那朝思暮想的精神家园。人们认识自身是一个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关心人类灵魂的哲人苏格拉底发出的“认识你自己”这一著名的醒世命题两千年后,莎士比亚依然排遣不开对人的认识迷们,他借李尔王之日呼喊着:“谁能告诉我:我是谁?”又过了五百年,法国的印象派画家高更的不朽之作《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到哪里去?》这个命题正是现代主义文艺的心境象征,也贯穿着人类对自身本质的种种认识的思考。冰心是五四以来“自觉意义”的儿童文学的先行者,但她却惊呼“我也不知道我是怎样…  相似文献   

11.
说说樊启林     
樊启林写稿子的故事我知之不多。因为在我于《中国空军》杂志任职,对成千上万字的稿件有生杀大权时,他从未找过我。真正认识他是他这次将自己从事新闻工作近十年的作品结集出版,我读了他那篇饱蘸心泪写成的“后记”之后,才大为惊讶: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匆匆一瞬,他居然写出那么多我早就读过却没有注意是他写的作品。樊启林是我最为欣赏的那种“有水平写出来、有本事打出去”的人,这是一个称职与成熟的新闻记者必具的素质和标志。我翻着樊启林长达20万字的自选集,心儿便随着他去了海岛,去了高山,去了边防,去了那一个个…  相似文献   

12.
《季羡林传》撰写感言蔡德贵我读季先生的散文《赋得永久的悔》时,心弦一下子被拨动了,几乎为之落泪。记得在那篇文章里,季先生仿佛说,假如有来生,他愿意守在母亲身边,哪儿也不去。因为他的母亲生前对人讲:早知道一去了就不回来,当初说什么也不会放他走。慈母的殷...  相似文献   

13.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  相似文献   

14.
很偶然的机会,认识了《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王小峰。一日他的MSN签名上写着"谁想来三联实习?""我去!"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应和,他倒也爽快:"来吧,我指导你。"顿时有被幸福击倒之感,忍不住憧憬,或许我因此而离成为记  相似文献   

15.
近日,洛阳市副市长郭宜品被证实自8月5日起失联,究竟是被纪检部门控制还是已经外逃,或者依然在境内藏匿,尚不得而知。 如果他已经外逃,会逃往哪里? 在轰轰烈烈的反腐行动中,贪官外逃也成为一个热议话题:携带巨款向境外跑路的贪官如何出逃?他们如何转移资产?一般会选择什么地点藏匿?  相似文献   

16.
孙怀川这个名字,7年前我就在《光明日报》和《北京日报》上见到过。不过那是介绍他怎样刻苦自学,怎样从一个学徒工成长为一位出色的电子设计师、科普作家的。至于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编辑却只字未提。也难怪,那时他还没有调到出版社工作。听说,老孙同志要出席全国第三届出版研究年会,将在会上宣讲自己的论文,现已抵京。我决定去采访他。  相似文献   

17.
赵钊 《新闻传播》2005,(9):38-38
人生难得有知音。我和正一在黑龙江日报社共事多年,曾多次编发过他的新闻作品,还不明切磋新闻理论的学习心得,也可算是臭(xiu)味相投吧。这一点,我在为他的《鼓翼集》所写的序中曾提到过。既然说过,干嘛旧话重提?皆因这位老弟,虽有敬老之心,却无惜老之念,  相似文献   

18.
邓拓写《燕山夜话》的题外话邓拓同志离开报社到北京市委工作以后,报社编委会决定,理论部的工作还请他代管一个时期,负责审阅理论版的文章,所以我还经常到他家去,送交稿件,汇报情况,请求指示;又加我们长期相处,建立了友谊,常常想念他,我总是找机会同他去谈心。有一次他问我:“我在北京晚报上写的《燕山夜话》你看了吗?有什么意见,听到什么反映?”当时我正想请他为本报多写点理论文章,所以就借这个题目闲谈起来。老实说,他当时已发表的《燕山夜话》,我是看了些,但是兴趣不大。为什么呢?因为我当时对  相似文献   

19.
打开9月19日石家庄广播电 视报《声屏之友》,我特别注意到了第一版的一则显要图文,是关于22集电视连续剧《大贪官和珅》的。文字很精炼,以“这是一部警世之作”开篇,全文才二百多字,一下子吸引了我;而且发现从9月28日起,每日节目表前的“今日推荐”,头条都是加图片刊出关于这部片子的分集简介。这样就吸引我从第一天起,每晚锁定在石家庄“电视一台”的这个节日…… 《大贪官和珅》的前后主题歌词很有深意,请听:“天知地知还有谁知?你知我知总有人知。”“是非曲直总有一把尺,天地间哪有包火的纸?”“身前死后一场空,…  相似文献   

20.
本刊创刊号曾在特别报道“反腐未结案”中。列数1999年爆出的十大贪官,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清名列榜首。仅1月之余,这起全国瞩目的大案便一锤定音:2月15日,51岁的胡长清被江西南昌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处死刑,从此踏上不归路。与胡长清有过频繁接触的人为我们讲述了胡案的许多幕后新闻,本刊作为追踪报道,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